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应踏上心仪的北大之路,但却因父亲的一己之愿错失北大

江话直说 2024-09-29 14:21:34

湖北黄冈的戴柳,一个美丽年轻的女孩子,她和所有对青春有憧憬的年轻人一样,梦想着自己的未来,梦想着自己的生活。

1999年戴柳以687分的高分成为文科状元,她本应踏上心仪的北大之路,但却因父亲的一己之愿错失北大。

这件事,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轨迹,让她与家人之间的关系陷入了长达24年的挣扎。

也许是父亲的独断专行,让她不得不想要远离,离开家,远赴韩国,在那片异国他乡中寻找属于自己的自由与尊严。

而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与疏离后,她与母亲的唯一一次电话联系,竟让母亲泪如雨下。

一个女孩在家长控制下的挣扎与抗争,难道真的是最普遍的样子?孩子难道一定要和家里闹成这样家长才罢休吗?

一、北大梦破,父亲的独裁与女儿的挣扎

戴柳,那个浑身都是光芒的女孩子,1999年的夏天,那是她梦想成真的时刻。

以687分的高分荣登湖北文科状元的她,原本志在必得,向着北京大学迈进。

当录取通知书到达时,戴柳的梦却戛然而止——那上面赫然写着“中国政法大学”五个大字。

这一切的根源,竟是她的父亲在她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偷偷改动了她的高考志愿。

政法大学是父亲心中的理想,却成了压在戴柳身上的巨石。

这样的打击对一个满怀理想的年轻人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戴柳一度无法接受这个事实,甚至想过要彻底放弃学业。

然而家父的强硬态度让她别无选择。

在家长的意志下,她被“软禁”在家中,最后不得不屈从命运,踏上了前往政法大学的列车。

这一段充满压抑和无奈的求学之路,在戴柳心中埋下了深深的痛楚。

她在学校里极力隐藏内心的失落与愤怒,默默忍受着这一切。

然而命运的转折一定会出现,政法大学有去韩国留学的机会,这成为了她的救命稻草。

她毅然决定不告知父母,独自筹备出国的事宜,直到尘埃落定后才通知他们。

令她意想不到的是,戴柳父亲再一次试图阻挠她的决定,父亲竟然又把她“软禁”了。

母亲因为上次的软禁耿耿于怀,女儿哪怕再要强,也是个孩子,一个父亲不能这么对自己的孩子。

于是,母亲苦苦哀求父亲,说不要和孩子这么置气。

终于,母亲的哭诉打动了父亲,父亲松口了。

戴柳终于得以脱离家庭的束缚,前往韩国,开始了属于自己的自由生活。

在韩国的日子里,戴柳过上了渴望已久的独立生活。

她刻意与家人保持距离,对自己的生活细节只字不提。

二、再联系时一句话让母亲泪目

在戴柳准备结婚的时候,她还是犹豫的拨通了母亲的电话,这不仅是她对母亲的思念,更是她在心灵深处对家庭保留的一丝依恋。

在电话那头,母亲听到她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泪流满面。

然而接下来的一句话让母亲泪目,她说“我要结婚了,以后可能就不回去了。”

这一瞬间,或许让母亲明白了,孩子的幸福并不在于她们是否走上父母规划的道路,而在于她们能否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方向。

在经历了被家庭控制、失去自由、屈从命运的痛苦之后,戴柳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挣脱了束缚。

24年不回家,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而是她一个人内心深处的伤痕。

戴柳的选择,或许在某些人看来是非常极端的,但对于她来说,这可能是唯一能保住自己尊严和自由的方式。

当她在异国他乡,她最终找到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开始了全新的生活,事业有成,有自己想要的自由。

据说婚后她和丈夫一起创业开了民宿,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她对父母的隐瞒与疏远,也许是因为那段经历中的伤痛,已无法被轻易抹去。

母亲在最后是哭着和她打电话的,其实母亲曾经在戴柳要离开中国去韩国的时候成全过她。

对戴柳来说,母亲仍然是母亲,母亲还是有爱她的本能的。

只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戴柳没有按照父亲的愿望去好好读政法大学,这已经激怒了父亲。

后来一切覆水难收的时候,父亲才得到了知情权,所以父亲要把她软禁起来。

母亲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替她求情的,戴柳得以顺利离开。

戴柳在韩国结婚的时候给母亲电话说“我再也不会回到去了”,母亲怎么能不伤心呢。

这是一个双向的悲剧,戴柳抛弃了自己的亲生父母,而父母是被迫需要孤独终老。

在戴柳的经历中,我们总是看到父亲对戴柳的控制,对戴柳的不尊重,可是同样的,戴柳也从来没打算和父亲修复关系。

可这是一个正常的家庭该做的吗?

难道正常的家庭不应该是在发生矛盾的时候去想办法解决吗?父母一定要软禁孩子吗?孩子一定要和父母闹到僵持才行吗?

三、家教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戴柳的经历并非个例,这种家长对孩子过度控制的现象也不少。

从小到大,许多孩子的选择,无论是学习、职业还是生活方式,都受到家长的严格把控。

有的家长往往认为自己比孩子更了解什么是“正确的路”,因此他们对孩子的每一个重大决定都要插手甚至去强制干预。

还有的高三学生因为没有考入父母期望的名校,而遭到父母的长期冷暴力,最终导致了孩子的心理崩溃和学业失常。

个别家长的控制欲,不仅限制了孩子的发展空间,还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无独有偶,另一个特别类似的事件发生在北京,一名女孩因不堪父母的过度控制而选择了离家出走。

她的父母在她的学习生活中无所不在,甚至为她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和生活作息。

甚至卧室还有摄像头,女孩感到自己完全失去了自由,最终选择了极端的方式来寻求解脱。

还有一些极端的案例,因为学业压力,孩子最后选择跳楼,遗书是大意是:妈妈,我死了就不用写作业了。

很难想象这样的家长究竟要把孩子逼到什么份儿上。

孩子跳楼是想寻求解脱,可是就算知道孩子跳楼了,家长还是想不明白,只是写作业而已,为什么会跳楼?

可能有比较好的情况,比如孩子知道自己是生病了,跑去看医生。

医生劝说家长,孩子的问题很严重,请你不要再逼迫孩子了,可是家长怎么回应的呢?“你下午还能去上学吧。”

有的孩子已经严重到看医生了,家长居然让孩子不要耽误去读书。

也许家长和孩子的分歧就在这里,孩子已经备受煎熬了,家长还只是觉得孩子是在耍脾气闹性子。

这也可以看出,在某些家庭中,家长的控制欲已达到了令人窒息的程度。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父母之命”一直是根深蒂固的观念,许多家长毫不怀疑地认为自己对子女的任何事情都拥有决定权。

个别家长们往往将自己的未竟梦想和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认为只有通过自己“精心”的安排,孩子才能走上“正确”的道路。

但是,这种做法忽视了孩子的个性和自主选择权,最终可能适得其反,并且让孩子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

那么,面对这种家长对孩子的过度控制,是否有可能找到一种能够让父母和孩子都和平接受的方式来对待彼此呢?

结语:

从戴柳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个体在家庭束缚中的挣扎与反抗,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家庭的真正意义,究竟是什么?如何在爱与控制之间找到平衡?

这个问题,不仅需要家长们认真思考,更需要孩子的理解,父母和孩子双方都需要共同努力去寻找答案。

教育不是枷锁,教育更应该是如春风沐人般动人心脾。

家庭教育是孩子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孩子在社会里的每一个经历可能都会有家庭教育的影子。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12

江话直说

简介:社会新闻笑料场,每日一笑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