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审知识——风险导向审计,需要6个转变,深度理解!
ID:内审师修行与实战
序
很多人对“风险导向审计”的理解,仍旧停留在表层:通过业务风险的大小来计划和开展审计工作。
仍把“事后审计”当成重点,目的是为发现更多的“重大不合规”项。
其实,我们需要更进一步理解“风险导向”,也需要新审计思路,不仅风险为审计服务,审计也要为风险服务,最终都是为“改善公司治理”服务。
风险导向审计,要求我们必须做出几个转变:
1.从关注控制效果,到关注未来风险
不能只把目光放在合规上,放在控制程序上,如果没有风险,那些控制程序有什么用?
不能充分识别出风险,企业也制定不出来多少有效的控制手段,你也没有办法识别控制的有效性。
所以,审计眼光要往前看:看未来的风险,未知的风险。
2.从风险点,到风险环境
正常看风险,都是看某业务的风险有多大:有多大可能性,有多大损失。
只将目光聚焦到一个一个的风险点上,哪怕你将所有风险点聚集到一起形成风险手册或风险地图,那仍旧是一个点一个点的集合,缺少有机制性与系统性。
风险导向,要求我们必须把眼界打开:看企业环境,看业务环境,看某项控制的环境,环境就是条件、现状、威胁和机会等等一些潜在的影响因素形成的系统。
3.由过去时,转变为未来时: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转变!
审计工作以评价过去的业务为主,虽然评价过去能增长经验以改善未来。
但,未来的不确定性很大,过去的经验未必全适用。
尤其是外部环境变化较快时,识别未来风险的收益会远远大于评价过去。
对审计人员来说,只评价过去的问题,很难得到管理层的认可或赞赏,因为大家都知识的事,你再BB也没用,徒增烦恼。
但是,如果能帮助他们预测和防范未来的风险,就能获得更多认同或价值感。
4.从主动的、强制性的审计,转变为被人邀请
你的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越强,就越能帮助业务部门提升风控能力,就越容易受到业务部门的邀请,越容易得到信任和声誉。
你受的被动邀请越多,证明你的价值越高:从“供给驱动”转变成了“需求驱动”。
5.从审计知识,到业务知识拓展
为提升咨询服务能力,为提供更高效的风险辅助,审计人员必须扩展知识面,不能只专注于“审计知识”。
必须学习更多的其他业务的专业知识,而且也要不停地拓展业务范围,才能更全面地看待问题,看待风险,才能提出更有效的建议或意见。
6.从强制性建议,到协调处理
审计建议,大多都具有强制性,而且不容对方提出反对意见或不配合。
这是我们从审计视角出发形成的习惯,如果以风险为导向视角来看,我们就要明白:审计的说服力不仅仅是依靠职责赋予你的“建议权”,协商与沟通很多时候却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针对未风险更是如此!
与一线人员、与业务骨干,与专业精英们的进行充分沟通与协商,就容易给审计工作带来更大成效!
亲,多点赞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