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华野”成立初期,有3位猛将不服粟裕,这三人有何能耐?

浔阳历史君2023 2024-09-13 22:44:14

1947年初,华东野战军正式成立,陈毅出任司令员兼政委,而副司令的职位则由粟裕担任。然而,尽管粟裕的军事才能在许多人眼中无可置疑,但在华东野战军(简称“华野”)成立的初期,军中却有三位大将对粟裕的任命颇有微词,甚至曾公开表示不服。这三人分别是宋时轮、陈士榘和许世友。初期的矛盾与不满,使他们与粟裕的关系紧张,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战场的历练,这三位猛将最终对粟裕产生了全新的认识,甚至敬佩起他的指挥才能。

华野是由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两支队伍合并而成。当时,陈毅不仅担任司令,还兼任政委,军政事务繁多,无法全身心投入军事指挥,实际上粟裕承担了大部分军事指挥的责任。然而,宋时轮、陈士榘和许世友认为,粟裕的资历和长征经历无法与他们相提并论,尤其是粟裕并没有参与长征,这让他们对粟裕的指挥权产生了怀疑。

粟裕出生于1907年,1925年便投身革命,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南征北战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他以善打奇仗闻名,战场上的许多胜利往往出乎意料,因而有“神仙仗”的美誉。然而,在华野成立之前,粟裕与这三位将领并无直接合作,因此他们对粟裕的实际指挥能力并不了解,甚至认为他是靠“投机”取得的胜利。

宋时轮,1907年出生,与粟裕同岁,且二人同为湖南人。然而,尽管两人有这层地缘关系,宋时轮起初对粟裕的态度却并不友善。宋时轮1923年进入长沙军官教团,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并于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资历上较粟裕更为深厚。抗战时期,宋时轮多次率军抗击日军,战绩辉煌。解放战争初期,宋时轮任山东野战军参谋长,深受陈毅的器重。然而,华野成立后,宋时轮被调任为第10纵队司令,职位不如从前。与粟裕相比,他心中难免产生不平衡感。

由于这种心理落差,宋时轮在一开始并不愿意听从粟裕的指挥。粟裕对他的命令时常遭到拖延,甚至有时根本不予执行,这让粟裕一时间也无法对宋时轮采取有效措施。陈毅得知后,亲自出面与宋时轮谈话,耐心劝解。粟裕则表现出极大的包容,他没有对宋时轮的违令行为进行惩罚,因为他看重宋时轮的军事才能,相信他终有一天会认同自己。

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爆发,这场决定性战役彻底改变了宋时轮对粟裕的看法。在战役的关键时刻,粟裕制定的作战计划显示出他卓越的战略思维,最终华野大获全胜。这场胜利不仅粉碎了国民党王牌部队整编74师,也让宋时轮亲眼见识到了粟裕的非凡指挥才能。从此之后,宋时轮对粟裕由衷敬佩,再无异议。

与宋时轮相比,陈士榘与粟裕的矛盾更多源于两人作战理念的不同。陈士榘出生于1909年,1927年参加秋收起义后便随毛泽东左右作战,深得毛泽东的信任。长期以来,陈士榘对军事指挥有着独特的见解,尤其对毛泽东的作战思想推崇备至。然而,对于粟裕,陈士榘起初抱有怀疑态度,认为粟裕未参加长征,缺乏战斗经验,能够获得副司令职务不过是“侥幸”罢了。

在一次战前会议上,众将激烈讨论作战计划,陈士榘却没有发表意见。会后,他私下撰写了一份自己的作战建议,直接上报毛泽东。毛泽东看后认为计划可行并批准了该建议。然而,陈毅得知此事后,严厉批评了陈士榘,指责他违背了组织纪律。尽管当时陈士榘对批评心有不甘,但几年后,当他自己升任兵团司令时,才真正理解了粟裕的苦心与难处。他逐渐认识到,作为总指挥者,必须从全局出发,而不是仅仅考虑个人见解。

许世友则是三人中最为直接表达不满的人。早在红军时期,许世友便是军级干部,凭借勇猛和直率的个性闻名军中。对于粟裕的任命,许世友不仅在心里不服,甚至直接与粟裕发生冲突。在孟良崮战役期间,许世友多次反对粟裕的战术决策,甚至在电话里与粟裕爆发激烈争吵。然而,随着战役的推进,粟裕的决策被证明是正确的,许世友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判断失误。

在与粟裕共事的过程中,许世友逐渐意识到,尽管粟裕的资历并不是最深的,可他的军事指挥天赋却实在罕见,堪称“天才”。最终,许世友对粟裕从最初的对抗转变为由衷的敬佩。

1 阅读:229
评论列表
  • 2024-09-14 14:07

    说粟裕没参加长征,真的很过分。 他们参加长征是找活路, 粟裕是为了他们能找到活路,去当靶子

浔阳历史君2023

简介:每天分享有趣、通俗易懂的历史文章,关注我,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