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母亲最大的贡献,是自己的松弛感

樊稠说育儿 2024-08-22 07:14:33

妈妈如何看待生活,孩子也将如何对待自己的人生。

情绪松弛的妈妈,会给予孩子温柔的滋养,影响他们更加坚韧地生长。

作者 | 枫子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经常有人问他:

你取得如此瞩目的成就,最感谢的人是谁?

莫言每次都回答“母亲”。

他说:“母亲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老师,她教会了我如何看待生活、如何面对困难。”

莫言小时候,家里过得很辛苦。

尤其是母亲,不仅是家里挨饿最多的,也是干活最多的。

但母亲却没有怨天尤人,反而每天哼唱着小曲,乐观面对。

他十多岁时,母亲得了严重的肺病,每天备受疾病折磨。

当时村里条件普遍不好,已经有两个女人自杀了,莫言害怕妈妈也会寻短见,所以每次一回到家就先找母亲,找不到就会放声痛哭。

母亲看出了他的担忧,便告诉他:

“虽然生活没有什么乐趣,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

母亲这份豁达和松弛,让莫言陡然获得了一种安全感和对于未来的希望。

想起郑渊洁说的:“母亲的含义是影响。”

诚然,作为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人,妈妈的内核和状态,决定了孩子一生的成就和幸福。

情绪松弛的妈妈

养出内心富足的孩子

作家蔡颖卿分享过亲身经历:

一位妈妈在用餐时,一直在给女儿讲旅游的价值,讲赚钱的重要性。

但正吃饭的女儿,用一句“这个我不吃”打断了她。

她只好放下话题,劝说女儿试吃,但女儿就是以“不喜欢”为由拒绝。

妈妈一下就炸了,当众斥责女儿:

“你给我闭嘴,吃个饭话那么多,你有几个嘴巴?烦死人了,我告诉你,我已经不耐烦了!我已经很想打人了。”

说着就挥手扇了女儿一巴掌,女儿瞬间泪流满面。

生活中,这种遇事就情绪化的妈妈并不少,明明只是一件很小的事,却偏偏动辄发火、打骂,让孩子如履薄冰。

看过一项调查显示:

83.2%性格内向、唯唯诺诺、没有主见的男孩;87.4%性格急躁、悲观消极、情绪敏感的女孩,他们的背后都有一个严厉刻板、脾气暴躁的妈妈。

妈妈的情绪,映照着孩子的世界。

妈妈只有情绪松弛了,孩子才能远离恐惧和紧张,让阳光住进内心,让精神世界变得富足。

就像谷燕,女儿谷爱凌小时候很调皮,经常上房揭瓦,爬窗户,甚至大冬天嗦冰块,没少闯祸,她却从没有红过脸,骂女儿一句;

面对女儿不收拾房间的邋遢习惯,她多次纠正无果后,便没有过多强求,选择了接纳;

每一次谷爱凌受伤、状况频出时,她也总是微笑着鼓励、拥抱女儿。

在她的影响下,谷爱凌性格阳光,抗挫力强,内心也强大。

一位教育家说过:一个家并不需要父母多优秀,有一个情绪稳定,说话平和的母亲,便是孩子最大的福气。

当妈妈情绪如海绵般松弛,便可以保持淡定从容,从而智慧地去接纳、包容孩子成长中的种种状况。

这样的妈妈给孩子带去的,不仅是童年的温暖,更是生命的滋养。

心态松弛的妈妈

养出自信乐观的孩子

心理学家弗洛姆曾说:

“母亲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恐惧都具有传染性,两者都会对孩子的全面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孩子透过妈妈看世界。

妈妈遇事的心态,就是孩子处世的状态。

《人世间》里的周家,生活在贫困拥挤的光字片,周父常年在外,周母一个人拉扯三个孩子长大。

生活虽苦,周母却从不抱怨,也不喊累,而是把苦日子过成了诗。

她每天笑容满面地跟邻居打招呼,哼着小曲儿把家里整理得井井有条。

生活虽捉襟见肘,她却笑着缝缝补补,想办法给孩子们攒春节才能吃上的猪肉。

后来,周母瘫痪在床,日子更苦了,她也没有哀和丧,始终保有对未来的热爱和希望。

在她的教育下,大儿子和二女儿都自信豁达,坚信眼前的苦都会过去,最终考上北大改变了命运;

三儿子虽学习不好,却也乐观上进,不管工作多苦,生活多难,一直踏实勤勉。

很认同一句话:真正让孩子感到疲惫痛苦的,往往不是事情本身,而是父母看待事情的角度。

事情压不垮人,但负能量可以。

所以,遇到事情时,父母不妨放宽心: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比如,走错了路,就当多看了一段风景;工作不顺,就当作职业生涯中的一次磨砺;孩子闯祸了,就视作一次教育的契机……

当妈妈传递的是快乐和正能量时,给孩子带去的就是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

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任何困难都压垮不了他,更容易获得人生的幸福。

教育松弛的妈妈

养出积极健康的孩子

《家庭心理学杂志》发表过一项研究结果:母亲的生理压力和孩子的生理压力之间,有着重要联系。

教育上,妈妈焦虑、内卷,孩子往往容易压抑、内耗。

精神科主任陈建新分享过一个案例:12岁男孩,轻度抑郁,中度焦虑。

妈妈带他就诊时,最担心的却不是他的病情,而是:

“孩子看精神科会不会记入档案,会不会影响未来的就业选择?”

“有没有什么药能让孩子快速好起来?”

“吃的药会不会孩子大脑思考,影响学习?”

医生建议妈妈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先别谈学习,但妈妈却一口拒绝了:

“他马上小升初了,再不抓学习,连个好的初中都考不上。”

医生只能让妈妈先去门口等着。

期间,医生和孩子聊了很多,发现孩子有想法,成绩也不错,便夸起了孩子。

结果,妈妈直接开口打断:

“他那成绩也就是比下有余,现在可好,同学都在加码学习,他在这里看病,回头又得落下了……”

医生最后感慨:孩子抑郁,真正需要治病的是妈妈。

因为孩子在学校学了十几个小时,回到家就想喘一口气,但妈妈充当的角色,却不是妈妈,而是老师。

不仅没有帮孩子减压,反而给孩子加压加码,孩子哪里承受得住?

是啊,家庭教育中,最怕的不是经济条件的贫穷,也不是教育资源的多少,而是父母和孩子长期都处于焦虑内耗之中。

想起之前一个热搜。

一位妈妈在发现高三女儿学业压力太大后,便想尽各种办法哄女儿开心。

甚至,她还买了一台棉花糖机,让女儿旷课了一节晚自习,母女俩一起做棉花糖玩。

而经过一晚的放松,女儿脸上又有了无忧无虑的笑容。

这就是松弛的妈妈,不会在教育上太用力,让孩子承受高压力高负担,而是会给孩子松绑,给孩子支撑,做孩子的依靠。

因为她们深知: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一个积极健康的孩子。

而一个孩子,唯有身心健康,充满能量,他们才能更坚韧地成长,活出精彩的一生。

活得松弛的妈妈

养出独立强大的孩子

最近看到一位12岁北京孩子的质问,感触颇深,他说:

很多妈妈都在讨论,什么是完美的妈妈?但这事不应该问孩子吗?

是啊,多少妈妈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常常陷入“自以为完美妈妈”的执念:

生活上,事无巨细地为孩子操心,为孩子做好一切;

学习上,出钱出力,费尽心思给孩子规划好人生的道路。

她们事事以孩子为中心,为孩子着想,结果却把自己累得精疲力尽,孩子也觉得痛苦万分。

所以这个北京男孩眼中完美妈妈,完全相反,是一个活出松弛感的妈妈:

一是,要好看。

当妈妈把目光放在自己身上,爱自己,自然也就活得好看。

二是,有自己是事业,有自己的价值。

当妈妈发自己的光,有自己的追求,孩子自然会在身后有样学样。

三是,有界限感。

妈妈是妈妈,孩子是孩子,不越界,不控制。

四是,要快乐。‍

妈妈阳光快乐,家庭氛围会很好,全家都快乐。

就像《人物》杂志采访过的一位妈妈:胡永平。

她对自己的定位一直很清晰:是妈妈,更是自己。

所以她对女儿的养育,很随性:

不会过度关心、照顾女儿的衣食住行;

允许女儿在不违法的前提下,做一切自己想做的事;

女儿高中毕业要去英国留学,女儿说不用送,她就真的跟朋友去野炊了。

而她的人生活法,也很恣意:

当婚姻生活不和睦时,她果断离婚;

不想做那份一眼就能望到头的工作,就辞工,独自北漂;

她不会因为女儿,就对生活妥协,放弃自己的星辰大海。

她自在洒脱,就像漂游不定的风,有一种蓬勃的生命力,培养了女儿的独立,也滋养了女儿的内心。

让女儿比同龄人都要能干,有想法,敢闯敢拼。

所以你看,一个活得松弛、懂得爱自己的妈妈,是有魔力的。

当妈妈活的松弛、自洽,那所展现出来的阳光、快乐、自信、松弛,自然而然会影响到孩子,成为孩子人生活法的教科书。

曾听过一段话:

“优秀的妈妈,是女儿的一座灯塔。

她浑身散发着柔和而坚定的光芒,自带睿智而温暖的气质。

俯身教诲,似春雨润物般潜移默化;仰头追梦,似星辰大海般璀璨壮美。”

妈妈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自己的松弛感。

因为一个情绪柔和、内心淡定、精神松弛的妈妈,抵过所有伟大的教育。

点个赞吧,与父母们共勉。

0 阅读:0

樊稠说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