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成“24小时护工”:困在屎、尿里,撕开了4400万人的伤疤

问凝爱吃瓜 2024-09-04 14:12:41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这句冰冷的断语,却真实地刺痛了中国4400万个家庭的神经。

数字背后,是无数失能老人无声的晚年,和无数家庭不堪重负的现状。

他们被困在一个个隐秘的角落,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单调而沉重的照护工作。

经济的窘迫、精力的透支、精神的压力,就像一张无形的网,将他们牢牢地囚禁其中。

有人说,中国式养老,是一场漫长的“烂尾工程”。

这句话虽然刺耳,却也道出了不少家庭的无奈。

那些无力承担高昂养老院费用的家庭,只能选择将老人留在家中,由家人轮流照顾。

那些有条件将老人送进养老院的家庭,也未必就能彻底卸下肩上的重担,因为养老机构的选择、老人的意愿、照护质量的参差不齐,都是横亘在他们面前的难题。

更残酷的是,即使是像胡泳这样的高知家庭,也无法对“养老”二字轻描淡写。

作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教授,胡泳顶着学者、专家的光环,享受着社会给予的尊重和优渥的生活。

在“失能老人”这个沉重的社会议题面前,他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儿子,一个被现实裹挟,在责任和崩溃边缘反复横跳的普通人。

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胡泳将他们从老家接到北京。

生活习惯的差异、环境的陌生,让两位老人难以适应。

胡泳的父亲在96岁高龄时离世,而他的母亲则被确诊为阿尔兹海默症,也就是俗称的老年痴呆症。

起初,胡泳也想过将母亲送进养老院,但遭到了母亲的强烈反对。

无奈之下,他只能辞去部分工作,承担起照顾母亲的重任。

从人人敬仰的北大教授,到24小时待命的“护工”,身份的转变,让胡泳措手不及,也让他对“养老”二字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阿尔兹海默症,就像一个残酷的魔法,将胡泳八十多岁的母亲,变成了一个“三岁”的孩子。

她逐渐丧失了记忆,不记得自己的孩子,也不记得自己是谁。

她像个孩子一样,需要人喂饭、穿衣、换洗,甚至连大小便也不能自理。

为了照顾母亲,胡泳的妻子不得不辞去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家庭中。

即使是夫妻二人共同努力,也难以抵挡生活的重压。

每天,胡泳都要早早起床,为母亲准备早餐,然后帮她穿衣、洗漱。

白天,他要时刻关注母亲的情绪,防止她走失或者发生意外。

晚上,他要忍受着母亲的吵闹和折腾,几乎没有完整的睡眠时间。

“三明治一代”的压力,在失能老人的照护需求面前,被无限放大。照顾一个“老小孩”,远比照顾一个真正的孩子要辛苦得多。

因为孩子在一天天长大,而患病的老人,却在一天天退化。

看着原本优雅知性的母亲,如今变得像个孩子一样无助,胡泳的内心充满了痛苦和无奈。

他无数次问自己:“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到头?”生活没有给他答案,他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扮演着“儿子”、“丈夫”、“父亲”和“护工”的多重角色,在疲惫和崩溃中苦苦支撑。

胡泳的故事,只是中国4400万失能老人家庭的一个缩影。

在那些隐秘的角落里,还有无数个“胡泳”,他们在默默地承受着生活的重压,在责任和崩溃的边缘苦苦挣扎。

他们是父母年迈的儿女,是孩子年幼的父母,他们本该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却因为“失能老人”这四个字,不得不停下脚步,甚至放弃自我。

有人说,照顾失能老人,就像是在隧道里行走,看不到尽头,也看不到希望。

这句话虽然悲观,却也道出了无数家庭的无力感。

面对老龄化日益严峻的社会现状,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歌颂美德”和“呼吁孝道”的层面,更需要从制度层面,去构建一个更加完善、更有温度的养老服务体系。

首先,要加大对养老机构的投入,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覆盖面。

现有的养老机构,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很多养老院设施简陋、服务落后,甚至存在虐待老人的现象,让很多家庭对养老院望而却步。

政府应该加大对养老机构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打造一批高品质、人性化的养老机构,让老人们能够真正“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其次,要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为失能老人提供更便捷、更专业的照护服务。

社区居家养老,是很多家庭的首选养老方式。

现有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还很不完善,很多社区缺乏专业的养老服务人员和设施,难以满足失能老人的照护需求。

政府应该加强社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为失能老人提供上门护理、康复训练、心理慰藉等服务,让老人们能够在熟悉的环境中安享晚年。

此外,还要加强对失能老人家庭的支持力度,减轻他们的经济和精神压力。

政府可以考虑为失能老人家庭提供经济补贴、税收优惠、 respite care 服务等,帮助他们缓解经济压力,让他们有时间和精力去照顾老人。

同时,也要关注失能老人家庭的心理健康问题,为他们提供心理疏导和情感支持,帮助他们排解压力,重拾生活的信心。

养老,从来就不是一个家庭的事情,而是一个社会共同的责任。

我们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共同努力,为失能老人撑起一片爱的晴空,让他们能够在温暖和尊严中安度晚年。

对于每一个普通人来说,我们能做的,也许就是从现在开始,关注身边的老年人,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陪伴。

因为,每个人都会老去,我们今天如何对待老人,就是明天如何对待自己。

参考资料:河北新闻网:当一位北大教授成为24小时照护者

0 阅读:10

问凝爱吃瓜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