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都不打了,黎巴嫩区区一小国,为何还要和以色列过不去?

西府赵王爷 2024-10-04 17:28:14

在以色列的隔壁,有一个叫黎巴嫩的国家。

其虽然被算作是阿拉伯国家,但却一点也不阿拉伯,不仅没石油、没沙漠、还有将近一半人口是姓上帝的“异教徒”。

而且这个国家很小,小到国土面积只有大约1万平方公里,人口仅600万左右,比以色列都还要小。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非典型”的中东小国,却成为了以色列这些年最为头疼的对手,而且是没有之一的那种。

因为自第四次中东战争打完后,以色列周边其实就没多少威胁了。以埃及为首的那些阿拉伯邻居们,有一个算一个,全都给以色列打怕了。在后续至今差不多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面,他们基本就很少和以色列再有冲突,顶多就是打打嘴仗而已。

可是偏偏黎巴嫩是个例外,在过去的数十年时间里面,他们从未放弃和以色列的争斗,冲突时有发生,甚至不乏大规模的战争。

比如1982年的黎以战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第五次中东战争,2006年的以黎冲突,以及眼下正在开打的新一轮黎以对抗等等。

那么问题来了,明明埃及叙利亚这些大哥们都放弃了,黎巴嫩区区一个小国,还非要和以色列过不去?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还得要从黎巴嫩那吊轨的历史说起。

黎巴嫩地处地中海东岸沿海,这里是人类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很早便诞生了高度发达的古代文明。在公元前2000年前左右,腓尼基人就已经从这里起航,纵横地中海了。

不过,辉煌时刻谁都有,别拿一刻当永久。

黎巴嫩和周边所有地中海国家一样,在历史上长期都是强权打卡地,被诸多帝国所统治着。比如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等等。而在这个过程中,黎巴嫩的人口和信仰结构,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原本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下,黎巴嫩当地的人主要是信仰基督教,阿拉伯人也不是主流。但后来在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主导下,信仰伊斯兰教的人越来越多,阿拉伯人也逐渐成为了黎巴嫩的民族主体。

但是在黎巴嫩临海多山的地理位置因素影响下,基督教的信仰并没有被彻底的摒弃,依旧能拥有着不小的影响力。

久而久之,黎巴嫩逐渐形成了一个多民族混居、宗教多元化的国家,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差不多是各占半壁江山。而正是这样的一个相对复杂的人口民族结构,为日后黎巴嫩的困局埋下了伏笔。

18世纪末,趁着奥斯曼帝国的衰败,黎巴嫩好不容迎来了独立。却又被接棒而来的欧洲殖民者给盯上,开始过上了殖民地的生活。

不过与以前不同的是,这一次统治黎巴嫩的强权并不是一家,而是英国、法国、沙俄以及土耳其等多方势力。而在此期间,这些国家为了争夺在黎巴嫩的利益,互相之间阴招频出。

其中他们利用黎巴嫩的宗教分歧,各自扶持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势力,并挑起他们之间的斗争。这导致黎巴嫩从一个整体,逐渐划分成了多方势力。

1920年,法国成功从土耳其手中取得对黎巴嫩的委任统治权。而此时的黎巴嫩已然是内乱冲突不断,大有分家的趋势。为了改变这样状况,法国为黎巴嫩打造了一个由各派分享权力的共和制国家体制。

其中马龙派拿到了总统和武装部队司令两个关键职务,总理则是由伊斯兰教的逊尼派把持,而议会议长则来自什叶派,德鲁兹教派控制武装部队参谋长,东正教获得副议长和副总理……

很明显,在这样的权力划分中,作为基督徒的马龙派无疑是最大赢家,几乎是把持黎巴嫩的军政领导权力。这也可以理解,毕竟当时黎巴嫩还在法国的委任统治下。而法国也是基督教国家,自然更加倾向于同为基督徒的马龙派。

事实上对于黎巴嫩这个国家的整体发展而言,这样的权力结构其实不失为一个合理选择。首先各派都分享到了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分歧矛盾,有利于国家的稳定。

其次马龙派因为信仰相同的缘故,有着法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支持,黎巴嫩更容易得到来自西方的贸易。

所以在后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面,黎巴嫩都获得非常不错的发展机会,一度是中东地区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其首都贝鲁特更是号称“中东小巴黎”。

然而,随着人口结构变化,信奉伊斯兰教的人越来越多,黎巴嫩的好日子终究是难以持续。占据着大多数的他们,开始愈发的不满现有的权力结构,要求从马龙派手中获得军队控制权,并谋求总统职位。而对于执掌黎巴嫩多年的马龙派而言,想让他们乖乖交出权力显然是不大可能的。

于是,双方的矛盾开始不断激化,开始朝着内战演变。

当然,原本打内战马龙派是不怕的,毕竟军队的控制权在他们手中。但是随着1970年约旦和巴解组织彻底闹掰,大批被约旦驱逐的巴勒斯坦难民涌入黎巴嫩,情况便开始发生了变化。

要知道对于黎巴嫩而言,那可不仅仅是多了几十万阿拉伯人那么简单,而是多了一个随时有可能爆炸的定时炸弹。

当时的巴解组织,在约旦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壮大后,已然是拥有了强大的武力,这也是他们敢于和约旦国王叫板的底气。虽然在“黑九月”事件中,他们不敌约旦军队,成了丧家之犬。但是对于国小民弱的黎巴嫩而言,这仍旧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据统计,当时进入黎巴嫩境内的阿拉伯难民超过40万,其中包括了1万多名巴勒斯坦游击队的武装人员。这些武装人员来到黎巴嫩之后,不光是继续坚持和以色列斗争,还公然支持当地的伊斯兰势力和政府对抗。

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黎巴嫩内战终究是在1975年爆发了。原本共享权力的各教派势力,为了争夺更多利益而大打出手。一时间,黎巴嫩血流成河。

有数据显示,在长达15年的内战期间,黎巴嫩共计有15万人遇难,20万人受伤,约90万人成为无家可归的难民。要知道当时整个黎巴嫩的人口,都还不足500万。

当然,对于黎巴嫩而言,痛苦不光是来自于内部的动乱,还有外部的入侵。由于内战期间,巴解组织一直在以黎巴嫩为基地,对隔壁的以色列发起袭击,从而给到了以色列插手黎巴嫩内战的机会。

1982年,以色列打着对付巴解组织的旗号,公然出兵黎巴嫩,并占领了黎巴嫩南部。此后近20年的时间里面,黎巴嫩南部都是为以色列人所控制,并美其名曰是安全区。

如此的内忧外患之下,一个叫做“真主党”的组织,在贝鲁特首都贝鲁特的南郊诞生了。这是一群无家可归的难民,对于以色列这样的入侵者深恶痛绝。所以他们当时打出的旗号是收复南部的家园,将以色列人赶出去,并频繁袭击以色列在黎巴嫩南部设立的“安全区”。

自此,以色列和黎巴嫩的梁子算是结下了。尽管在公元2000年的时候,以色列正式从黎巴嫩南部撤军,和黎巴嫩没有了直接的矛盾。但是接管了黎巴嫩南部的真主党可不管这些,长时间的武装对抗已经让他们对以色列种下了深刻的仇恨,再加上背后又有着伊朗支持,他们一直坚持和以色列斗争。

所以说来说去,还是以色列人自己的问题,有事儿你去入侵人家干嘛?入侵也就算了,还把人家国土占了近二十年,人家不打你打谁?

1 阅读:243

西府赵王爷

简介:写点通俗易懂的历史,让历史更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