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其坤院士,两次考研失利博士读7年,做事追求极致取得如今成就

菲比寄文 2024-06-27 15:25:18

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召开,李德仁院士和薛其坤院士荣获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薛其坤院士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作为山东人,为我们的山东老乡薛其坤院士感到骄傲。

回顾薛其坤院士近几年的演讲、采访,发现他和他的团队能取得如今的成就离不开四个字——追求极致。

1963年12月,薛其坤出生在山东临沂蒙阴的一个小山村。

小时候受课本上的牛顿、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影响,薛其坤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而朦朦胧胧地产生一种朴素的目标——成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

在这种目标的驱使下,薛其坤从小学习成绩优异。

1980年,17岁的薛其坤离开临沂老家到山东大学物理系求学。

进入大学之后的薛其坤并不是像外界想像的那样,一门心思扑在学习上,专心学业。

相反,他兴趣爱好广泛,还是系足球队的主力队员,踢球的爱好薛其坤也保持了十多年。

1984年,薛其坤从山东大学物理系毕业,来到孔子的故乡曲阜师范大学物理系任教。

在曲阜师范大学任教期间,薛其坤边教学边准备硕士研究生考试。

第一年,薛其坤因数学成绩只有39分而落榜。

第二年,薛其坤又因为大学物理成绩只有39分再次落榜。

两次考研都落榜,这种经历放在大部分人身上可能早就选择放弃了,干脆安安稳稳地在学校里教书。

可是薛其坤却从两次落榜中吸取教训,发现问题:他的数学和物理基础薄弱,这才是他要加强的环节和努力的方向。

于是,在第三次备考时,薛其坤加大了数学、物理基础知识方面的复习和灵活应用,终于如愿考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

1990年,薛其坤从中科院物理所毕业之后,又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薛其坤攻读博士学位也颇为曲折,别人用4年、5年时间而他却用了7年!

期间,薛其坤前往日本仙台东北大学求学,开启了一段艰苦的求学经历。

薛其坤曾说过:在日本仙台东北大学求学时期是他个人求学经历中最难的一段时间。

初到日本,语言不通这是薛其坤遇到的第一道障碍。

语言不过关,薛其坤想要学习高精尖技术所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

起初,薛其坤经常在学术上遭受教授的批评,而且那种批评之中还带有蔑视的目光。

学业上的不顺利,再加上朋友、家人都不在身边,那种孤独、寂寞、苦闷、彷徨的感觉让薛其坤一年中有7、8个月的时间想要放弃,想要回国。

薛其坤的导师正是在学术界以严厉著称的樱井利夫。

樱井利夫的实验室有一个著名的外号“7-11”实验室,即早上7点前到达实验室,晚上11点之后才能离开实验室。

薛其坤想要偶尔找理由晚到实验室,这在樱井利夫那里是绝对不允许的。

睡眠时间不够,白天实在太困怎么办?

薛其坤就坐在厕所的马桶上小憩一会儿,养精蓄锐。

但是休息的时间也不能过长,他一般控制在20分钟以内,否则离岗20分钟还是会被实验室的老师或学长发现,又是一顿批评。

最让薛其坤难以忘怀的一件事就是:他的小导师曾让他在3天之内将10000个螺丝进行分类并且要将他们摆得整整齐齐。

起初,薛其坤认为自己被分配这项工作是对他的极大侮辱。

但是真正进行螺丝分类工作时,薛其坤发现这看似是一项简单枯燥的劳动,其实却是科学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那就是——极致。

科研工作者要把他所从事的每一项工作做到极致!

带着这种极致的思想和极致的做事风格,一年半以后薛其坤的课题取得重大突破,这项成果成为日本仙台东北大学近30年最重要的成果,这让曾经“鄙视”他的小导师对他刮目相看。

从此,薛其坤从一个不受导师待见的学生一跃成为导师心中的得意门生,完成了一次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蜕变。

后来,薛其坤因为他的重要科研成果被导师外派到美国参加一个顶级的学术会议,做一个20分钟的学术报告。

这本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薛其坤却犯了难。

因为当时他的英语口语还很差,几乎连一个完整的英语句子都说不了,做20分钟报告的难度可想而知。

但是导师已经把这样的任务交给了薛其坤,他只能保质保量完成。

于是他把报告的内容一字一句、认真地写下来,然后找一个没人的房间不断地练习。

当薛其坤正式汇报时,他已经模拟练习了80多遍。

在不断的练习中,薛其坤不断修正自己发音以及语法上的错误。

在不断的练习中,薛其坤对整篇报告的把控几乎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他甚至将报告中如何与观众互动都设计得明明白白。

最终,薛其坤用一场酣畅淋漓的报告征服了不少现场专家,他们纷纷向他表示祝贺,这对薛其坤是莫大的鼓舞。

这也让薛其坤更加肯定,追求极致是做好科研工作的基础。

如今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教育工作者,薛其坤的理念是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为国家培养最有竞争力的人才。

所以薛其坤对他的学生也十分严格,他也成了名副其实的“7-11”教授,他也把追求极致的做事风格言传身教传给他的学生,将其发扬光大。

薛其坤曾有一位博士,他的科研能力很强,但英语同样是他的短板。

有一次这位博士要将自己的课题研究成果写成学术论文,当他将论文成稿交给薛其坤时,薛其坤发现博士的英文和他当初的口语一样惨不忍睹。

为了弥补这位博士的英语短板,薛其坤要求他的博士将自己的论文连续修改10遍并保存各个版本,将修改完的10个版本一起打包发给他。

没想到博士的执行力超强,第二天就把修改后的10个版本发给了薛其坤。

当薛其坤看到其中几个版本之间的修改时间间隔不到1分钟时,他知道他的学生并没有理解他的良苦用心,根本就是在敷衍了事。

于是他把博士叫到他的办公室,带他修改了论文的一段内容,然后和他解释自己的真正用意。

薛其坤引导学生让他第一遍关注修改语法错误,第二遍专注于修改段落间的衔接,第三遍则侧重于论文整体框架的把握等等。

总之,每一个版本都要有一个修改的方向。

薛其坤就是用这种追求极致、精益求精的态度,帮助他的博士克服了英语短板,将他也培养成追求极致的人。

如今他的这位博士也是一所著名高校的老师,并将这种追求极致的态度传承下去。

2013年4月,薛其坤团队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实验成果被媒体报道出来。

面对薛其坤及其团队取得的成果,他的竞争对手对实验数据持怀疑甚至是质疑的态度。

但是薛其坤可以自信地回答他们:我们的数据没有造假。

因为这项成果是他和他的团队夜以继日、认认真真、追求极致的结果。

在一年零四个月之后,日本和美国在这个领域顶尖的研究组才复现了薛其坤团队的实验结果。

可见,薛其坤和他的团队用他们追求极致的态度,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也经受住了竞争对手的考验。

如今,薛其坤和他的团队继续用追求极致的态度和精神克服新的世界难题,其中一项就是高温超导这一物理学的世界难题。

薛其坤也想通过这种最具挑战性的科研难题培养我国最优秀的人才,让更多的人用追求极致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从而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强大。



1 阅读:240

菲比寄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