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交季,哈萨克牧民赶着牛羊,从“冬窝子”向夏季牧场大迁徙

张艺摄影 2020-06-12 00:46:26

新疆已进入6月百万牲畜从春秋牧场,转向高山夏牧场开始新一轮的逐水草而居。这样壮观的景象对于外地人来说,真是令人大开眼界!

新疆阿勒泰萨尔布拉克的转场,历史悠久,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也是中外规模最大的转场,每年六月份是夏季转场的高潮,在寒冬大雪来临之前的九月,又要将牲畜从夏季草场转回到气候较为暖和的冬季牧场,让牛羊安全越冬。他们年复一年的迁徙岁月,演绎着牧民们抗争自然、战胜自然,热爱草原生活的传奇人生!牧民在转场中,往往是举家迁移,也有几家几户结伴转场的,行程近则几十公里,远则几百上千里,羊群、牛队、骆驼、骏马在滚滚烟尘中翻山越岭,连续几天行走在婉延崎岖的牧道上……

成千上万的牛羊在哈萨克牧民的驱赶下,浩浩荡荡转场队伍,连绵几十公里,据统计今年阿尔泰地区共转场70万只牲畜,按照每天10-30公里的速度,要经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完全转至夏牧场。

哈萨克族牧民的大迁徙,牧民们骑着马儿、牵着骆驼、赶着牛羊、连绵不断、浩浩荡荡,像一支奔腾涌动的大军。所经之处,风烟滚滚、气壮山河,构成了阿勒泰高山草原特有的一道风景线。

新疆的草原多分布在山区,草场随山地海拔高度不同而呈带状、块状分布,加之四季温差大,牧民们祖祖辈辈便形成了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转移草场放牧的习惯。

哈萨克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游牧文化就体现在一年四季的转场生活中。

每年夏季转场的具体时间必须选择在晴天进行,如果下雨天,山路泥泞打滑,牛羊无法行走。由于山路狭窄,村里专门派了有经验的管理人员指挥着牧民赶着牲畜通过此路段,牛羊像体育运动会入场式一样,有条不紊的通过。

牛羊经过这段豁囗要道后,再行走五天左右,到达目的地,悠闲自得地荡漾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 哈萨克族牧民赶着羊群一路上奔波,中途找一块依山傍水的地方,扎帐篷休息。

每年从春夏交季之时,哈萨克族牧民就像候鸟一样,浩浩荡荡地从"冬窝子"向夏季牧场迁徙,秋后又反向转场。这样的传统生活已经延续了近 3000多年,迁徙的路途几十至百余公里,早已被岁月踩踏成"千年古道"。在古代汉文史书中,曾把游牧民族政权形象地称为"行国",其立国之本就是逐水草游牧养畜转场,年复一年、周而复始,每次持续约一周时间。

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转移草场放牧,称之为转场。在新疆广大的草原和高山牧场,由于草场随山地海拔高度不同而具有分带性,牧民们世世代代形成了不同季节利用不同高度草场的迁徙游牧方式。转场时,牧民们携子女及亲属,组成驼队,带着帐篷、生活用品,赶着畜群一起大迁移,逐水草辗转而居。

远眺垭口处尘烟又起。一个族群、一户户牧人,赶着牲畜、驮着毡房,逐水草而居,与大山、草原为伴,延续着祖祖辈辈的游牧生活。其气势之大,如同千军万马,如同黄河奔腾,似长江一泻千里。

牧民转场有一定的时间、顺序和路线。一般来说,春季利用山地阳坡带的干旱草原即春牧场放牧。再逐步上升,到中部的草甸草原带过渡一段时日。

夏季转场到山地高处森林、草甸、草原和高山、亚高山草场,一般海拔在2000米~3500米。这里气候凉爽,风光秀丽,水草丰美,是牲畜抓膘增壮增长的良好场地。

夏天一过,天气很快冷下来,高山开始下雪,牲畜必须向下转移,过渡到秋窝子,牧民把这叫做“秋天雪赶羊”。

冬天,再回到平原盆地谷地荒漠草原地带。这里地面没有厚雪覆盖,牲畜能觅食牧草,新疆人亦称为冬窝子。

进入6月份,气温升高,新疆塔城地区牲畜开始陆续进入夏季转场的季节,牧民赶着牛羊,将居住的毡房和生活用品捆绑在马匹身上,从春秋牧场转向高山夏牧场,开始新一轮的逐水草而居。

春夏交季,哈萨克牧民赶着牛羊,从“冬窝子”向夏季牧场大迁徙

我们几位广州摄影师专程从乌鲁木齐到塔城地区沙湾县碗泉子村拍摄牛羊大迁徙,哈萨克族牧民唐波力一家长途跋涉从几十公里外迁徙到天山脚下,在这里安营扎寨。

游牧人的家在马背上,在辽阔的草原,在群山之间,早起,只要走出帐篷,就能看到日出。夜晚,只要走出帐篷,就能望见星空。

哈萨克族牧民唐波力一家五口人,从塔城地区沙湾县碗泉子村赶着牛羊大迁徙长途跋涉几十公里驻扎在天山脚下。

哈萨克族牧民唐波力父子俩每天赶着家里一百多头羊到山上放牧。他说,虽然草原生活单调,日出而牧,日落而息,但是为了一家人的能够生活的越来越好,就一定要辛苦地干活。

唐波力今年25岁,全家四口人,姐姐已经出嫁了,他也娶妻生子,和父母住在一起,一家人其乐融融,日子过的一天比一天好。(图为墙上挂着全家福照片,父母亲,姐姐和唐波力。)

唐波力的妻子阿依古丽善良 贤惠,勤俭持家,孝敬公婆。每天里里外外操持家务。

每年夏季,唐波力父母都和夫妻俩带着孩子一起到天山脚下放牧,他们说,这样一家人在一起才会热闹。爸爸今年62岁,妈妈60岁。爸爸经常和唐波力一起去放牧。

唐波力说“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牛羊,一年要卖掉七、八十只羊,一只羊八百元,收入十几万元。

虽然收入不算多,但是家里开支简单,要存一些钱留给儿子上学,希望进城里好学校,学习好了将来有出息。

唐波力儿子今年两周岁了,非常可爱,牧民的儿子能吃苦,在山里和他们一样吃住,草原上奔跑、打滚,小孩子长的很结实。

草原上生活简单,太阳下山之后,唐波力和父亲赶着牛羊回到住地,把羊赶进羊圈圈起来,然后准备吃饭,一天的生活就基本结束了,草原牧民就是这样周而复始的过着这样的游牧生活。

唐波力说为什么有人问,新疆的羊肉好吃没有膻味?原来是因为新疆羊肉的品质,也是和地域、环境和气候的因素有很大的关系。

这要说新疆的自然环境确实是造就羊肉肉质好的原因之一,这也是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原因,新疆有广博的大草原草场,空气新鲜,无污染,而且是盐碱地,大草原上有各种数不清的中草药,绵羊每天就吃这些长大,喝的都是碱性的水,即使人类也要保持碱性体质,身体才会好,不容易生病,羊也是如此。唐波力说到这里,笑了笑接着说,用新疆人的话说,羊的心情好,羊肉就好吃,想想那羊肉能不好吃吗?

每年四次转场的牧羊群,每次持续一星期左右时间,年而复始。人们无不为之感慨:世上走路最多的是哈萨克人,世上搬家最勤的是哈萨克人,哈萨克人的历史在迁徙中谱写,哈萨克人的家在飘游中诞生。如果你有幸遇见一次牛羊转场走进游牧民族的生活,那一定会令你永生难忘!不比农耕文明的历史短,千年的游牧文明,至今依然完好地保存在天山天山的褶皱里,在天山的草原上,在连绵的山脉中。

1 阅读: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