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3年,蜀国灭亡。蜀国灭亡后,邓艾听说了蜀国旧臣李密的名声,想要征辟李密担任主簿。
邓艾的书信送了过去,但李密为了奉养祖母,拒绝了邓艾的征辟。
这不是李密第一次拒绝别人的征辟,也不是最后一次。后来大家都知道,当晋武帝司马炎立太子后,再次征辟李密来做官,结果再次被李密拒绝。
由于朝廷催逼太急,李密为了向皇帝解释原因,还写下了那篇著名的《陈情表》
多年以来,《陈情表》都是与《出师表》和《祭十二郎文》相齐名的名篇。其中“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更是被当成了大家阴阳怪气晋朝的利器。
大家都知道,李密的陈情表递上去后,晋武帝大为感动,夸赞李密孝顺,还赐下两个奴婢,又让郡县供给李密祖母刘氏饮食,准许李密等刘氏去世后再出来做官。
那么,刘氏去世后,李密真的出仕了吗?李密的仕途怎么样呢?
刘氏去世之后,李密服丧完毕,晋武帝就再次征召他去洛阳,还是做太子洗马。
就这样,李密开始在晋朝做官了。
作为蜀国的旧臣,难免有人问他一些和蜀国有关的问题。
对于亡国降臣来说,这是一个相当尴尬的问题,要是太贬低故国,显得自己很谄媚,对名声不好。而且,自己心里也很觉得屈辱。
可要是太偏向于故国,难免让人怀疑,你是不是心念故国,那你是否忠于现在的君王。
不过,对于这种问题,李密总能回答的不卑不亢。
有一次,司空张华问李密:“你们蜀国后主刘禅,是一个什么样的君王呀?”
李密回答:“是一个齐桓公一样的君王。”把刘禅比做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实在是有点给阿斗脸上贴金了。
张华问他为何这么说,李密解释道:“齐桓公得到管仲,就能称霸;偏心易牙等人,就落得死后无人收尸的下场。后主重要诸葛亮就能抗衡魏国,听信黄皓就亡国了。可见他二人的成败原理,是一样的。”
李密说的不卑不亢,既没避讳刘禅的错误,又给刘禅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美化。可以说回答的相当好了。
张华还不死心,继续追问:“为什么诸葛亮说话总是那么絮叨呢?”张华这么问,其实有点变着法埋汰诸葛亮。
李密又解释道:“特别厉害的人之间说话,确实很简洁。但是诸葛亮需要和普通人说话,自然就要多说一点,说的仔细一点了。”诸葛亮说话多,这不是诸葛亮的问题,这是诸葛亮在向下兼容。
见李密如此不卑不亢,张华终于不再追问。
当过太子洗马之后,李密又转任了温县的县令。
温县是个比较特殊的地方,司马懿老家就在这里。天子的老家,就避免不了各种敏感的问题。
李密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和诸侯王有关。
晋朝相当厚待宗室,他们给了诸侯王很大的权力和地位。晋朝诸侯王这种优越的待遇,其实和魏朝的宗室政策有关。
魏文帝曹丕非常忌惮自己的兄弟,所以分封诸王的过程中,对这些宗室诸王都严防死守,不仅侍卫数量要限制,还派官员严格监视他们的举动。
后来曹睿继位,依然沿袭着这种政策,对自己的叔叔们加以打压。
所以在魏朝,宗室诸王的势力都相当薄弱,以至于司马家篡位的时候,宗室诸王根本无力阻挡。
司马家吸取了这个教训,所以矫枉过正,在对待宗室的态度上,和魏朝180度大转弯。晋朝的宗王,不仅待遇优厚,而且很多都可以领兵。
这些宗王的日子滋润,态度就越发嚣张。温县又是他们司马家的老家,所以他们路过的时候,就会带着自己的人马,回去看看。
这些宗王无论是回去看看,还是路过温县,都会让温县给自己供应物资。别的不说,至少车驾这些马用的粮草,肯定是由温县出的。
这些宗王待遇好,出门的随从和车马都很多。再加上从司马懿的父亲那一辈开始,司马家的生育能力都好的爆棚。
这么多宗王,每次来都要温县提供物资。这样一来,对于温县的财政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其他县令在的时候,都不敢得罪宗王,只能尽量忍受。
李密做了温县县令后,不卑不亢的向这些宗王声明:“汉高祖回乡,也没有打扰乡里百姓的生活。希望王爷们也能如此,即使是表达自己的孝心和思念,也要注意遵守先王法度。”
李密的表态有理有据,即使这些宗王都位高权重,也没法和李密对着干。
所以,李密发出声明后,这些宗王再也不随便来温县了。温县的百姓,从此减轻了负担。
由于李密的态度太强硬了,所以大家看他连宗王们都敢拦,也都非常敬畏他。后来盗贼四起,其他郡县都受到了影响。唯独温县,盗贼们都躲着。
李密很有才能,人品也不错。但是,李密在晋朝的仕途却并不顺利。
李密却并没有得到重用。而且晋朝官场的种种乱象,也一直让他非常不满。可以说,李密在晋朝的官场过的很不如意。
那么,为何晋武帝没那么重视李密,却又三番四次的征召他,都到了“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的地步?
其实,这和李密被征召的时间有关。李密被征召的时间点,卡的非常微妙。
李密受到晋朝征召的时间,正好是司马家已经篡位,但是吴国还没灭亡。知道李密给祖母守完孝,再次被晋武帝,吴国也上位灭亡。
晋朝作为中原正统,必须尽快征讨东吴,完成统一。那么,怎么能减轻统一的阻力呢?
这就要让东吴的大臣和士族们看到,晋朝非常厚待降臣。只要你能投降晋朝,晋朝必然重用。
当初邓艾灭蜀之后,不仅宽待蜀国君臣,还上奏请求朝廷封刘禅为扶风王,就是这个目的。
所以这个时间段内,晋朝肯定会尽量启用蜀国的旧臣。通过任用他们,来证明晋朝的宽厚。
所以,李密不仅被朝廷征召,而且征召的还很急迫。
但是等到后来,东吴覆灭,那晋朝就没必要继续宽待他们了,他们在官场上怎么沉浮,全凭各自本事。
晋朝的官场风气,确实非常恶劣。
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司马家急着篡位,为了获取士族的支持,就对士族们非常大方,从而导致了士族势力的过分膨胀。
再加上九品中正制到了后期,逐渐沦为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工具,可以说晋朝的官场,纯属士族子弟的天下。
所以李密被征召的时候,朝廷很急迫。但是等到李密真的入仕之后,又根本不受重视。
在这种情况下,李密对于晋朝的官场越来越灰心。终于有一次,晋武帝赏赐大臣们蜜饯,让大家写诗。
李密写了几句,在诗的最后,李密写到“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大概意思,是“在朝中没有后台,不如早早回家。”
晋武帝看了,非常愤怒。
谎言不会伤人,真相才是快刀。正如李密在诗中说的那样,晋武帝自己也知道官场上的问题,但是他解决不了。结果现在,却让李密直接说出来了。
有官员看到了晋武帝的恼怒,就弹劾了李密。李密被罢免,也顺势回家了。
这就是李密的祖母死后,李密的人生轨迹。在他仕途落魄的背面,是晋朝日益腐朽的政治环境。
尽心赡养祖母的孝子回到了家乡,“以孝治天下”的晋朝,也在悄悄的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