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大众集团宣布今年第二次下调业绩预期,并警告称,需求下降将进一步削弱公司的盈利能力。目前,该公司正与工会就可能的裁员和工厂关闭进行谈判,但阻碍重重。
而在中国市场,大众集团已经启动工厂关闭和裁员计划。日前,大众中国官方已经证实:正持续提升各部门及项目的效率、优化成本,也涉及直接人力成本及包括行政管理开支、差旅费及培训成本等在内的间接人力成本。
数据显示,该公司最新预计的营业利润率为5.6%,低于7月份发布的高达7%的预期。此外,该公司还预计,汽车部门的净现金流将不到预期水平的50%,其中还涉及到可能的裁员导致的短期成本上升。
众所周知,电动汽车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以及对传统燃油车消费需求的下滑(整体消费市场的信心不足),进一步导致车企通过大幅折扣来进行促销,进而加剧利润率的下降。
近日,大众集团首席执行官Oliver Blume更是警告称,“随着欧洲本土电动汽车市场需求增长放缓,以及中国汽车制造商大举进军欧洲,加上德国过高的开发和生产成本,公司竞争力或将面临新的危机。”
这也直接导致本月大众集团发生的内部冲突,因为,该公司管理层考虑第一次关闭在德国的工厂(产能过剩),并取消长期就业保障承诺(准备裁员),以进一步提高竞争力。
最新官方预估数据显示,大众集团今年的全球市场交付量将从2023年的920万辆降至900万辆左右。而此前,这家汽车制造商曾预计2024年将实现3%的销量增长。
预期调整的背后,实际上主要来自中国市场的持续压力。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最新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7月,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自主品牌新车交付量占比(整体市场交付总量)已经达到56.78%(较上年同期提升约6.5个百分点);7月占比更是首次突破60%大关,达到60.32%。
其中,新能源车型交付占比(整体市场交付总量)已经达到43%,其中,7月单月占比已经接近50%(49.99%)。而1-7月,自主品牌贡献了新能源车型交付量的86.37%。8月,也毫无悬念的延续这种趋势。
尤其是进入9月份,随着小鹏、蔚来、极氪等新势力品牌加速价位下探,电动化+智能化的白热化竞争已经进入20万元价位区间(高低配可以覆盖15-30万元价位),而这正是大众、丰田、通用等传统外资车企的主阵地。
8月27日,小鹏MONA M03正式上市,22天后,新车量产下线数量超10000辆,创造了新势力最快万辆下线纪录。作为一款定位于10-15万级别走量市场的纯电版本车型,配置了两套智驾方案,来满足不同用户的多元需求。
而除顶配车型继续沿用此前的英伟达平台高阶方案(支持全场景NOA),其余两款车型均采用了低成本的7V2R12USS硬件配置,支持基础L2级辅助驾驶+APA功能。其中,APA功能采用基于高通8155的舱泊一体方案,进一步实现降本增效。
紧接着,9月19日,蔚来旗下子品牌乐道的首款纯电车型L60正式上市,整车售价20.69万元-23.59万元,同时选择电池租用方式,裸车售价更是低至14.99万元起。官方预估,乐道L60将在三个月内实现产能单月破万台,明年3月突破2万台,目前订单超预期2-3倍。
和小鹏的「降本增效」策略类似,乐道L60相比于蔚来品牌车型,计算平台从4颗英伟达Orin降级为单颗,毫米波雷达从5R降至1R(4D成像),并取消了激光雷达。具体功能方面,同样是基础L2级辅助驾驶+自动辅助变道+APA标配,NOA则为选装(软件激活采用订阅制)。
9月20日,极氪智能科技旗下豪华大五座SUV极氪7X正式上市,包括后驱智驾版、长续航后驱智驾版和长续航四驱智驾版三个版型,官方零售价为22.99万元、24.99万元和26.99万元,并于同期开启全国交付。数据显示,极氪7X从预售到正式上市,20天订单突破5.8万单。
具体配置方面,极氪7X全系标配8295智能座舱计算平台,全系标配的双Orin-X芯片和激光雷达,搭载最新一代浩瀚智驾2.0,在泊车和行车场景上,实现丰富的功能覆盖。同时,还支持全场景的端到端智能泊车。
作为今年冲击走量市场的三款「现象级」新能源车型,对于倾向于智能化的消费者来说,几乎是对传统外资品牌的碾压式领先;而对于还处于犹豫徘徊的消费者来说,相同价位、更多科技配置,无疑也是一个加分项。
相比而言,大众品牌车型今年也在开始部署智能化上车,比如,高通8155座舱、大疆智驾(本土方案,最高仅支持变道辅助),但市场反馈平平。
比如,5月底正式上市的上汽大众全新途观L PRO,8月交付仅为700辆左右,其中,配置高通8155+大疆智驾+华为5G+V2X版本的车型更是不到150辆。这款被大众视为开启“油电同智”新时代的车型,真实表现远低于预期。
而作为德国汽车三巨头的另外两家—奔驰、宝马,同样举步维艰。
9月中旬,梅赛德斯·奔驰宣布,由于中国市场需求“进一步恶化”,公司将下调全年利润预期。「今年销售回报率将在7.5%至8.5%之间,低于此前10%至11%的预期」。
奔驰首席执行官Ola Källenius更是直言,公司的问题“主要来自中国”。事实上,近年来,中国本土自主品牌尤其是新势力品牌的高端化突围,对奔驰等传统豪华品牌造成了不小的打击。
比如,作为奔驰主力车型的直接竞争对手,问界M9上市9个月累计大定突破14万辆,并且在过去的5个月时间蝉联50万以上车型销量第一。此外,理想汽车公布的新一周(9月16日-22日)中国市场新势力品牌销量、中国市场豪华品牌等多个榜单,单周狂卖1.2万台,首次超越奔驰、宝马和奥迪。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理想汽车共交付新车37.6万辆,同比增长182.2%,交付均价更是达到37万元左右,已经接近奔驰(不含进口)的40万元。
此外,2023年30万元以上乘用车的新能源渗透率已经突破40%大关,成为整个市场的领头羊之一。相比而言,BBA则是全面落后。另一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8月,中国市场30万元以上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交付量占比已经超过30%(占30万元以上所有车型交付量)。
同时,作为豪华品牌性能车的代表,宝马也在9月初下调了全年盈利预期,并警告称,中国需求疲软将影响到交付量。然而,BBA口中的所谓的「市场需求疲软」,实则是市场格局的重构。
目前,宝马全球正身处制动系统大面积召回的漩涡之中,对新车交付产生不小的影响。同时,在中国市场,经历「降价促销、取消降价、销量下滑」恶性循环的宝马,也是一次品牌美誉度的重大打击。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8月,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宝马品牌新车交付40.26万辆,同比下滑10.27%;受多方因素影响,8月宝马新车交付更是同比大跌47.09%,几乎腰斩。
此外,由于问界、理想、极氪等中国品牌车型不断冲击消费者的传统认知(越级配置、智能化),传统百万元以上豪车市场同样受到巨大的冲击。今年7月,保时捷发布盈利预警,上半年在华销量同比下降了三分之一。
此前,大众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Oliver Blume公开承认,「中国的电动汽车市场竞争如此激烈,我们“跟不上”。」而作为索尼-本田(Sony-Honda)合资公司的负责人更是警告称,日本汽车制造商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非常害怕”,如果它们不能更快地创新,就有可能成为“跟随者”。
“中国竞争对手非常强大,我非常担心他们(日系车企)的执行力度和速度,”上述负责人坦言,其在2020年之前一直领导本田的中国业务,“中国电动汽车的开发时间已缩短至18个月,不到日本车企所需时间的一半。”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6月,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日系乘用车实现新车交付144.84万辆,同比下滑12.04%;占整体市场比重已经不到15%(14.96%),下滑约2.8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