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缩水8成!陷退市传闻,“国潮一哥”被消费者狠狠上了一课

悬案龙探长 2024-05-14 07:30:35

“国货之光”李宁,要退市了吗?

此前,一则关于“李宁公司将私有化退市”的传闻不胫而走,而李宁方面既不承认,也不否认的态度,更是引人遐想。

2018年起,站在“国潮”风口的李宁,其市值一路飙升,在2021年更是达到了最高点,超2700亿港元。

然而巅峰过后,李宁股价却一路下跌,短短三年时间,市值缩水超2200亿港元,到如今徘徊在500亿港元上下,沦为“国嘲”。

那么,李宁到底是怎么了?为何会“潮”起“嘲”落?

“国潮风”的受益者

2018年,中国运动品牌李宁,迎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就是登上纽约时装周。

这个平台成立于1943年,不同于巴黎时装周的浪漫艺术和米兰时装周的异域风情,纽约则更讲究都市前卫,突出衣服的实穿性。

它是一个把创意设计与商业高度融合的地方,有助于品牌打开知名度,进而实现商业转化。

而这场大秀上,李宁推出的“中国李宁”系列可谓是惊艳四座。

最能体现中国元素的中国红,结合黑色、白色和黄色,尤其是番茄炒蛋的配色,让人眼前一亮。

在设计元素上,胸前的四个大字“中国李宁”Logo,更是夺人眼球。

如此鲜明突出的设计,让世界都感受到了来自东方的运动时尚,刷新了国际市场对中国运动品牌的认知。

而这一将中国文化元素与运动时尚相融合的设计,正符合了中国市场关于文化自信的推崇。

由此,国内兴起了一股“国潮风尚”,李宁也借此一炮而红,成为了“国潮一哥”,其业绩也顺势激增。

据悉,这一年,李宁的营收首次突破了百亿元的大关,有105.1亿元,净收益同比增长超38%。

2019年,李宁的营收仍在持续增长,达到了138.7亿元,净收益同比增长为110%。

不过隔年,由于受疫情的影响,李宁营收的增长速度才开始放缓。但这种低迷的状态并未持续太久,李宁就再次迎来了转机。

2021年,借着“新疆棉事件”的发酵,李宁又火了一把。

当时H&M、阿迪达斯以及耐克等多个西方品牌抱团打压新疆棉,这一恶意行为,也激起了国内消费者对这些“洋品牌”的抵制情绪。

而李宁、森马,还有安踏等中国品牌也纷纷力挺新疆棉花。

期间,有网友晒出李宁的服饰标签,上面写着:该面料采用新疆优质长绒棉。这也让李宁品牌成了广大消费者的心头好。

这一年,李宁的营收额再创新高,为225.7亿元,增速达到了56%。另外,其公司市值也达到了最高点,一度超过2700亿港元。

然而这之后,李宁营收增速开始逐步下落。比如2022年,营收258亿元,但增速下落到了14%。

再到2023年,营收为276亿元,增速则已经下落到7%。

更惊人的是,这期间,李宁的股价也一路下跌,从巅峰时的105港元每股,一度跌落过18.3港元每股。

而股价下跌,直接导致了公司市值的大幅缩水。据相关资料显示,今年2月6日,李宁的市值仅剩下491亿港元左右。

相较于2021年的2700亿港元,蒸发超过了2200亿港元,缩水8成。

而同处一个赛道的安踏,在同一时期的市值则达到了2006亿港元之多,相当于李宁的4倍。

如此一比较,就可见两者的巨大差距,以及李宁所面临的处境之艰难。

可李宁为何会走到这一步呢?

大起大落

李宁品牌的创始人是曾获得14个世界冠军、106枚金牌的体操运动员李宁。1990年,退役后,他创立了李宁有限公司。

一个体育品牌如何打开知名度,离不开运动会这个平台。而李宁品牌在创立不到3个月的时间,一举成为了北京亚运会的赞助商。

当时,作为火炬手,李宁身穿自家服饰接过圣火。之后,中国运动员也是一身李宁品牌。

这给李宁品牌创造的广告价值,可想而知有多高,让其有了一定的名气。

之后,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以及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李宁品牌均获得了相关的赞助权。

在此类大型赛事上的多次亮相,让李宁品牌迅速发展,在中国运动品牌界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2003年,李宁的年销售额突破了10亿元。并于次年,在香港敲响了上市的钟声。

而安踏、特步这个品牌也紧随其后,分别在2007年和2008年先后在港上市。

但这三大中国体育品牌,却在北京2008奥运会时,稍显落寞。

因为阿迪达斯为了和耐克一较高下,不惜耗费巨资,拿下了该届赛事的官方赞助商身份。

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就是不甘心的李宁,试图通过赞助体育解说员的服饰,来进行隐形奥运营销。

但无奈,这一行为最终还是被喊停了。

不过,这影响也不大,毕竟开幕式上“飞天点火”的是其创始人李宁,所产生的营销效果也不差,甚至一路登顶。

彼时,国内市场掀起了对李宁服饰和运动鞋的狂热追捧,该品牌也走上了扩张之路。

2008年,李宁在原有基础上又开设了1000多家门店。截止到当年年末,其门店总数量超6200家。

此后的3年时间里,李宁进一步扩张,到2011年末的时候,门店数量达到了8255家。

殊不知,如此急速的扩张,也为李宁后续的亏损埋下了隐患。

从2008年到2010年,李宁的营业额的确一直保持着增长状态,从67亿元飙升到了近95亿元,涨幅42%。

那时,李宁的地位,简直就是如日中天。然而,不久后,这间公司的问题就冒出来了。

由于门店体量变大,门店的运营成本,包括维护费、员工工资等支出都剧增。而品牌战略上的失策,则给了李宁致命一击。

众所周知,品牌定位是企业销售的重要环节。而李宁却犯了一个低级且致命的错误。

当时,为了迎合年轻消费群体,李宁对品牌形象进行了重塑,即打造一个时尚炫酷、且国际化的风格。

并喊出了“90后李宁”的口号。这不喊不要紧,一喊直接让70、80后一代熟悉的产品,成了过气商品。

另外,由于新产品价格上调了,李宁连性价比优势都没了。

所以,新品、老款都卖不出去,最终都只能沦为库存商品,导致仓库积压了大量的产品。

2012年,李宁直接亏损了近19亿元,这也是该品牌自上市后,出现的第一次亏损。

而竞争对手安踏则盈利了13.59亿元。也正是由此,中国体育品牌的老大易了主,从李宁变成了安踏。

重蹈覆辙

连续亏损3年的李宁,经历了大量的裁员关店,到2014年,门店数量减少到了5671间,市场份额随之也进一步缩小。

直到2018年,李宁押宝“国潮”,才得以翻身,扭亏为盈,并在2021年,到达了顶峰。这背后也有网络流量的助力。

先是纽约时装周,后又时隔4个月后,参加巴黎时装周,李宁成功打响了名号。

不可否认,彼时,李宁品牌靠的主要还是惊艳众人的设计。但“国潮话题”所带来的流量红利,也让李宁兴奋不已,并且沉沦其中。

为了让热度不降,李宁开始使劲砸钱搞营销,还高价请流量明星代言造势,以延续流量。

据悉,在2021年,李宁的营销投入有17.79亿元,是研发投入的4倍之多。

可流量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用好了确实能带来红利,可用不好就会遭其反噬。而李宁就是后者。

在获得大波流量后,李宁又一次对品牌定位下手了。不过这次不是推新品,踩老款,而是布局高端化市场。

怎么个高端化?很简单,就是三个字,高溢价。一双鞋动辄就是499,甚至还有上千元。

抛开价格这一点,李宁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产品设计欠缺。与此同时,市场上也涌现了大批平价国潮品牌。

这一对比,消费者纷纷开始声讨李宁,“太贵了”、“性价比低”等。这销量能上去就怪了。

更要命的是,在布局高端化的同时,李宁为了获得更多的消费群体,竟又走上了大设新店的老路。

据相关资料显示,仅2022年下半年,李宁就新开设了近500家门店。

但遗憾的是,这些店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再次增加了经营成本,积压了库存。

除此之外,2022年那场“逐梦行机场大秀”,发布的橄榄绿的服饰,更是被网友质疑像日本军服,称其是“倭风”。

一时间,李宁深陷巨大的争议之中,更是丧失了极大的国民好感度。最终导致李宁股价十分低迷,市值也持续缩水。

2024年3月,一则关于“李宁私有化退市”的传闻不胫而走,让李宁再次成为热议焦点。

何为私有化?

简单说就是,上市公司的大股东通过溢价的方式,高价收购公众投资者手里的全部股票。把公众公司,变成私有的。

换句话说,就把股东手中的“鸡蛋”都放进一个篮子里。

而对此传闻,李宁方面则表示,任何能够提高投资回报的方案都会考虑,但目前尚有相关方面的计划。

这种既不承认,又不否定的态度,更是引人遐想。

但回归现实,私有化并非易事。其一需要有愿意花钱的买主,其二需要征得卖方李宁的同意。

结语

复盘李宁的经营之道,不难看出,营销固然重要,但不深入研发,创新产品,口号喊得再亮,也无济于事。

最后,你认为李宁会走私有化这条路吗?

参考资料:

CEO杂志《李宁:英雄创时势,一切皆有可能》

投中网《2100亿消失后,李宁再救李宁》

中国房地产报《港股“血拼”20年,李宁终将走向退市?》

界面新闻《522亿,初代国潮要退市了吗?》

澎湃新闻《奥运赞助商的权力游戏:中外体育品牌缠斗14年》

亿邦动力网《李宁08年登顶巅峰后却年亏损20亿 他犯了哪些错?》

利城集团《李宁惊艳纽约时装周》

1 阅读:94

悬案龙探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