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失业率能看出什么?仅仅是就业吗?

民商汇平台 2023-07-26 09:32:06

从判断依据上讲,确实没有问题,但是纠结这种变动意义不大。

七月毕业季,各大学毕业生刚进入市场,一部分毕业生暂时没找到工作,一部分毕业生暂时不想找工作,无业人员数量一定会飙升。同理,等到8、9月份,这个数据也一定会回落。

所以从这个数据的升降来判断,并不能直指问题的核心,比率上升于下降并不代表情况的恶化或好转。

再从另一个数据来看:

5月失业率为20.4%,6月为21.3%,而这并非最高值。

该图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假设,今年有1000万大学生毕业,其中80%的人在毕业后的第一个月没找到合适工作,到次月,可能就剩50%了,再到9月、10月,这个数据可能变成40%,30%,以此类推。

反应到整体数据上,七月份失业率可能会上涨1-2个百分点,等到9、10月,可能又回落到19%、20%,这种笼统的数据是经不起深究的。

所以问题的重点在于:失业率是怎样的浮动状态——最高峰是多少?回落速度又是怎样的?与往期比又如何?

这些数据才能代表现在就业环境“健康”与否。

该图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用一个类比:

流感季,生病发烧,身体很好的人烧到38度,两天后降到36了。而有的人,可能会烧到40度,但对于烧到40度的人来说,降到38,39也是下降,但这个数字正常吗?

从恢复时间上来说,有的人只需要睡一觉,而有些人需要天天输液、吃药,加上随之而来的并发症,可能要拖沓到大半个月后才彻底恢复。

然后,身体健康的人三天恢复了,但是周围人还没有完全康复,可能过了一周,又被周围人传染了,虽然这次依旧又是三天恢复,但能说是好吗?至于身体不好的人,如果再次被传染,那带来的折磨就更剧烈了。

同理,对于就业、对于市场环境也是一样的。

个别大企业特别富,大多数小公司特别穷,上个月开业下个月倒闭,那么员工也会面临上个月入职下个月失业的惨况,这样是无法维持正常的循环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次数多了,概率普遍了,又怎么不会影响到整体环境呢?

而数据的上升下落,是个周期性的问题,但这并不改变需求紧缩、供给溢出、预期低迷的基本面。

不管是从内需来看还是从政策引导方向来看,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目前是居民捂着钱包,还债是优先级。企业也捂着钱包,要还债,减少投资,收缩业务。而居民、企业的支出往往又是另一部分企业、居民的收入,在这样被反复强化的循环下,保住存量岗位着实艰难。

从人均最终消费收入数据来看:自2014至2019的六年间均高于40%,但在2020、2021、2022年分别为38.58%、38.54%、36.34%,连续三年走低。作为2022年人均GDP排世界63位的中国,该比例远低于排名第148的印度,仅为印度的约1/3。

另一方面,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基建狂魔”,是高积累、低消费的类型,但是想再往上发展人均收入,全靠造东西是很难的,更何况,年轻人读完大学出来,也更乐意“坐办公室”而不是去工地“搬砖”,这也是年轻人失业率较高的一个因素。

红利的互联网企业,裁员降薪频发: 2022年的总收入下降了1.1%,至1.46万亿元,而在此前的六年里互联网行业曾保持着连续双位数的增长,自2019至今的四年里,65%的互联网公司活不过三年,2019-2022平均每年倒闭4778家公司,达2014-2018年总和的两倍,办公室也不是那么好坐的。

从这些意义上来讲,失业率问题,不仅仅是失业的问题。

如果做好内循环,经济环境好了,大公司小公司都好了,就业岗位自然增加,失业率自然会下降。

要如何打造良好的内循环呢?这是一个漫长的探索寻找的过程。

0 阅读:2

民商汇平台

简介:民商汇app官方账号,新型数字消费共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