阿斯伯格综合征VS高功能孤独症
- 帮助家长更好了解两者不同 -
当孩子被诊断孤独症后,我们经常会听到“阿斯伯格综合征”、“高功能孤独症”或“低功能孤独症”这些名称,这让很多家长感到困惑。
高功能孤独症和阿斯伯格综合征虽然在许多症状上有重叠,但也存在着区别,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
相同点
1、同属孤独症谱系障碍
1994年,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提出广泛性发育障碍概念,包括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征、雷特综合征、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待分类的广泛性发育障碍5种亚型。
在2013年的DSM-5中,将上述疾病(雷特综合征除外)合并,统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
2、社会交往困难
两者在社会交往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体现在对社会性情绪的理解方面。例如,很难分辨社会交往中的“嫉妒〞、“幸火乐祸”及“沾沾自喜”等情绪。
此外,很难建立同龄伙伴关系;缺乏自发地与他人分享快乐;缺乏社会性或情感性的互动。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症状会越发明显和严重。
3、言语语言交流困难
两者均存在发音不标准,较差的节奏和音调,语气单一刻板,言语内容带有偶然性,缺乏内在的连贯性与逻辑性等言语特点。
因此,两者基本上都很难做到真正的有效沟通,也很难根据上下文语境信息理解交谈内容。
例如,大多数高功能孤独症和阿斯伯格综合征在叙说故事或小说过程中,无法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和融人自己的情绪情感加以表达。
不同点
1、智力水平
很多人往往以为高智商的儿童就是高功能孤独症,其实高功能孤独症的智力是指与低水平的孤独症儿童相比,程度较高。
有一组数据研究表明,普通儿童的智商≥90,高功能孤独症往往与普通儿童持平或者落后。而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智商很多在100左右。因为很多阿斯伯格综合征在智商方面往往高于高功能孤独症的儿童。
2、语言表达能力
与阿斯伯格人士相比,高功能孤独症的语言障碍明显,大多数高功能孤独症的自发性语言较少,表达能力差,与别人交流时少有主动性语言,但阿斯伯格症综合征的儿童往往语言能力正常,在与人交谈过程中常常“滔滔不绝”,以自我为中心,也不管对方对自己所谈的内容是否感兴趣,就喋喋不休的讲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很难与对方维持共同话题。
3、社交方面
阿斯伯格人士往往比高功能孤独症更具主动的社交。
高功能孤独症的孩子对同伴玩耍不感兴趣,往往表现出退缩、回避他人,自我封闭,更喜欢一个人独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而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孩子大多数跟普通儿童一样有互动的意愿,但缺乏社交技巧,往往表现出笨拙的社交方式(如过多的身体接触和肢体动作等),不懂得如何跟别人打交道,无法与同龄人实现话题的互动和分享,更缺乏进一步的情感交流。
4、运动方面
部分高功能孤独症儿童运动能力良好,但是多数阿斯伯格综合征儿童存在运动协调障碍,比如要花费更长的时间学会跳绳,做操时难以与同伴抑制等。
不过,有专家指出两者在成人后的运动协调差异并不那么明显。
5、兴趣爱好方面
两者都有异于常人的兴趣爱好,但往往类别不同。
孤独症儿童痴迷于一些特定物品或者物品的某个部位,比如车的轮胎、瓶盖、电风扇的旋转、车牌号等。
而阿斯伯格综合征人士的兴趣爱好则多与学科知识或者特殊才能有关,如经常关注人文社科或自然科技等领域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孩子往往给人一种“博学”、“怪才”的形象。
家长寄语
不管是阿斯伯格综合症还是高功能孤独症,它们虽然智力水平大多在正常范围,但在普通学校中,仍表现出学业、社交等多方面的挑战。
因此家长不要因为孩子能力好就忽视了及时干预,不然也可能会造成能力的退化或者会出现严重的问题行为。
我们一定要根据孩子个体的能力、特点和需求,早期干预,帮助他们获得最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