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硕士王青松:携妻隐居深山,11年花光350万,2011年逃出大山

典赛谈过去 2024-07-11 10:04:31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国内兴起了一阵气功养生热潮。

身在北大外语系读书的张梅,也不可避免地被这股浪潮影响了。

她在学习和工作之余,总会翻阅各种关于气功和养生的书籍,还时不时在校园里练习一些简单的气功动作。

她觉得,这种古老的养生方法不仅能够缓解自己的压力,还能让她的身体更加健康。

一天,张梅听说北大一位刚刚毕业的青年老师,正在办一个养生讲堂。

这个消息让她异常兴奋,因为她一直希望能够系统地学习气功养生,而不是自己摸索。于是,她决定去听听这个讲堂,看是否能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

只是她没想到,这一听,就听出了自己的终身大事......

小镇来的独特青年

到了养生讲堂,张梅才知道,这个讲堂的创办者叫王青松,是个年纪不大的单身青年。

初次见面时,张梅就被王青松的气质吸引了。这个年轻人有着一双明亮的眼睛,透着智慧和坚毅。

讲课时,他的声音温柔而坚定,每一句话都仿佛在触动张梅的心弦。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渐渐熟络起来,张梅也越来越了解王青松的故事。

王青松来自河南洛阳,一个历史悠久却经济不发达的地方。他的家庭非常贫困,但父母始终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够走出大山,改变命运。

王青松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从小就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高考恢复那一年,王青松带着全村的期望,兴高采烈地去参加考试,并一举考上了北大,成为了他们那里飞出去的“金凤凰”。

初到北大,王青松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天赋,迅速崭露头角。

他不仅学业出色,而且在人际交往方面也很有一套。每次上课,他都穿着笔挺的西装,举手投足间散发出一股儒雅的气息,同学们都对他刮目相看。

在北大的四年,王青松不仅收获了知识,也赢得了同学们的尊重和友谊。

四年本科毕业后,王青松没有离开他热爱的北大,而是继续攻读研究生,选择了当时非常稀缺的法律专业。他认为,法律专业的毕业生在未来一定大有作为。

可还没等他毕业,王青松就找到了一条“发财路”......

王青松找到的“发财路”,正是气功养生。

当时,养生理念在国内迅速走红,而王青松的老家离白马寺很近,他从小便在那里接触过养生的思想。

后来,他还结识了一位气功大师。

天时地利人和,王青松很快在北大里办起了养生班。

硕士毕业以后,王青松选择留在北大任教,同时兼顾自己的养生班。他的养生讲堂很快吸引了大批学生,每一次讲课,教室都座无虚席。

经过几年的发展,王青松的养生班声名鹊起,生源不断。他的讲堂不仅在北大内广受欢迎,甚至吸引了许多校外人士慕名前来学习。

看着越来越多的人受益于他的课程,王青松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与满足感。与此同时,他也因此赚得了丰厚的收入,生活水平大大提升。

张梅的出现,让王青松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她在养生班上初次见到王青松时,就被他的风度与才华深深吸引。随着两人接触的增多,他们发现彼此有着许多共同的兴趣和话题。

张梅被王青松的坚持与努力所打动,而王青松则欣赏张梅的温柔与智慧。两人的感情逐渐升温,最终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然而,世事无常,过满则溢。就在王青松以为自己已经成为了人生赢家时,命运却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考验。他的顺利人生很快就遭受了接连的打击......

接二连三的打击

然而,世事无常。气功养生热潮逐渐退去,王青松的养生班开始面临困境。

学生们的热情不再高涨,报名人数逐渐减少,甚至有许多老学员也因生活忙碌而中途退出。

尽管王青松竭尽全力试图挽回局面,组织了多场宣传活动,但收效甚微。他渐渐意识到,这股热潮已经难以再燃起。

几个月后,养生班终于无法再维持下去,王青松被迫宣布关停。

这一决定让他感到无比失落和无奈。看着曾经热闹非凡的讲堂如今变得冷清,王青松的心中充满了沮丧和迷茫。

养生班的失败给了王青松很大的打击,他开始反思自己的未来方向。在与张梅的商量下,他决定重新回归学术领域,报考北大的哲学研究生。

他希望通过哲学的学习,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智慧。然而,事情并不如他所愿。

王青松满怀希望地递交了申请,却遭到了北大哲学教授的连续拒绝。

教授们认为,王青松身上的功名心太重,无法真正领悟哲学的真谛。

两次申请被拒,王青松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他一直以来都是天之骄子,从未经历过如此的挫折,这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挫败与迷茫。

1995年,为了换个心情好好休息一下,王青松带着妻子张梅来到河北和北京交界处的一座小山村内。

这座小山村风景秀丽,远离城市的喧嚣,宁静而美好。王青松希望在这里找到一些心灵的安慰,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

也正是这次短暂的旅行,彻底改变了王青松的人生......

隐居深山11年

到了深山的王青松,感受到了心灵的宁静。在这里的每一次呼吸,都仿佛是对心灵的一次洗涤。

他逐渐觉得,世俗生活的喧嚣实在让人厌倦。于是,他将这些感受告诉了张梅。出乎意料的是,张梅也表达了相同的想法。她觉得,只有远离尘世,才能真正找到内心的安宁。

两人一拍即合,决定辞去工作,隐居深山。

由于此前办养生班积累了不少财富,王青松手里有350万存款。他们在地图上仔细寻找,最终选定了一座远离人烟的深山。

这座山面积大约2500亩,景色优美,四季分明,一年租金20万。王青松毫不犹豫地签下了50年的租约。

带着简单的行李和满怀的期待,王青松和张梅搬进了深山。他们亲手搭建起了一座简朴的木屋。每天清晨,王青松都会起个大早,和张梅一起走出木屋,迎接第一缕晨光。

他们用原木搭建起结实的围栏,开辟出一片田地,种上了各种蔬菜和果树。闲暇时,他们会一起在田间劳作,享受着自然的馈赠。

除了种植,王青松和张梅还养了几只鸡鸭,甚至还有一头奶牛和几只山羊。清晨的山间,鸡鸣声此起彼伏,鸭子在小溪里自由地嬉戏。

每当黄昏,张梅会在小溪边取水,王青松则在灶台上准备晚餐。炊烟袅袅升起,伴随着淡淡的木柴香味,生活的简单与美好在这一刻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们拒绝与任何人来往,包括自己的亲生父母。这座深山成了他们的“世外桃源”,一个无人打扰的乐土。

进山之后不久,王青松和张梅迎来了他们的孩子。

张梅怀孕期间,两人坚持自力更生,不去医院产检。

为了张梅的健康,王青松精心准备了各种天然的营养品和药草,用来调养她的身体。

每一天,他们在静谧的山林中散步,张梅的笑容中充满了对新生命的期待。

到了生产的日子,张梅在王青松的陪伴下,独自迎接了儿子小宇的到来。

虽然过程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性,但小宇生下来非常健康。这让王青松欣喜若狂,张梅也在经历了母爱的洗礼后,感受到了无比的幸福与满足。

小宇一天天长大,山间的生活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童趣。

王青松开始教小宇识字,他们在山间的小屋里,点起油灯,一起读书、写字。小宇聪明伶俐,很快就学会了许多字词。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王青松夫妇发现,小宇的成长不仅需要知识,还需要与外界的交流和社交。

意识到这一点后,王青松开始联系往日的好友,希望能为小宇提供更多的社交机会。

2011年,在他们隐居深山11年之后,王青松终于与外界重新建立了联系。

通过朋友的帮助,小宇开始与外界的孩子们接触,参加一些集体活动,逐渐融入了社会。

虽然王青松夫妇依旧没有离开深山,但他们不再拒绝外人的到来。

亲朋好友时常会来探望他们,带来外界的消息和温暖。他们也开始将自己种植的蔬菜和饲养的家禽拿到外面去卖,换取生活所需。这

种新的生活方式,让他们在出世与入世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青松夫妇的生活越来越轻松自得。

山间的小屋依旧是他们的避风港,但他们不再孤立于世,而是与外界保持着温暖的联系。

小宇在父母的陪伴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山中的每一天,都充满了新的发现和无尽的乐趣。

在这个“世外桃源”中,王青松和张梅找到了生活的真正意义。他们既享受着自然的宁静,又不再抗拒与世界的交流。

在这片安宁的土地上,他们的生活既简单又丰富,既平静又充实。这个平衡点,让他们的生活充满了幸福与满足。



参考资料:

洛阳籍北大教师王青松 遁入深山当隐士——洛阳网

0 阅读:0

典赛谈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