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河监狱,关押全省精神病、艾滋病、癌症和传染病犯,牙刷短一半

程远沁园 2024-08-10 17:20:39

这里是全国率先对艾滋病服刑人员进行集中关押的监狱之一,“全省艾滋病、其他传染性疾病、精神疾病、癌症等病犯都收治在这里。”

这里的犯人是患者,吃药要检查,牙刷短一半,鞋子无鞋带,下楼贴墙走,食物没骨头。

这里的民警拥有“双重身份”,既是监狱警察,又是医护人员。他们不仅肩负着教育改造服刑人员的职责,也承担着救死扶伤的使命。

这里是淝河监狱,一所功能性监狱,又叫安徽省监狱总医院,是安徽省唯一一家集中收押重症综合病犯、重症精神病犯、重症结核病犯、重症传染病犯和艾滋病犯等“四重一艾”病犯的监狱。

中国现行宪法、刑事诉讼法都明确规定尊重和保障人权。“服刑人员因为犯罪接受处罚,但其享有生命健康权,这是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安徽省淝河监狱监狱长王国春说。

一、监狱简介

安徽省淝河监狱又名安徽省监狱总医院,前身为省监狱管理局中心医院,原址位于安徽省合肥市金寨南路308号, 2004年12月正式独立运行,2010年3月,组建安徽省淝河监狱,同时挂牌安徽省监狱总医院,同年升格为正处级建制。

监狱主要职能是收治全省监狱重症病犯和为全省监狱系统提供医疗业务指导,兼具为全省监狱罪犯、犯罪嫌疑人进行司法医学鉴定、罪犯入监体检等多项职责。医疗专业技术民警占比近一半。2004年经批准正式启用艾滋病专管监区。

监狱年均收治病犯2000余人次,目前已经形成重症内科病犯、重症外科病犯、重症精神病犯、重症传染病犯及艾滋病犯的“四重一艾”收治格局。 监狱是司法部全国首批“智慧监狱示范单位”,监狱先后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安徽省胸科医院等多家三甲医院建立医联体合作关系。

近年来,淝河监狱大力发展手术技术,利用现有设备,结合自身优势,不断提升诊疗水平、拓展诊疗业务、填补技术空白,为监狱医疗的安全及发展保驾护航。

2023年6月,淝河监狱外科成功为一名高龄肺癌病犯实施了腔镜下右下肺癌根治手术,此台手术为我省首例狱内胸外科手术,实现了省内监狱医疗系统胸外科手术零的突破。

2023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专家指导下,淝河监狱成功开展一例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

2023年10月10日,淝河监狱成功开展第一例示教手术

二、走进精神病犯监区,“守在火山口上”的白衣警察

狂躁的、抑郁的、偏执的……他们既是病人,也是犯人,在这神秘的大门内,精神病犯的生活是怎样的?他们会受到怎样的管理和治疗?又会给护理民警带来怎样意想不到的挑战?

2018年2月24日,安徽商报记者走进淝河监狱,跟随工作人员一起,用一天的时间体验了这里的日常生活。

1.犯人是患者 吃药要检查

7:30,当天值班的民警们穿上工作服就进入监狱大门,与前一个班组进行交接班,包括对药品的清点、医嘱执行、消毒隔离情况等。随后医管人员对羁押精神病犯人的4楼和5楼进行查房,尤其是对一些病情较重的犯人进行询问观察。查房之后,医管人员推着装满小药盒的推车,上面的药品都是提前为每个病犯准备好的,药盒上写着病犯的姓名。

医护人员将推车推至每个监舍的门口,病犯们拿着水杯排好队来领药。病犯要当着医护人员的面将药物服用,吃完后张开嘴巴接受检查,得到医护人员的确定后才能离开。

精神病监区的服刑人员多数自理能力较差,时常还会有突发情况出现。就连吃药这种普通的事情,民警们都需要再三仔细地对待,他们需要看着病犯服下药物,再检查是否吞咽。

“因为他们精神失常,有人吃过药会故意吐出来,有的因病导致吞咽功能下降,没能把药吃进去,所以我们要一个一个检查。”精神病监区监区长汪传超说。

2.牙刷短一半 鞋子无鞋带

精神病监区监舍内,除了病犯们睡的床铺,其他物品只有水杯。但是工作人员每天还要检查每一个细节,检查病犯的床单、被套、衣服等是否存在撕扯、破损的痕迹,“精神病患者具有自杀倾向,我们要排除他们撕扯床单制作自残工具。”病犯生活用具全塑化,牙刷比平常用的短一半,只有手指长短,勺子也同样如此,这些生活物品使用后全都统一保管。另外,现在监区按规定所有病犯穿的都是没有鞋带的鞋子。

3.下楼贴墙走 食物没骨头

午饭时间到了,医疗民警与护理民警共同对服刑人员进行午饭开饭。他们的饭菜会送到各个监舍门口。食物不能太烫,因为一些精神病犯人神经系统麻木,感受不到烫,要防止烫伤。另外,考虑到他们长期服用精神类药物,导致饥饿感强烈,进食时常不加咀嚼,容易被卡住,食物大小有严格规定,食物内也不会有骨头或者鱼刺等硬物,也避免他们利用硬物自残或伤害他人。

当天下午,太阳出来了,病犯们被组织到院内晒太阳。奇怪的是,病犯们在下楼时全都是贴墙行走,这样也是避免精神病犯有自杀倾向,排除从楼梯跳下的风险。因为病犯的特殊性,晒太阳时会有监狱应急防爆队员在场巡逻。

4.既要医身,也要医心

当天下午,医护人员还为几名精神状况不好的病犯作了沙盘治疗。

“全部按照你自己想的去摆,怎么想的就怎么摆。”在淝河监狱的一个房间内,看着病犯胡某将一件件玩具放在一副沙盘里,胡健不忘叮嘱几句。

这种沙盘治疗须在服刑人员神智状态比较清醒稳定的状况下开展。“通过沙盘治疗,可以了解他们近期的情绪波动,释放压力。”胡健身穿白大褂,里面却穿着警服,显示着他和普通医生、民警的不同之处。精神病监区的民警既要治疗病犯的疾病,又要对他们进行思想改造。可谓是既要医身,也要医心,因此也比一般医院或监狱都要更忙、更累。

不过,病犯的压力通过沙盘治疗得到了缓解,胡健和家人却因为之前发生的一起职业风险问题,压力反而变得有些大。

5.为救人徒手伸进严重梅毒病患口中……

2017年12月2日,患有严重梅毒导致躯体性精神病的病犯黄某在吃饭时被肉丸卡住,面对紧急时刻,胡健徒手伸进黄某嘴里,抠出异物并辅助呼吸时,手腕处被黄某牙齿深深刮伤。

“我自己就是学医的,也知道黄某所患疾病具有高传染性。”胡健说,面对病犯生命一点点消失,“作为一名民警和医生,我不能无动于衷,肯定要进行抢救,我对自己的行为也不后悔。”

不过,家人的担心与责备自然免不了。“就是害怕他们担心,事发后第二天才告诉他们。”胡健说:“虽然父母十分担心,但妻子还比较支持我。”

幸运的是,被传染的风险和家人的担心正逐渐减小。“事后打了疫苗,观察期三个月,每个月检查一次,前两次检查都没发现被传染的情况。”

晚饭之后,病犯们准备睡觉了,可是监区工作人员还在不停巡逻,随时准备着处置突发状况。

三、致敬!这个监区与“艾”同行……

安徽省淝河监狱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监区——艾滋病犯专管监区,这里民警的日常工作就是医疗救治及教育转化身患重症艾滋病的服刑人员。

和普通病犯不同,身体上的疾病给艾滋病犯心理上也带来了一定影响,他们害怕被歧视,悲观、脆弱甚至感到绝望......

民警说,有的服刑人员从食堂打来饭菜,分一半给你,看你敢不敢吃。这既是试你的胆量,也是看你是不是歧视他。如果不吃的话,他就会心存戒备。等民警面对艾滋病犯时,并没有更多的防护措施,除了手上有伤口时要贴止血带以外,并不穿防护服,戴口罩和手套,这样就和他们拉近了距离。

“记得第一次踏入HIV专管病区的时候,我都不敢往前走。与‘艾’同行十年,如今看他们都能重新振作、安心改造,心里满满的感慨与满足。”淝河监狱感染病监区的民警在提及他的工作时这样说道。

1.医:与“艾”抗争的7个昼夜

“2005年至今,我在这里工作了17个年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抢救艾滋病犯陆某的那七个昼夜,现在回想,用四个字形容就是——‘步步惊心’。”

“当我第一眼看到陆某的时候,真的是惊呆了:艾滋病、急性心衰、昏迷、全身高度水肿到连皮肤都往外渗液;鼻饲管、透析管、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遍布全身。

他在社会医院治疗一周仍昏迷不醒,而他的家人仅来见了一面就表示放弃治疗,这一切似乎都指向那个最坏的结局......”

医疗民警郭韬没有选择“放弃”。他带着医护民警们分秒监测陆某的生命体征,动态调整药物,一次次将陆某从死亡线拉回。

自那以后,他的情况越来越好,经过医疗民警七天的努力,他最终恢复正常。

可是陆某刑满出狱时,家人却不愿让他回家。为了让陆某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念,民警们联系当地政府,帮他落实好住宿和后续治疗。郭韬至今仍记得他那种无以言表的感激神情。

“艾滋病犯既担心不能活着出狱,又担心出狱后生活无着。”郭韬说,每一个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哪怕亲人放弃了他们,我们也有责任让他们有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让他们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能感受到尊严。”

2管:与“艾”畅聊的3个问题

“做艾滋病罪犯管理工作,我最喜欢的方式是聊天。对于艾滋病罪犯,我有三个固定问题:

‘怎么得的病?’

‘家人知道吗,他们是什么态度?’

‘知道得病后你心里是什么感受?’”

感染病监区民警江安石在回忆自己与“艾”畅聊的8年里,对这3个问题是“情有独钟”的。

“我到艾滋病犯专管监区工作已经八年多了,接触的艾滋病犯也有数百人,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艾滋病犯看似总数不多,但实际情况非常复杂,对绝大多数艾滋病犯来说,刚得知感染的时候都经历了无数痛苦和挣扎,能泰然处之的是极少数。

但更不‘容易’的是,对于他们来说,自己这关还好过一些,家人这关难过,社会这关更没法过。”

艾滋病犯于某,是在江安石工作的第三年入监的。最开始他面对民警的谈话总是一言不发,江安石拿出他的“三大问题”打开了话题,于某说当初家人在得知他患此病后就不管他了,他也没脸回家,便开始流浪社会,靠小偷小摸维持生计,更别说对艾滋病进行规范治疗了,他的想法就是“能活一天是一天吧”。

在艾滋病专管监区,像于某一样被自己、被家人、被社会忘记的“被遗忘者”比比皆是,在对艾滋病犯的日常管理中,民警“宽严相济”,严在监规纪律,宽在人性关怀,用真诚换真心,用真心促改造。

刑满释放前一天,小占(化名)来到医生办公室门口,徘徊犹豫、欲言又止,最后深深鞠了一躬,抬起头时,已是泪流满面。

“我没想到还能活着走出高墙。”艾滋病合并颈部淋巴结核,破溃感染,脓液外渗,刚入狱时,小占给自己“判下”顶多半年的“刑期”。医生和民警日复一复地治疗护理、教育改造,让他重获新生。

3.与“艾”共“舞”的8分钟旋律

“你不是还有舞台梦吗?愿不愿意加入监狱组织的红丝带艺术团?” 监狱民警陶谢苗的话让艾滋病犯小雨的眼里闪过了一丝光亮。

舞蹈,是他仅剩的热爱。

出生在东北农村的小雨曾因出色的舞蹈天赋,被北京一所著名的舞蹈学院录取并前往新加坡留学。原本可以站上国际舞台的他,却因交友不慎沾染上了毒品,最终走上了以贩养吸的道路。

2016年11月,小雨在判刑后被送到安徽省淝河监狱。当时,艾滋病正在他的体内肆虐,持续地发烧腹泻,让他感觉只有死亡才是解脱。

2016年被捕前,小雨就已经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他自暴自弃,变本加厉地吸食毒品麻痹自己,甚至早早给自己买好了墓地。

“15年的刑期太长了,我不想接受治疗,觉得没有意义。”刚入狱时,小雨拒绝医生查体,甚至会把吃下的药吐出来。

为了更好地实施文化改造,淝河监狱组建了“红丝带艺术团”,通过歌舞等文艺形式帮助艾滋病服刑人员重获新生。

陶谢苗决定帮助小雨重圆舞台梦,他以“艾滋病日”为契机,希望小雨加入“红丝带”艺术团,并帮助小雨以自己的故事为主线,编排了舞蹈《重生》。

灯光渐柔,音乐响起, 从迷失到重生,8分钟的时间,小雨带领十几名服刑人员用舞蹈重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淝河监狱艾滋病专管监区用稳定的监管秩序见证着法律捍卫者的忠诚奉献,用精心的医疗服务彰显出生命守护者的厚德精医。

四、高墙里的白衣天团~

安徽省淝河监狱一共有7个医疗团队,医疗民警总数占民警总人数一半以上,他们被称之为大墙里的“白衣警察”。近年来,监狱完成了二级综合医院的创建任务,医疗收治能力迈上了新台阶,病犯收治规模、临床手术等级、特色专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1.外 科 团 队

监狱第四监区为全省监狱系统重症外科病犯集中收治综合性监区,承担者普外科、骨科、肛肠外科,耳鼻喉头颈外科以及口腔外科疾病的诊疗救治任务。 目前监狱外科拥有腹腔镜、关节镜、膀胱镜、超声刀、麻醉机、C臂、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等(先进)医疗设备。近年来,外科团队成功完成了急性重型胰腺炎、胆管炎病人的救治,开展胃癌,直、结肠癌,乳腺癌,肝癌,胆管癌、胰腺癌,全髋关节置换,脊柱后路钉棒内固定术等三、四类开放及微创手术。

全体外科民警秉承忠诚奉献、厚德精医的淝河监狱精神,通过学科上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为全省监狱系统医疗安全持续稳定做好兜底保障,是一支年轻化、规范化、专业化同时拥有凝聚力、战斗力的医疗团队。

◆◆◆

2.内 科 团 队

“时间就是生命。”对于内科的医疗团队来说,多争取一分钟,往往意味着病人可以少一分病痛,多一丝希望。不分日夜的重症抢救更是内科民警的家常便饭。

监狱内科团队是一个综合性科室,集临床诊治、重症监护室、(血液)血透室、内镜诊治(诊疗)为一体,涵盖了常规大内科疾病诊治、血液透析、重症监护室、内镜室的全部工作。团队多次获得省厅局及单位表彰,多次荣获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

◆◆◆

3.感 染 科 团 队

监狱感染病区常年关押着一群特殊的犯人,他们不光是触犯法律底线的罪犯,同时也是患有“结核、肝炎、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的病患。

感染科主要承担全省重症结核病犯,重症传染病犯和艾滋病的收治。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病犯群体,在这个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禁区”,感染病区的医疗团队数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献,冒着职业暴露的风险和这些病犯保持零距离接触,用医术和仁心为他们解决身心疾苦,为国家繁荣、社会安定做出了无私贡献。

感染科团队近年来先后获得过“全国工人先锋号”、厅直系统“集体二等功”、省厅“青年文明号”、监狱“创建二级医院先进集体”等集体荣誉,并涌现出一批以谢伟为代表的先进典型。

◆◆◆

4.精 神 科 团 队

秉持“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原则,精神科集中收治全省系统内的重症精神障碍服刑人员。经过十余年的医疗技术的发展,病区做到了重症精神病犯“收的下、治得了、管得好”的成效。

精神科还与合肥市及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建立的医联体(合作)关系,同时加入了安徽省第二精神卫生专科联盟,在借助社会医疗力量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的同时,积极扩大社会影响力,其中汪传超当选为安徽省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第六届委员会精神分裂症学组成员;尹良爽获聘合肥市医学会分会精神医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团队工作多次获得省厅局及单位表彰,多次荣获集体二等功、集体三等功及监狱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

◆◆◆

5.女 病 犯 监 区 团 队

监狱女犯病区作为全单位唯一一个收押女性病犯的监区,主要负责全省监狱疑难危重女性病犯的救治工作,是集内科、外科、妇科、精神科、感染科为一体的综合性监区。在综合病区相关临床医疗科室的协助下开展了阑尾切除术、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胃癌根治术、乳腺癌根治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全髋关节置换术等一系列外科及妇科手术,并且成功开展了全院首例宫颈癌根治术、卵巢癌及子宫内膜癌手术。

这里的白衣天使们便义不容辞,他们以心为灯,愿作生命的守护天使。

◆◆◆

6.特 检 中 心 团 队

特检中心由检验中心和影像中心组成,是一支专业化的队伍,是一支年轻充满活力的队伍,是一支不断学习进步的队伍。检验中心承担全院日常的临床检验、健康体检和入监体检任务。下设临床血液学实验组、临床体液学实验组、临床生物化学实验组、临床免疫学实验组、HIV初筛实验室、输血科等专业实验室。

拥有罗氏E411全自动化学发光仪、贝克曼5DIFF AL、沃芬TOP300全自动血凝仪、迈瑞BS800全自动生化仪、爱康全自动酶免疫、优利特尿沉渣分析仪等多台先进大型仪器。开展项目300多项,包括血尿常规、生化全套、免疫十项、凝血功能、肿瘤标志物、甲状腺功能、血型鉴定等检测项目,生化、血常规等多个项目参加安徽省临检中心室间质评活动,成绩优秀。

◆◆◆

7.门 诊 团 队

监狱门诊部以“中国特色安徽现代监狱建设”的理念为统领,以二级医院标准为底线,着力提升门诊部医疗服务水平,按照二级综合医院要求规范医疗服务,积极发挥监狱总医院门诊部的工作职能。各临床科室发挥专业技术专长开展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诊疗救治工作,着力解决司法监狱系统民警职工及家属和周边居民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同时还承担省内部分新入监罪犯体检工作。

门诊部设有内科、外科、五官科、口腔科等临床诊室,统筹规划医疗资源,发挥专业技术特长,打造心脑血管病、老年病、慢性病的康复期内科诊疗特色团队。

五、特警队,全营热“练”!

为加强监狱特警队伍正规化建设,提升特警队员体能素质、警务技能、实战水平,连日来,淝河监狱积极组织特警队员实战练兵,全力备战全省监狱特警大比武。

练兵“准星”瞄准实战“靶心”

计时开始!随着教练员的指令,参加比武训练的民警压弹、上膛、瞄准、射击……一气呵成完成整套警务射击规范动作。

“砰!”随着清脆的枪声,高速飞旋的子弹精准命中标靶。

速射项目对于新手来说并不是易事,不仅需要一定的天赋,更需要稳定的臂力支撑、熟练的技巧以及沉着冷静的心态。

综合“体能”内化实战“技能”

快速绕桩、连翻80公斤轮胎、飞跃梅花桩、疾插地桩网、百米冲刺......

综合体能全面考验了特警队员协调性、灵活性、柔韧性以及爆发力等多项素质。

训练切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三伏天的户外训练增加了训练的难度,全副武装一趟下来气喘吁吁、走路发飘。

但他们没有叫苦、没有退缩、没有保留,不放过每一个细节,每一次都全力冲刺,只为提升自身实战水平。

应急“演练”力保监所“安全”

“刀要勤磨,兵要常练。”监狱特警队伍每天都处在维护安全稳定的第一线,不确定性更高、风险性更大、实战性更强,这对应急救援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消防救火、紧急破拆、对伤员进行包扎、心肺复苏等都是极具专业性的项目。

但他们以不服输的精神不断请教学习、总结复盘、互相鼓励,只为能在危险出现的时刻第一个冲上去,以专业的技能、最快的速度避免损失。

控制“搜索”稳固监管“场所”

控制搜索考验的是战术小组队员协同掩护、相互配合、共同作战对完成各类控制战术动作、两违一危物品以及藏匿点的熟悉程度。

每一次的现场突发状况、人员情绪、地点场所都是未知的,这需要队员不断总结分类并给出科学的应对策略。

很多时候未知才是常态,如何随机应变、妥善处置是每一名特警队员应该具备的素质。

一天下来,特警队员的衣服几乎就没干过,真刀真枪高强度的实训虽然苦,但也更能切实练就一身技高一筹的硬功夫,锻造一副能担重任的铁肩膀。

让自己成为“刀把子”“刀尖子”,为监狱安全稳定和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在关键时刻豁得出来、顶得上去,在实战中守护好人民群众的平安,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是此次实战练兵的目的,也是促进监狱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手段。

0 阅读:0

程远沁园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