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5年5月29日,明仁宗朱高炽仅仅登上皇位一年多就薨逝了,此时的皇太子朱瞻基远在南京准备迁都事宜。新旧政权交替之机是最容易发生祸事的,因此历史上大多数的皇位继承人都要在大行皇帝的灵前宣布继位。正常情况下于公于私,皇帝病危之时太子需要时刻陪伴左右,但明仁宗的病来的太过突然,朱瞻基即便是快马加鞭也未能及时赶回来。
如果放在历史上其他朝代,朱瞻基不说皇位,命估计都保不住。毕竟皇家子弟谁没有一个皇帝梦呢,看看康熙时期的九子夺嫡,为了皇位丝毫不顾及兄弟之情,想方设法置对方于死地。就连朱瞻基的父亲明仁宗朱高炽的皇位都得来不易,汉王朱高煦与赵王朱高燧对皇位虎视眈眈,他们可是明仁宗朱高炽一母同胞的亲兄弟,血浓于水。但朱瞻基有兄弟9个,还并非一母所生,但就是没人和朱瞻基争夺皇位。
朱瞻基的兄弟们虽然没有和他抢皇位,但他继位也并不顺利。当时朱瞻基接到父亲朱高炽病危的消息,火速从南京赶回北京,然而在路上却遭到了刺杀,目的自然很简单,就是杀了他这个合法继承人,好夺取皇位。
这刺客就是朱瞻基的叔叔汉王朱高煦派去的。
显然,朱高煦夺位之心不死,没有争过自己的大哥,转而朝自己的侄子下手。
朱高煦之所以对皇位有那么大的执念,其实也不能全怪他,与明成祖朱棣也有一定的关系。俗话说“皇家爱长子,百姓宠幺儿”,但这条铁律在朱棣身上却失效了。朱高炽作为朱棣的嫡长子,又是朱棣最敬爱的徐皇后所生,本应得到所有的偏爱,但事实恰恰相反。
朱棣是武将出身,常年带兵打仗,即便登上皇位也曾御驾亲征。但朱高炽与朱棣的性格完全相反,他喜静厌动,缺乏练武天赋,但在读书上颇有成就,对于政事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颇得明太祖朱元璋的喜欢。
朱棣的性格是武将典型的果决狠辣,朱高炽在儒学大师的教导下性格温和。汉王朱高煦与赵王朱高燧与朱棣性格,行事十分相像,对比之下,朱棣自然更喜欢二儿子与三儿子,对于朱高炽这个长子就没那么稀罕了。
1402年,朱棣造了自己侄子建文帝的反登上了皇位。1404年,大臣们纷纷上书朱棣要求册立太子。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朱棣本该立朱高炽为太子,然而以淇国公丘福等为首武将团体为了自身的利益考虑上奏朱棣请求立二皇子朱高煦为太子。
朱高煦早年就进入了军队发展,靖康之难时更是数次救朱棣于危难,立下了赫赫战功,被朱棣称赞为“类己”,因此朱棣本就不坚定的心更加动摇了。然而朱高炽在民间素有贤名,又有解缙、黄淮等阁臣的支持,再加上祖制,朱棣衡量再三还是将朱高炽立为了太子。
朱高炽虽然被立为了太子,但并未改善朱棣对他的态度,对于他这个继承人,朱棣并不满意,甚至屡次暗示朱高炽让出太子之位。同时为了让朱高煦替他打仗,不断给其画饼,给朱高煦的待遇一度超过了太子,让朱高煦以为自己真可以得到皇位,不断与朱高炽作对,朱高炽的地位也相当尴尬。直到一个人的出现,才扭转了局势,帮助朱高炽坐稳了太子之位,他就是明仁宗朱瞻基。
朱瞻基1398年出生,幼时尚且不显,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朱棣发现朱瞻基与朱高炽的性格大相径庭,反而越来越像他,完全就是他理想中的继承人。皇位想要传给朱瞻基就必须先传给朱高炽,朱棣因此歇下了易储之心。
为了防止朱高炽将皇位传给他人,1411年,朱棣将年仅12岁的朱瞻基立为了皇太孙,从礼法上确立了朱瞻基的继承人地位。当然朱棣此举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不必破坏祖制从而落人口舌,朱高煦彻底被朱棣移出了皇位继承人之列。
朱高煦之前被朱棣哄着,被大臣捧着,早已将皇位视为囊中之物,突然有一天告诉他与皇位无缘,怎么可能接受。虽然有朱棣压着,明的不行,但他可以来暗的,夺位之心从来就没死过。大概也有隔辈亲的缘故,朱棣对于朱瞻基的宠爱远超任何一个儿子,亲自教授朱瞻基行军打仗之道,治国之策。
任何一个皇帝对于朝臣抱团都是非常忌讳的,哪怕是自己的儿子也不行,但朱瞻基却被朱棣允许在军中培养自己的势力。正所谓“父母之爱子,则为计之深远”,朱棣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朱瞻基将来的继位做准备。朱瞻基在朱棣亲自教养下,成长的非常快速,早已深谙朝堂之道。而他也明白了叔叔朱高煦等对皇位的觊觎之心,早已有了防范,不单是对自己的叔叔,对自己那些兄弟也是如此。
朱高炽对于朱棣的打算心如明镜,他明白自己就是一个帮助朱瞻基登基的桥梁。但他不但不怪,反而尽自己所能的帮助朱瞻基扫平一切障碍。
一方面他明白如果是自己的弟弟继位,他即便不死也会被终生监禁;另一方面,他自己就是因为朱棣在太子之位上的犹豫不决才导致整日提心吊胆,兄弟阋墙,他不愿让他的儿子经历他遭受的苦难。因此,1425年,朱高炽刚刚继位就下旨册封朱瞻基为太子。
朱瞻基的兄弟们之所以不与朱瞻基争皇位原因有三个。
首先是朱瞻基继承人身份的合法性,他是明成祖朱棣与明仁宗朱高炽两任皇帝明确规定的继承人,贸然夺位很难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其次如果他们与朱瞻基争夺皇位,朱高煦很可能渔翁得利,朱高煦一但登上皇位,他们作为前任皇帝的儿子,怎么也不可能比朱瞻基在位过的好,毕竟他们从来没得罪朱瞻基。
最后就是朱瞻基的防范之心了,造反成功的必要因素就是军权,朱瞻基可是有军队基础的,他们与之相比实力相差太大,完全没有胜算。
然而,朱瞻基登基后,朱高煦依然贼心不死,于1426年效仿父亲朱棣也想要造自己侄子的反。但朱高煦不是朱棣,朱瞻基也不是朱允炆。失败后,朱高煦被囚禁在皇城西直门,本可苟且一生。但朱高煦偏偏要找死,冒犯了朱瞻基,被朱瞻基下令在铜缸内活活烧死,随后他的儿子也都被杀害。
朱高煦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家,却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他空有野心,却不会审时度势,最终导致了悲惨的下场,还连累了家人,留下了永远也洗不清的罪名。
明太子,朱标不死,也是谁都不敢造反,仁宗皇帝还是世子时就负责着整个王府的运转,还要筹备钱粮给燕王打蒙古人,靖难时北平最危险的时候,是燕王世子统领全城守住的,这些方方面面就可以看出成祖皇帝对仁宗皇帝的绝对信任,汉王就是个大傻逼而已。
朱瞻基老子是不是那个大胖子?他有很多儿子吗?
朱棣亲立的皇太孙谁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