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保护区调研,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西农动科打工人 2024-09-08 20:17:16

7月16至25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科学院赴陇县实践队”的成员们共同前往了冯家山水库和黑河珍稀水生野生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参观与调研。在此次调研途中团队不仅学习了珍稀水生动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更是深入体会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与成就。

首先团队成员来到了位于陈仓、凤翔、千阳三县交界处的冯家山水库,通过一段蜿蜒的山路便率先来到了冯家山水库的眺望台。眺望台位于冯家山水库大坝左肩下端,在这里视野开阔,水库建筑物尽收眼底,山清水秀,风光很是迷人。成员们眺目远望,看到的是右侧是75米高的巍巍大坝,“冯家山水库”五个大字赫然在目。

(图一:图为冯家山水库)

在讲解员的介绍下团队们知道了冯家山水库灌溉工程是陕西省大型水利工程之一,位于关中渭北高原西部同时也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发电、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水库总库容4.13亿立方米,水库正常水位712m,回水至干阳县城关长17.5千米,它灌溉着宝鸡市136万亩农田,是陕西省第三大灌区。而坝后还有水库泄洪洞、输水洞、坝后一级电站、二级电站和总干行水渠道。正前方山腰上依次排列的十三层窑洞群,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修筑冯家山水库大坝时建设者们居住过的地方,当年建设者乐观地称为“十三层楼房”历尽风雨、饱经苍桑的窑洞群,是老一辈建设者们艰苦奋斗、战天斗地的真实印记。

在冯家山水库做好调研与记录后,团队便乘车前往了第二个目的地:黑河珍稀水生野生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河珍稀水生野生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至王家河安沟支流发源地、光头山及就峪河的东支端;西至黑河上游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界及周至老县城省级自然保护区界;南至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界;北至西骆峪河双合,与周至黑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毗邻。

(图片二:图为黑河金盐水库)

至县黑河珍稀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始建于2003年,保护区总面积4618.58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秦岭细鳞鲑、大鲵、水獭以及陕西省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多鳞铲颌鱼、山溪鲵、秦巴北鲵、中国林蛙等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区保留了河流生态系统的自然环境,如潭、瀑、泉、涧、溪、滩、岸等的原始性,是水生野生动物的天然乐园,属山涧溪流水生生态系统,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稀有性。

(图三:图为周至县黑河珍稀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区的景色)

第三天调研团探寻了位于太白县的,陕西太白湑水河珍稀水生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宏观认识与考察成员们了解到其地理位置处太白县以南长江流域汉江水系的湑水河及其支流。保护区始建于2001年,2012年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5343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1638.6公顷,缓冲区面积2485.9公顷,实验区面积1218.5公顷。截至2012年,保护区有浮游动物共26属,大型甲壳动物和软体动物26属,水生昆虫18属,鱼类13种,两栖类9种,爬行类14种,鸟类157种,兽类63种。其中,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有大鲵、秦岭细鳞鲑、川陕哲罗鲑、水獭等;属于陕西省级保护动物有秦巴北鲵、多鳞铲颌鱼等。保护区与水产研究所等部门合作,开展秦岭细鳞鲑人工驯养与繁殖试验研究。

(图四:图为调研成员在体验亲鱼饲养管理过程)

在各保护区的渔场当中,队员们认识实习期间,团队成员切身体会了对保护鱼类增养殖的工作内容如:病鱼诊断、注射激素、人工受精、人工培育、拦网训练、放流等等的内容,看到了水生生物资源为各地区带来重要的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保护水生生物资源不仅是有助于确保渔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更是影响当地物种多样性生态环境水平的重要因素,为国家和地区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通过此次调研团队更加坚定了保护生态环境,积极响应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口令的重要性。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