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中国会客厅|翁长江:藕花深处,是我与写意的机缘

文旅中国 2024-08-08 15:45:36

本期嘉宾:著名画家 翁长江

文旅中国会客厅主持人:马思源

写意画的源头要追溯到道家思想,正是老子、庄子的思想才衍生出中国的中医、武术和国画。翁老师曾在一幅画上画下了小孩儿和牛,但始终觉得不太理想,就暂且搁置了起来,后来逢上迎接香港回归展出,翁老师将画再次拿起并题上了齐白石的《祖母闻铃始不倚门矣》;无独有偶,翁老师欣赏和喜爱的老前辈、著名画家崔子范在1977年春的梅展上画了一幅画,一笔浓墨,几点梅花,并题字“枯木逢春”,简而又简的一幅写意,却有四两拨千斤之效,再现了崔老师参加革命、画途受冲击、六十多岁又出山的跌宕一生,而翁老师的作品也获得了“迎97香港回归中国书画作品大奖赛”优秀奖,并在中国美术馆进行了展出。现在回看,在翁老师看来,所谓写意,大概就是机缘巧合下,因景、因情促成了一幅画。

翁老师多年来主攻写意画,他谈到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有两个国家,一个是中国,一个是外国。翁老师认为,这句话放在中国画上也颇为贴切,西方共同创造了油画,而中国自己就创造出了一个门类:国画。这是写意画和其他美术门类的很大不同。

在古代,多数时候还是像苏东坡、董其昌、郑板桥等文人在画写意画。而在当下,写意画则面临在中国美术界不受重视的情况,翁老师认为画家和有识之士要意识到这一点,并尽快建立一套完整的体系,用中国的艺术跟世界对话,从而更好地传承大写意。

人们常说:做学问和画画都是寂寞之道。南怀瑾先生也曾讲过“做学问要耐得住寂寞”。在翁老师看来,创作的过程虽然孤独,但一定程度上也是在跟古人对话,“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面对和古人相似的处境自己也深有同感,所以并不觉得寂寞。

王国维先生曾总结学问大成之三境界,翁老师也分享到,李清照的《如梦令》有一句“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恰切地道出了他多年来画画的三层境界:从与写意画初相识,到搏击奋发立志有一番作为,再到最后文人圈因他而泛起了波澜……

责编:武玥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