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随艺动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1958年,我呱呱坠地于一个物资极度匮乏的时代。
据母亲回忆,我初来人世,面临的却是无米之炊的困境。
她的乳汁早已干涸,心急如焚之下,她竟寻到了家中墙上悬挂已久的干枯槐树,将其捣碎,以沸水冲泡,试图从中汲取一丝丝生命的甘霖,只为能让我得以吮吸到一丝奶香。
然而,这份母爱之举,却不幸触犯了时代的禁忌,引来了一场场无情的批判与斗争。
最终,家庭的困境迫使一个荒谬的决定——以区区五升米的代价,将我推向未知的深渊。
幸而,母爱如山,母亲坚决不从,而我,也奇迹般地在这段黑暗历史中幸存了下来,得以见证今日的光明。
谈及那段岁月,饥饿的阴影仿佛仍笼罩在心头。
我的家乡,那个曾经人声鼎沸的地方,却成了饥饿的代名词。
老人们口中的往事,字字泣血,他们说,食堂的粮仓在最后的四十天里空空如也,上级的粮食支援如同断线的风筝,杳无音讯。
我们家,只是众多悲剧中的一个缩影,十一口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消逝在了饥饿的魔爪之下。
而今,随着爷爷等老一辈人的相继离世,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似乎也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村中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日益稀少,那些关于饥饿与生存的故事,或许终将随风而逝。
与你同庚的我,虽未在饥饿中陨落,却也见证了人性的脆弱与坚韧。
记得有年,村里有人因极度饥饿,冒险偷食了生产队的生米,结果非但未能果腹,反因过量而胀破了肠胃,悲惨离世。
我,曾亲手参与了那场无声的葬礼,裸露的尸体,散发着令人窒息的气味,那画面至今仍是我心中难以磨灭的伤痕。
那时的我们,肠胃脆弱得如同薄纸,生命在饥饿面前显得如此渺小与无助。
是的,那段时光里,饥饿将人们的肚皮啃噬得只剩下一张半透明的皮,从外可窥见胃中翻滚的野菜残渣,绿莹莹的,如同幽冥之中的鬼火,映照出那个时代无尽的悲凉与绝望。
但正是这样的苦难,铸就了我们这一代人坚韧不拔的品格,让我们在逆境中学会了珍惜与感恩,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