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后,那些宫女去哪了?

豫州搅史棍 2022-04-25 23:07:44

清朝的宫女是最幸福的,表面光鲜亮丽,实际凄苦悲惨,这是历史上宫女的整体概况,但是清朝宫女年龄达标可以出宫,相对更幸福。

宫女来源的陡然变化

古代宫女是一个泛指的概念,主要包括三类人:第一种是皇帝的妃嫔们,这是古代礼法正大光明规定许可的;第二种是皇宫中的宫娥或者女官,皇帝随时可以临幸她们;第三种是宫廷娼优,这部分人主要是掌握特殊技艺,能够给皇帝带来享受或者满足宫廷应酬的需要。

按照宫女的职责来划分,等级较高的宫女负责主子日常起居生活,这类人通常被称为女官;等级较低的宫女负责具体的体力劳动,比如洗洗刷刷。

在最早期,宫女主要是因为战争产生的,兵败者的女眷全部被罚为奴仆,这些人成为胜利者的战利品,也被称为宫人。

从汉朝开始,宫女的选拔方式发生巨大改变,从战俘变成民间选秀,这种模式一直沿用至清朝。

汉朝皇帝定期会指派官员到民间去选拔良家美女,这里要注意,能够被选中为宫女的基础条件是良家。良家,指的是不能出身于医生、巫师、商贾、百工家庭。

挑选宫女对年龄也有着严格的限制,不同朝代的规定有所不同,比如汉朝是13岁至20岁之间。

古代女子参加宫女选秀,如同男子参加科举考试,都需要层层选拔,用过五关斩六将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宫女数量的突然暴涨

《汉书》记载“古者宫室有制,宫女不过九人。”发展到汉朝初期,宫女数量也只有十几个,刘邦也没有机会好好享受。

汉武帝刘彻是汉朝第一位最阔绰的皇帝,接手的汉帝国府库充盈,为汉朝开疆拓土,与此同时,刘彻直接将后宫宫女的数量也增加到1000人。

刘志是东汉第十一位皇帝,史称汉桓帝,他在位期间再次让宫女数量暴涨至6000人。晋武帝司马炎更是夸张,后宫中美女宫人的数量超过一万人,这是历史上首次破万。

唐玄宗李隆基前半生努力,后半生荒淫,亲手将大唐盛世掀翻在安史之乱的泥潭里,在宫女数量上,李隆基扩充至四万人。

明朝时期的宫女数量明显下降,人数已经不足一万,清朝的宫女数量也基本维持这个水平。

历朝历代宫女人数有高峰,也有低谷,与当时皇帝的品性行为方式有很大关系,也能从这里间接窥探王朝兴衰的规律。

清朝宫女的独特之处

在统治体制上,清朝基本沿袭明朝模式,但是清初皇帝也结合自身民族特点,制定适合满清的统治模式,宫女制度就是其中之一。

清朝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清廷宫女只能从上三旗包衣家庭选择,只要年满十三岁都可以参加。

在顺治皇帝前期,每年举行两次宫女选拔活动,分别在二月和八月,顺治后期修改为每年举行一次,时间定在“龙抬头”这天。

清朝宫女选拔有明确的流程和规定。在敬事房的统领下,适龄女子全部被戴上木牌,上面写着名字和出身,每六个人站成一排。

被选中的女子就留下来,落选的就送出宫去,如果这次选中留下,但是今年没有名额编制,那就将这些女子记作“挂名宫女”,明年再次将具有优先进编制的机会。

与此同时,一旦被选中为“挂名宫女”,这些女子是不能商定婚姻大事的,因为她们已经是宫女储备人选了。

宫女初入紫禁城首先要学规矩,宫廷规矩极为严格,却也被视为正统,受到达官贵族的追捧,因此在宫中教授规矩的嬷嬷是很受贵族妇女尊敬的,这也是宫廷身份带来的荣誉。

根据宫女自身的才能(主要是指女工技巧),再加上品行、身体条件等方面的综合考量,确定这些宫女最终的工作岗位,人之高低贵贱,从这里再次分层。

宫女的待遇和折磨

众所周知,皇帝后宫女子有明确的等级划分,并且每个等级上的名额是固定的。位分等级不仅仅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同时也是确定年薪俸禄的依据。

对于宫女来说也是如此,宫女按照等级领取薪资,但是其中的差别非常大,清朝宫女中最高每月多达20两白银,低的只有三四两银子。

宫女的待遇在古代是相当好的,从古至今皆是如此,比如在汉朝时期,一名最低级的宫女年薪是192斛稻谷,换算到今天相当于5184斤。如果这样还没有概念,那再以每人每天一斤稻谷来计算,仅一个宫女就可以养活14口的家庭。

这样的结果显而易见,宫女的工资实在高出当时生活水平太多。

普通宫女的收入是薪资月俸,但那些有能耐的宫女情况就不同了,她们的主要收入来自于主子赏赐,少则几十,多则成百上千。

当然,宫女还会有些正当的小费生意,比如宫女每天争着给皇帝冲龙沟,获得一些珍贵茶叶变卖钱财。

除此之外,脑袋灵活胆子肥的宫女还会做些暗地勾当,也能增加收入,比如清朝末期时常有宫女太监从宫中夹带珍贵文玩出来售卖。

由于宫女很有可能可以接近皇帝,因此很多家庭希望女儿能够获得皇帝青睐,整个家族都会飞黄腾达,但这样的情况少之又少。

值得注意的是,不可忽略宫女的本质,她是伺候人的低等服务人员,她们的命在主子眼中不值一提,因此如果做错事或者遇到脾性差的主子,经常要遭受棍棒折磨,有可能因此丧命。

各朝对宫女的处置都制定了严酷的刑罚,明成祖朱棣的爱妃突然暴病身亡,朱棣怀疑是宫女在茶水中下毒,一怒之下就杀掉宫女上百人。

由此可见,宫女虽然是表面光鲜亮丽,却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折磨,吃得苦中苦才行呀。

清朝灭亡后宫女去向

“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说的正是宫女一旦入宫就与外面世界隔绝,因为她们终生都将在宫廷度过。清朝宫女相对幸福的地方就在这里,她们在到达一定年龄后就可以出宫自由生活。

清朝康熙皇帝规定宫女年龄达到三十岁就可以出宫,雍正皇帝则规定达到二十五岁就可以,从此之后,清朝就沿用25岁释放出宫的制度。

宫女出宫时还有朝廷赏赐,如果是伺候嫔位以上级别的主子,则有主子决定赏赐的多寡,如果伺候的主子位份在嫔位以下,则根据入宫年限赏赐定额银两,有点退休金的感觉。

1912年,清朝皇帝颁发退位诏书,清朝从此灭亡。根据皇室优待协议,溥仪仍然居住在皇宫之中,每年有四百万两白银作为日常花销,宫女也就继续留在宫中伺候。

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中始终是不牢靠的。1923年,国民政府让紫禁城中的宫女自愿报名出宫,每人还奖赏大洋,资助她们自谋生路。

如果能抓住这次机会的人,绝对不会后悔,毕竟动乱的时局让皇帝的生活都没有了保障。

1924年,末代皇帝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宫女也被强制遣散,是没有遣散费的。

宫女出宫后都去了哪里呢?主要有以下几种求生之路。

一是欢喜嫁人的新娘。

清朝灭亡被遣散的宫女都是如花似玉的年龄,由于在紫禁城中长期生活条件较好,与平民百姓相比,那气质简直是“谷子地里窜高粱--生生高出一大截”。

对于宫女来说,婚嫁也是极好的选择,如果有条件相对较好的人愿意接纳,宫女则是无比幸运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民间百姓不愿娶宫女为妻,因为很多宫女都会患有血郁这样的隐性疾病,会导致不能生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古人最怕出现妻子不能生育的情况,感觉对不起祖宗。

因此,能够正常嫁作他人妇的宫女,都是幸运的。

二是重操旧业的奴仆。

宫女在紫禁城中就是从事服务行业的,伺候人这样的工作可谓是得心应手,以皇宫中的标准放在民间,足够用了。

出宫后没有经费盘缠的宫女只能凭借自身的一技之长,重操旧业到大户人家应聘奴仆,是很受欢迎的。选择这种职业的宫女至少能够保全尊严,换来吃饱穿暖。

三是低声下气的妾室。

虽然清朝灭亡了,但是人们的思想并不是能够很快扭转过来的,纳妾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尤其是富裕人家的男子。

宫女在紫禁城中的履历是让很多人好奇的,有不少的达官贵人、军阀富商愿意将她们纳为妾室。

四是身不由己的娼妓。

乱世中的女子最难生存,对于刚从皇宫中赶出来的宫女更是如此,她们很多人几乎没有经历世间的艰难,突然来到残酷世界不知所措,很容易走上不归路。

宫女大多都是有一技之长的,不管是吹拉弹唱,还是琴棋书画,有一部分宫女无奈只能从事身不由己的娼妓工作,以此获得生存之资。

五是自力更生的女强人。

宫女在紫禁城伺候多年,大多数是有一些金银细软存款的,有些宫女在出宫后便自寻生路。无论何时何地,只有自强不息才能获得好生活,这是大部分宫女的真实写照。

综合来说,历史上的宫女是“表面上光鲜、背地里遭罪”的职业,她们大多也都身不由己,肩负着家族的使命和无奈进入宫廷。

对比历朝历代的宫女,清朝宫女是最幸福的,到达一定年龄就可以出宫生活,但是最为清朝灭亡时的宫女,又是不幸的,遇到动荡乱世,生存更加困难,宫女们也活出了人生百态。

0 阅读:81

豫州搅史棍

简介:趣说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