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代才子解缙,晚年因得罪明成祖朱棣被捕入狱,最终落得一个被活活冻死的结局。要知道,朱棣引以为豪的《永乐大典》,正是解缙所编,而且一句“好圣孙”彻底打消了朱棣立继承人的疑虑;这位被明成祖非常倚重的内阁首辅,为何最终会被杀呢?
其一,性格缺陷其实在洪武时期,解缙的才华就受到了明太祖朱元璋的青睐,可惜并未得到很大的重用;直到靖难之役燕王朱棣登上帝位后,解缙的人生才迎来转机。
对于有才华的人而言,恃才放旷,言行失度都很正常;就比如说征安南,朱棣倾向征讨,而解缙持反对意见,这就令马上天下的朱棣很不满,长期以往,量变引起质变。
对于解缙本人,朱棣的态度也从原来的欣赏开始变得厌恶;真正使朱棣动杀心的还是解缙参与了储位之争。
其二,干预皇室解缙偏向太子朱高炽,而朱棣更喜欢次子汉王朱高煦,两人意见相左;一句“好圣孙”,就是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解缙的这句话更是得罪了汉王朱高煦。
公元1410年,永乐八年,解缙回京述职;当时朱棣正在北征途中,解缙却因擅自拜谒太子朱高炽而被汉王陷害,朱高煦指责他无人臣之礼,有架空皇帝之嫌;因此被朱棣投入大牢,活活冻死。
其实解缙本身没错,朱棣就是想借机打压一下太子朱高炽;因此解缙成为了这场储位之争的牺牲品。
同时期的夏元吉,也是位读书人,其能力与才华也不比解缙差,为何却能善终?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性格,夏元吉为人低调,能够审时度势,解缙则完全相反。他最终被冻死雪中;有此结局,该怪谁呢?恐怕只能怪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