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利钦“雪崩式”经济改革,遗患无穷,他给普皇挖了多大的坑?

苏飞说国际 2023-09-07 17:54:00

1999年叶利钦下台之前,俄罗斯的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55%,工业和农业生产总产值分别减少了70%和50%,基础设施投资累计下降了近90%,金融和信贷体系陷入崩溃边缘。

叶利钦为了让俄罗斯以“最纯粹的资本主义方式”完成改革伟业,决定采用所谓的“休克疗法”进行经济改革。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一主动采取“休克”的策略,未能实现经济振兴,甚至将国家推向了全面崩溃的边缘。

纵观叶利钦引领的俄罗斯经济改革,呈现出一系列引人关注的特点:

盲目效仿西方模式,寄望于西方援助,匆忙推进全面改革,追求一蹴而就的目标;

彻底颠覆原有的经济体制和运作机制;

加速改革进程,不给反对派喘息或反击的机会。

正是这些特点让俄罗斯经济遭遇到雪崩一样的大崩盘。

宏观经济失控,经济秩序混乱

叶利钦坚信,经济自由化是“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源泉”,国家应该“最大限度地”减少干预和管理。

因此,改革开始后俄政府全面取缔了国家计划机构,废除了集中管理和物资分配制度,放弃了部门管理原则,裁撤了大量相关管理机构。

此外,政府在财政上几乎不再支持企业,让它们自行应对。

然而,叶利钦的小弟们并没有在这之前做好配套应对措施。

比如,没有建立健全的市场基础设施,没有制定确保市场正常运转的机制,更没有创造更公平的竞争环境。

因此市场一直处于“既无计划又无市场”的无序状态。

国有资产的大规模流失

私有化是叶利钦这次经济改革的核心。

为了加速改革,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强制推动私有化。

根据规定,私有化企业必须在一周内成立专门委员会,在三个月内制定并提交相关计划,在四年内基本完成私有化改革,最终实现“70%的国有企业改制”的小目标。

数据显示,截至1996年底,俄罗斯非国有经济成分已经占据了全国GDP总量的72%。

然而,这种暴力无脑的私有化改革却造成了国家经济不可逆转的损失。

最明显的是,国有资产大规模流失。

数据显示,叶利钦折腾的这几年里,因私有化改革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000亿美元。

令人震惊的是,实现私有化改革的12.5万家企业的平均售价竟然只有1300美元;价值2000亿美元的50家大企业竟然以72亿美元的“低价”出售。

同时,5%的资本和80%的表决权股份落入了少数寡头手中。

“七大寡头”称霸俄罗斯江湖,他们控制着全国50%的经济,甚至非法转移了超过3000亿美元到海外。

这进一步加剧了俄罗斯的经济和社会危机。

此外,近80%的俄罗斯企业的私有化改革可以说是“名不符实”。

他们大多数是换汤不换药,领导层、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仍然保持不变,生产效率甚至不如苏联时代。

恶性通货膨胀

在“休克疗法”推行的前几个月内,俄罗斯放开了95%的消费品和80%的生产资料价格,以平衡供需关系并刺激生产。

然而,在商品短缺和垄断的情况下,许多企业为了谋取暴利,故意哄抬物价,导致了恶性通货膨胀。

数据显示,1992年和1993年的年俄罗斯的通货膨胀率分别高达2500%和840%,工业生产累计下降了31.3%,农业生产下降了11.7%,基础设施投资减少了49%。

俄国人民手里卢布瞬间变成废纸,更可怕的是哪怕有废纸也买不到“面包”和“牛奶”。

简而言之,俄罗斯经济陷入了通货膨胀与生产衰退并存的“停滞”状态。

支付危机

为了遏制通货膨胀,俄罗斯政府实施了“财政和货币的双重紧缩”政策,并将其视为国家基本政策。

货币短缺和“金融缺血”的双重限制最终导致了严重的支付危机。

数据显示,工业企业积欠国库的款项超过了全国货币总量;近一半的企业交易实际上是通过“以物换物”的方式存活下来的。

在紧缩政策无法平衡预算的情况下,政府不得不大举借债。

于是,俄国再次陷入了债务经济的深渊。

民用品产量不增反减

众所周知,苏联是出了名的重工业发达,轻工业瘫痪。

这一情况再莫斯科周边也没有幸免,在苏联解体之前,俄罗斯境内80%的工业企业都与军工生产有关。

按照俄罗斯专家的估计,要想实现“军转民”,至少需要15年时间和1500亿美元的启动资金。

然而,急于求成的叶利钦竟然提出了“两年内使70亿的军工企业实现转产”的要求。

在政府的高要求下,国家订单减少了近80%,除军品外的销售额下降至不足美国的四分之一,导致大量生产力闲置。

由于缺乏必要的资金、技术和经验,再加上进口商品的激烈竞争,民用品生产出现了不增反减的情况。

数据显示,主要家电产量下降了75%至80%,军工企业和民用产品的产量都大幅下降。

民族经济遭受毁灭性打击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废除了对外贸易的国家垄断制度,使得国内所有企业都有从事外贸活动的权限。

与此同时,国家取消了大多数商品进口的许可证和配额,大幅度减少了关税。

然而,由于政府没有采取必要的政策来保护国内市场和本国制造商,伴随着大量外国商品的涌入,进口消费品的市场份额超过了50%,许多大城市的市场份额甚至高达70%到80%。

俄罗斯民族经济遭受了致命打击。

海外资本的“釜底抽薪”

改革改到这种地步,在外汇储备有限、政府干预能力不足、法律法规不健全的大背景下,叶利钦的小弟们又把目标瞄向了金融市场。

他们做出了一个大胆到不能再大的决定——开放对外金融市场。

由于俄罗斯股票和国债面值低、回报率高,迅速吸引了外国资本的大举入市。

截至1997年10月,外国资本已经占据了俄罗斯60%至70%的股市交易额和40%的国债交易额。

一旦出现风吹草动,外国资本就开始兴风作浪,大规模进行投机活动。

1997年10月以后,俄罗斯相继爆发了三次大规模金融危机。

提前察觉到危险的外国资本纷纷撤离,导致俄罗斯汇市大幅下跌,股市崩溃,国债停牌,通货膨胀再次飙升,国家经济陷入了“最为复杂和最为困难”的境地。

居民生活状况持续恶化

如果说苏联的解体让俄国人民失去了超级大国的优越性,但叶利钦的经济改革却让俄国人民失去了基本的生活保障。

叶利钦统治俄罗斯的八年里,俄罗斯居民的平均收入下降了三分之二,月收入不到50美元,约25%的居民生活在官方规定的贫困线以下。

调查数据显示,俄国人民认为家庭物质生活状况“不好”或“非常不好”的居民比例从1993年的43%增加到1997年的68%,人均肉、奶和蛋的消费量也明显下降。

与此同时,俄国国内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以七大寡头为首的资本家和官员控制了俄国87%的资产,无数普通人民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急剧下降。

数据显示,顶部10%工资收入者和底部10%工资收入者的平均工资比从1991年的7.8:1增加到1997年的27:1,数百万人失业,人均寿命从1990年的64岁下降到1998年的59岁。

生活水平的降低导致俄国人民开始不满叶利钦的统治。

到了1998年,高达80%的人表示希望叶利钦辞职,68%的人计划采取罢工等手段“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甚至有很多人表示愿意采取更极端的方式,如“封锁铁路”和“拿起武器”。

叶利钦没有辜负人民的“殷切希望",他选择了退位让贤。

1999年12月31日,我们看到了叶利钦将权杖交给了小普,同时也给他留下了一个稀烂的摊子。

0 阅读:4

苏飞说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