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翠花”于连泉

千年史诗 2024-08-01 23:38:11

于连泉1900年8月21日生于北京,京剧筱派艺术的创始人。

青年于连泉

于连泉因家境贫困,九岁入鸣盛和科班学艺,艺名小牡丹花,科班主办人郭际湘把于连泉分到梆子班的千日红的门下学习旦角,先后学会《梅绛雪》《杀狗》《紫霞宫》三出梆子戏。后随陈啸云学京戏,开蒙学青衣戏《南天门》《二进宫》《战蒲关》。郭际湘认为于连泉适合唱花旦戏,让他改学花旦,并亲自传授,着意培养。

于连泉《小上坟》

于连泉曾拜田桂凤为师,同时向路三宝、余玉琴、侯俊山(老十三旦)、王瑶卿、余玉琴等学艺。1911年鸣盛和科班解散,次年于连泉加入富连成科班,为连字科学生,经萧长华、郭春山等名宿教导,技艺大进。

1915年,《遗翠花》扮演丫环翠香的演员李连贞因病不能上演,萧长华让于连泉代演翠香一角,他临时上台演出获得成功,于连泉因演《遗翠花》一剧被富连成社录取。萧长华为他取了一个带有纪念性的艺名—筱翠花。

1918于连泉出科后,艺术蒸蒸日上,震动了剧坛,许多班社邀请他参加演出,以壮声势。1919至1920年间,他除在富连成社演出外,曾在双庆社、喜群社、斌庆社同俞振庭、程继先等合演过《战宛城》《长坂坡》《奇双会》《大英杰烈》等剧目。

1921年于连泉赴汉口演出,他自己设计,由首饰店制作了一副水钻头面来代替传统的珠花头饰,使场上人物特别精神,收到很好的舞台效果。从此,同行们竞相仿效。至今舞台上还在沿用这种样式的水钻头面。

于连泉剧照

1922年于连泉应上海天蟾舞台邀请,与余叔岩首次赴沪演出。演出《红鸾禧》《贵妃醉酒》《戏凤》《战宛城》《坐楼杀惜》《马上缘》《穆柯寨》等戏。二人的演出珠联璧合,受到上海观众热烈欢迎。

于连泉的跷功绝佳,做工细腻,扮相妩媚,念白清楚打远,面部表情传神,恰当地反映了剧中人的思想感情,上海人称他为“筱派”花旦。从此,于连泉形成了自己的艺术流派,得到观众承认。

于连泉剧照

在沪期间于连泉时常观摩冯子和的高超艺术并求教学戏,学会昆剧《借茶》一折。回北京后,他请陆宝林编排《活捉》,自己组建“庆生班”于1931年在中和戏院演出全部《活捉张三郎》。

于连泉《借茶》

筱翠花能戏多,戏路广,文武兼备。曾与杨小楼、余叔岩、高庆奎、尚小云等名角合作。后来曾辅佐尚小云,并参加尚派新戏《婕好熊当》、《白兔记》等演出。他也和杨小楼演过《东昌府》、《战宛城》,和余叔岩演过《坐楼杀惜》、《游龙戏凤》等。

于连泉《红梅阁》

于连泉《红梅阁》

筱翠花先生擅长演花旦里的泼辣旦、鬼魂旦等,他自幼坐科时兼习京剧、昆曲、梆子,为他的步法、身段和舞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行当方面,他又曾学演青衣、花衫、花旦和刀马旦,唱、念、做、打俱佳,他跷工尤为出色,已臻化境。

于连泉《贵妃醉酒》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连泉认识到舞台上出现三寸金莲是丑化中国妇女形象,他的跷功虽佳,但他毅然主动废跷,改穿彩鞋上台。1952年,在北京大众剧场曾演过新编历史剧《气盖山河》。于连泉曾花了两年多的时间,每天早上在家中院内的一小块洋灰地上来回不停地走着新的花旦台步,最后研究出一种姿态比踩跷更美的台步,他创造的这种“筱派”花旦步法走的时候脚步轻盈,步子小而匀。另外,他还创造了一种魂步来表演鬼魂戏。他把这些新的步法也传给了弟子。

马连良、于连泉、马富禄(右)《乌龙院》

筱翠花师承田桂凤、路三宝,在继承他们艺业的同时,深入体会剧情和人物性格,精确地提炼生活,又借鉴昆曲、梆子的优点和长处,多方面丰富自己的表演,不断地突破与创新,无论剧目、行当、武技、表演各方面,都大大地超过了田、路等人。

于连泉《小放牛》

筱翠花中年嗓哑,就不以唱工为主了,但他念白却十分有功力,虽声音不高,但能打远,吐字清晰而富有力度。他尤擅京白,有甜、柔、辣、脆的特点,生动传神。在程砚秋1954年《碧玉簪》的录音中,筱翠花饰演小蕙,从观众的热情中略感一二。

筱翠花最大的成就在于做工,他做戏认真,仔细揣摩生活中女性的动作,并加以提炼,艺术加工,在台上演来,举手投足精确优美,尤注意细节的刻画,如《拾玉镯》中的捻线、饲鸡等动作,真实自然。筱翠花的翻扑功夫也很精彩,对于吊毛、抢背等都能熟练运用。

于连泉《游西湖》

筱翠花戏路很广,他从陈啸云学过《战蒲关》、《二进宫》、《走雪山》等青衣戏。从张彩林学过《秦良玉》、《玉虎坠》、《珍珠扇》等刀马旦戏,也学过《捡柴》、《梅降雪》、《紫霞宫》、《杀狗》等河北梆子花旦戏。他的《铁弓缘》是师法郭际湘,自己又有所突破创新。他演过昆曲《昭君出塞》、《琴挑》和吹腔《奇双会》;古装戏演过《貂蝉》。

于连泉、王又宸《南天门》

筱翠花曾参加过高庆奎的新戏《七擒孟获》饰祝融夫人,全部《庆顶珠》饰萧桂英。他自己挑班后,演过《樊梨花出世》、《梵王宫》等戏;武戏他演过《巴骆和》、《演火棍》;还反串过《八蜡庙》的贺人杰。

于连泉《七擒孟获》

于连泉《乌龙院》

于连泉、马富禄《海潮珠》

于连泉《翠屏山》

1958年于连泉受聘于中国戏校为特约教师,并被聘为北京市戏曲研究所的研究员。

于连泉先生

于连泉先生示范身段

于连泉在运动中被迫害,1967年1月9日于连泉病逝于北京。

1981年4月16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礼堂举行筱翠花追悼会骨灰安放仪式。八百余人参加了追悼会,喜连成第一科老艺人侯喜瑞以九十高龄亲临吊奠。

于连泉教学

于连泉桃李满天下,早期的学生有毛世来、李玉茹、白玉薇、张君秋、陈永玲、吴绛秋、李丹林、高玉倩。1949年10月以后的学生有李慧芳、李丽芳、赵丽秋、邹慧兰、李慧如等。北京戏校的巴金陵,豫剧演员陈素贞,南昆演员梁谷音,北昆演员李淑君等都向于连泉学艺、求教。他还曾教过中国戏曲学校学生张曼玲、曲素英、陈国为、刘长瑜、汤小梅、戴群等。

《于连泉花旦表演艺术》

0 阅读:0

千年史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