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妍妍
编辑|妍妍
《——【·前言·】——》诸葛亮的去世,原本让蜀汉的未来蒙上阴影,但出乎意料的是,蜀汉竟然在他离世后,依然存活了整整29年!
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刘禅在这段时间做出了哪些关键决策,竟能让一个濒临崩溃的国家继续存活?传闻中,刘禅曾杀掉了几位重要人物,他们的去世究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
襁褓中的皇子
公元208年,一个注定不平凡的婴儿降生了。他就是刘禅,蜀汉开国皇帝刘备的儿子。这一年,曹操南下攻打荆州,刘备带领百姓渡江,在长坂坡惨遭大败。
混乱中,赵云紧抱着襁褓中的刘禅,护送他和母亲甘夫人安全撤退。这个小婴儿,就这样在战火中度过了人生的开端。
刘禅的童年并不安稳。他的父亲刘备,正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崛起。刘备带着家眷辗转各地,打打停停,终于在益州站稳了脚跟。
小刘禅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耳濡目染间,或许已经对这个乱世有了初步的认知。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让年幼的刘禅早早地体会到了生存的艰难,也培养了他适应变化的能力。
虽然刘禅不是刘备的嫡子,但刘备却很看重这个孩子。他让刘禅接受良好的教育,研读大量书籍,学习治国之道。
刘备似乎早就决定让刘禅继承自己的基业。这也说明,刘禅绝非是个蠢笨之人,否则刘备不会如此器重他。
刘备的这种重视,不仅为刘禅日后的统治奠定了基础,也让他从小就意识到了自己肩负的重任。
少年天子的韬光养晦
17岁,对很多人来说还是懵懂无知的年纪。但对刘禅来说,这个年龄就已经肩负起了一个国家的重担。
225年,刘禅继承了父亲的位置,成为了蜀汉的皇帝。这个年纪的他,面对如此重任,内心必定充满了忐忑和不安,但他并没有表现出来。
面对这个局面,年轻的刘禅选择了明智的做法。他将所有的大事都交给了诸葛亮处理,自己则负责一些礼仪性的工作。这看似是懒惰和无能,实则是一种高明的政治智慧。
刘禅深知自己年轻,经验不足,而诸葛亮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将大权交给诸葛亮,不仅能让国家得到良好的治理,也能让自己有时间和空间成长。
这种"君道无为"的做法,让诸葛亮能够充分发挥才能,建立起一个稳定的政权。同时,这也为刘禅赢得了宝贵的学习时间,让他能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在这段时期,刘禅看似低调,实则一直在学习和积累。他观察朝政,了解民情,为将来亲政做准备。
他明白,在一个新建立的政权中,稳定比什么都重要,而自己过早地插手政事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动荡。
诸葛亮走后的政治风暴
234年,蜀汉迎来了一个巨大的转折点。这一年,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这个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蜀汉朝野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对刘禅来说,这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他必须在失去最重要的支持者的情况下,独自面对复杂的政局。
刘禅当即下令宵禁,以减少这个消息带来的冲击。但是,一些人还是按捺不住,开始打起了小算盘。其中最出格的就是李邈。
这个人之前就和刘备有过矛盾,差点被处死,是诸葛亮救了他一命。但现在,他却上书诋毁诸葛亮,说诸葛亮独揽大权,有不臣之心。这种行为不仅是对诸葛亮的不敬,更是对刘禅统治的挑战。
面对这种情况,刘禅展现出了不同于往日的一面。他勃然大怒,当即下令将李邈处死。这个决定可以说是雷厉风行,完全不像是那个"扶不起的阿斗"会做出的事。
刘禅的这个决定,显示出他已经具备了独立处理政务的能力,不再是那个需要诸葛亮庇护的少年了。
刘禅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维护诸葛亮的名誉,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平息可能出现的政治动乱。
他清楚地知道,如果不及时处理这种言论,很可能会导致朝廷内部的分裂。这种果断的态度,也让那些蠢蠢欲动的人看到了刘禅的决心,从而稳定了局势。
铁腕治国显露锋芒
处理完李邈的事情后,刘禅并没有停下脚步。他开始着手处理另一个棘手的问题:杨仪和魏延之间的矛盾。
这两个人都是蜀汉的重要将领,他们之间的矛盾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会影响到整个蜀汉的军事力量。
这两人都是蜀汉的重要将领,但彼此之间积怨已久。诸葛亮在世的时候,还能压制住他们的矛盾。但现在诸葛亮走了,两人的矛盾立即爆发。
杨仪利用手中的兵权,直接杀了魏延,还灭了他的三族。这种行为严重超出了他的权限,对蜀汉的军事力量造成了巨大的损害。
杨仪以为自己做得很好,可以取代诸葛亮的位置。但他错了。刘禅只是给了他一个军师的虚职,没有任何实权。这让杨仪非常不满,开始在私下里咒骂刘禅。
刘禅的这个决定,显示出他已经开始着手重新分配权力,不再让某一个人独揽大权。
刘禅多次批评杨仪,但杨仪始终不知悔改。最后,刘禅忍无可忍,将杨仪贬为平民,流放到偏远的汉嘉郡。但杨仪还是不知收敛,继续抱怨不断。
刘禅最终下令逮捕杨仪,杨仪知道自己难逃一死,最后选择了自杀。这一系列的举动,展现出了刘禅果断、严厉的一面。
他不再是那个躲在诸葛亮羽翼下的雏鸟,而是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君主。他的这些决定,稳定了朝局,也让那些蠢蠢欲动的人安分下来。
政治改革凸显智慧
处理完这些人事问题后,刘禅开始着手进行一项重大的政治改革:废除丞相一职。
这个决定可以说是刘禅统治期间最具远见的举措之一,它不仅解决了当前的问题,还为蜀汉的长治久安做出了制度上的保障。
这个决定可以说是一箭双雕。首先是它彻底杜绝了像李邈这样的人再次出现的可能。丞相这个职位随着诸葛亮的去世而消失,从此提到丞相,所有人想到的只有诸葛亮一个人。
这既是对诸葛亮的尊重,也是对那些心怀不轨者的警告。这种做法既维护了诸葛亮的声誉,也巧妙地避免了可能出现的权力争夺。
再就是这个决定也体现了刘禅对权力的平衡和掌控。他将原本集中在丞相手中的权力分散开来,蒋琬担任大司马总领国事,费祎则掌管军权。
这样一来,相权和兵权就被分开了,皇权的地位也得到了加强。这种权力的分散,不仅避免了一人独大的局面,也为皇帝的统治提供了更多的操作空间。
刘禅这么做,显然是汲取了历史的教训。他看到了曹操、曹丕是如何架空汉献帝的,所以他要未雨绸缪,为自己和子孙后代的将来考虑。
这个决定显示出刘禅具有远见卓识。他不仅解决了眼前的问题,还为蜀汉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基础。
《——【·结语·】——》三国历史中,刘禅这个人物一直备受争议。但当我们仔细审视他的一生,就会发现他并非是那个"扶不起的阿斗"。
他在年轻时懂得韬光养晦,在诸葛亮去世后果断处置政敌,还进行了重要的政治改革。
这些举动都显示出他具有不俗的政治智慧和手段。虽然最终没能挽救蜀汉的命运,但他在那个乱世中,已经尽力而为。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