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遂与黄埔军校——纪念黄埔军校百年(二)

东亚二战经典探秘 2024-06-22 19:02:40

作者:何迪、杨浪

今年6月16日是黄埔军校百年诞辰。何遂曾于1928年5月至1929年5月担任广州黄埔军校的代校务,即代理校长蒋介石、副校长李济深之职权,主持军校工作。

1928年初,蒋介石复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及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定都南京,3月6日宣布“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开学,吸收了1926年10月在广州黄埔入学的第六期和1927年秋天招收的第七期学生,3月24日国民政府任命校长蒋介石,副校长李济深,教育长何应钦。蒋坐镇南京,而李则留守广州,黄埔军校形成了以南京为主,广州为辅,两地办学的局面。

二、毕业典礼

黄埔六期生于1926年10月入学,至1929年2月毕业,是黄埔军校史上最为坎坷的一届。他们历经了北伐战争、宁汉对峙、国共分裂、清党运动、中共武装起义、蒋介石下野,直至1928年初,宁汉合流、定都南京、蒋介石复出,局势方暂时稳定下来。这届学生数量最多,达4400人。由于以上的动荡,黄埔学生也四分五裂,一部分到了杭州,一部分到了武汉,最终留在广州的仅800余人。

在毕业前,何遂为1928年11月编印的《黄埔军校第六期同学录》题写了书名。校长蒋介石在序言中承认:“本期学⽣,在训练上,时间比从前各期为久”,“本⼈自受命北伐,对于校长职权,事实上常有不能兼顾之处。”何遂的序言则言:“余忝⼀日之长,与诸⽣乐共晨⼣⽆间风雨者数月。兹幸学业完成,⾏将为党国奋⽃,快慰之怀,良不可任。惟是余有⼀⾔为诸⽣勖者:凡事物之理,必有因果相乘。吾校之荣光,先烈彰之;他日之继美,亦惟诸⽣任之。语曰:‘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可深味也。诸⽣今日毕业,此身贡诸党国,所负责任甚重,⽽余所望于诸⽣亦甚⼤。夫有主义、有教育之军⼈,出处之际,尤当自重。前者演讲,律⼰之学,温良恭俭让;⾏军之本,智信仁勇严。思之慎,辨之明,⾏之斯笃矣。总之,吾⼈⼀身立于宇宙之内,⼀举⼀动,务以精神制驭⾁体,慎勿以⾁体苦累精神。此余平日所自箴,愿与诸⽣共勉之。”(引自《史稿》)

毕业典礼于2月24日举行,这是在本校举行的最后一次毕业典礼,何遂与校领导们做了精心准备。据第二天的《广州民国日报》报道:“事前由该校雇⼯在军校首门,及正楼⼤饭厅俱乐部,及驻省办事处各处门首,扎⼤牌楼⼀座,⽽尤以校门之牌楼为庄严,悬挂党国旗,以⽣花砌成‘国民⾰命军黄埔军官学校第六期毕业⽣举⾏毕业典礼⼤会’,两旁并署有⾰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各字,⾄本市各马路,亦以白布书挂毕业⼤会标语,又以绸质粉红⾊印来宾证,绿⾊绸质印参观证两种,分发各机关团体,并在岭南码头备有船只多艘,分班往来,以便各来宾及机关团体届时参观。”

24日8时,副校长、第八路军司令李济深率总部副参谋长张文、第四军参谋长徐涟、第十一军参谋长李柱中、省府委员伍观淇、两广国术馆长万籁声,及各机关各团体代表暨各官长夫人男女来宾不下千余人,来到军校。8时,在长洲广场举行了阅兵仪式,由步兵科长李广镒指挥,各科毕业生列队而过,接受检阅。10时,在学校大礼堂举行毕业典礼。(一)肃立,(二)奏乐,(三)向党国总理遗像行三鞠躬,(四)李主席恭读总理遗嘱,(五)唱校歌,(六)毕业生向长官行一鞠躬礼,(七)毕业生互行一鞠躬礼,(八)主席宣布开会理由,(九)授凭,(十)各长官训话,(十一)来宾演说,(十二)读祝词,(十三)学生答词,(十四)唱国民革命歌,(十五)高呼口号,(十六)燃炮,(十七)摄影,(十八)茶会,(十九)礼成。毕业典礼由教育长李扬敬主持,李济深、徐涟、万籁声、伍观淇、何遂等发表了讲话。下午一时,来宾分组参观、茶会交流,分发《同学录》等纪念物、嘉宾晚宴,毕业庆典在夜间的烟花中结束。

三、三军演习

黄埔第六期生于2月3日至6日举行学科考试,7日至9日举行海陆空三军演习,不仅要检验学生的实战本领,更重要的是与第八路军下属第四军、第十一军部队组成东西两军进行对抗演习,这是黄埔军校建校以来的首次。

演习的领导与统监

对这种规模的首次三军联合演习,各军事机关非常重视,纷纷派员参观,如代表第八路军总部的副总参谋长张文、第四军军长陈济棠、参谋长徐涟、市党部指委林翼中、参事梁广谦、杜经田,参谋处科长梁端寅、参谋曾锡珪、李德烱、李鸿棷、赵更生、李子先、吴以起、军医舒裳辉等,第四军教导队主任杜益谦、副官长林时清、参谋詹国群、林时丰、科长苏陈亮、吴伯洲、政治科长黄麟书、十一军教导队主任华振中、省府秘书严正等,共数十人。

演习由军校与参与演习的第八路军总部及下属第四军、第十一军领导组成统监部,教育长李扬敬具体负责军演指挥,代校务何遂、第八路军副参谋长张文等参与讲评。

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何遂,1916年代表北洋政府赴欧洲考察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参观欧洲大战记》中记录了陆海空军兵器装备、军队训练、战役部署、攻防战术等等。1924年何遂又被任命为国民军空军司令,北京政府航空署长。有着以上军事教育的经验和对世界最新军事装备、战术的了解,对何遂指导此次演习大有助益。

演习分东、西两军,其中东军由黄埔军校步兵的两个团,以及炮兵科和工兵科各一连组成“虎门要塞围攻队”,其余担任预备队。西军由驻守广州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一部和驻守韶关、三水一带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一部组成,并且双方都配有军舰和飞机。其中第十一军的部队主要负责守卫炮台,第四军的部队主要负责反攻东军。此次演习还假想了战争背景:东、西两国“因某事发生问题,至断绝国交,发生战争。”东军的战略是以军舰遡珠江而上袭击广州,配合陆军占领沿岸的牛山、狮山、鱼珠等炮台,空军在这一过程中负责地面轰炸和侦查,三军配合行动。在西军方面,主要的战略是防御和反攻。

演习的过程

1929年2月7日上午七时,西军部队分别在鱼珠炮台和牛山炮台部署。统监部,即此次演习的总指挥和观察所亦设在牛山炮台。

大件行李、辎重和战地医院、电话总机等设在笔村,通往各战位的电话线都从这里开始铺设。下午二时,演习正式开始,东军以工兵在前,沿着广九铁路的轨道从东向西进发,一部经华坑,在未及乌涌车站处转南,于状元山侧的树林边布置炮兵阵地,向牛山炮台开炮,掩护步兵的行动。另一部继续西进,向狮山和鱼珠两炮台进攻。同时东军的军舰也遡珠江而上,向牛山炮台及南岸长洲要塞的炮台开炮,以掩护步兵的行动。

实际上早在东军出发之时,西军的飞机就已经侦得其意图,并用旗语通知地面部队对方的兵力、位置以及火炮数量,还有军舰的所在位置。因此西军也做了相应的战略部署:一方面在航道中布置沉船和水雷以阻止敌舰,另一方面在炮台外约100米的范围外埋设了地雷。战斗开始后,牛山炮台的守军受到南北两个方向的炮击,东军的工兵也破坏了炮台外的地雷,最后沦陷。东军的军舰突破水中的障碍,继牛山炮台后又向鱼珠炮台发动攻击,并将西军的舰队逼至琶洲附近的江面。至下午四时,西军的几座炮台都被东军占领,第一天的演习结束。当晚统监部和东军在横沙宿营,西军则退至珠村宿营。

第二日的演习计划是西军对东军的反攻。凌晨四时全体部队开始早饭,六时出发前往预定的战场:东军的防线在长鱼头、乌涌一线,西军的阵地在珠村中山路一带,统监部也移驻长鱼头。中午十二时演习开始,双方的迫击炮、重机枪轮番上场。空军的飞机则扮演轰炸机的角色,向敌方投掷“炸弹”。海军方面,西军的旗舰中山舰携仲恺舰也向东军的飞鹰舰反攻。至下午三时,东军的第一道防线被西军攻破,这一天的演习结束。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空军无法投掷真实的炸弹,因此以沙包代替。可能是沙包掉落地面不容易引起注意,因此在当天演习开始的时候,西军的飞机两次向正在长鱼头集结的东军预备队投下十余枚“炸弹”,东军都没有任何动作,直到第三次投弹的时候才开始卧倒并向空中射击。当晚统监部在棠下宿营,西军退回珠村老虎冈一带宿营。

第三日是模拟拂晓时的作战,两军在凌晨二时即起床,二时半开始吃饭。西军在老虎冈、梅龙冈及广九铁路沿线布防。东军三时出发,向西军防线移动。统监部也于四时出发。至上午五时十五分,东西两军的前锋部队开始接触,并且东军有“铁甲列车”沿铁路线从东边开来,以机关枪向西军阵地射击,西军则用重炮予以还击。至上午八时,演习以两军最后的步兵冲锋为结束。以随军记者的标准来看,“进攻防守之动作,仍甚完备,惟当冲锋时不能一致,实为是日演习中之缺点。”

演习结束后,东西两军在广九铁路畔的空地集合,由副总参谋长张文、代校务何遂和教育长李扬敬分别进行了讲评,对演习的优缺点一一指出,至中午十二时才全部结束。

演习中的军兵种与装备

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均施以步兵训练。第二期开始分步兵、炮兵、工兵、辎重兵和宪兵五科。这五科中的四科在这批影像中都有反映,有些几乎是“独家”。

文字资料上黄埔的军事教育分步兵操典、射击教范、战术学、兵器学、交通学、筑城学、军制学等各学科,并且分制式教练、战斗教练、实弹射击、野外演习等几大类。这批照片中,我们看到了实际操作的状态。同时,这批照片中信息量十分丰富,也给出了与训练相关的许多细节。

(1)最早的装甲作战对抗训练

1916年英国人研制的坦克首次出现在一战战场上。战后,各国纷纷研制自己的坦克车型。何遂在1918年访欧归来后的《参观欧洲大战记》中,不仅反映了对欧战的一般观感,更对欧战爆发之后世界军事技术、战术的最新发展变化,如飞机、坦克、军舰、潜艇等新式武器的发展,堑壕战等新型战术的出现以及在战争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具体的考察和论述,提出:“今日战争实为科学之战斗”的观点。

1929年2月黄埔军校的三军演习中出现了木制坦克模型的照片。

(2)关于“珠江号”水上飞机

珠江号水上飞机是1928年国民政府航空处向美国瑞安飞机公司购入当时较有名的瑞安B-5型“四轮马车”(brougham)5座单翼飞机。水陆型各购一架。当年夏天,飞机运达广州装配,陆上型命名为“广州”号,水上型命名为“珠江”号。1928年12月8日“珠江号”水上飞机由广州大沙头机场起飞,作沿海长途飞行。于12月30日回到广州,历时23天,飞行距离5436公里。

为了增加军校学员对陆空联合作战的实际印象,这架当时十分著名的“先进”飞机也出现在黄埔军校的三军演习中。

(3)航空处处长张惠长

老照片中有一幅在飞机前的合影文字说明“乘机参加野战将出发时张处长与公用局冯局长合照”。此“张处长”着当时空军制服,经黄埔研究专家单补生辨认为彼时广东航空处处长张惠长。

张惠长(1899—1980),广东香山县(今中山)人。1917年美国寇提斯飞行学校华侨飞行班毕业。1920年春受孙中山委派从澳门富商处得捐献飞机。1920年8月,孙中山下令讨伐桂系军阀把持的军政府。9月26日,张惠长驾驶飞机对广州观音山莫荣新督军府投下三颗炸弹,岑春煊、莫荣新在惊惶中逃出广州。是为中国“空军”第一次作战。

1927年5月美国飞行员林白驾机从纽约直飞巴黎成功后,张惠长心中也萌发了作一次环飞全国的念头。1928年11月11日上午,张惠长偕同杨官宇等4人,驾驶“广州”号飞机从广州大沙头机场起飞,直飞汉口,后经南京、北平、沈阳、天津、上海,12月18日由上海飞回广州,历时30天,实际飞行7天,全部航程约5600公里。这是中国首次长途飞行,引起全国上下关注。张惠长因之成为全国的风云人物,被誉为“中国的林白”。

民国期间,张惠长多次参加空军作战,并在航空系统担任高级职务。

(4)空地对抗与空地联络

鉴于二十世纪20年代中国战场上已经有空军参加战斗。黄埔军校训练大纲中尚未发现相关内容,但三军演习照片中已经出现对空射击以及布设对空联络布板的情形。

(5)战时通信

冷兵器作战时,战场通信主要是人力通信和信号通信,比如擂鼓鸣金。

黄埔军校演习图片中有骑兵通信内容,还有旗语通信,人力使用自行车通信。最值得注意的是已经出现了布设电话通信的情形。但注明是由工兵进行的。

一战期间欧洲军队有线通信比较普及,已有使用无线电通信。中国在十九世纪70年代开始架设电话。照片说明黄埔军校已经使用电话,但尚未见无线通信。

(6)野战卫勤

战时医务保障是军队演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黄埔三军演习中也看到了东西两军卫生队的图片。还有一幅人物图片的说明值得注意“第八路军总指挥部总医院筹备委员舒裳辉”。

李济深继梧州开办医院后,在1929年有开办第八路军总医院的打算。

(7)辎重兵

步、炮、工、辎是黄埔训练的四大专业。辎重兵就是如今的后勤、联勤系统。不过我们很少在老照片中看到与辎重兵有关的画面。所以演习中辎重兵的镜头有特别价值。

(8)行军与队列

照片中有若干幅东西两军行军的照片,有肩枪的与不肩枪的,队伍都很整齐。考虑到拍摄距离较远,整齐的队列行进不大可能是为摄影师“摆拍”。由此可见黄埔生队列训练的水准。

网络上可以搜到1929年黄埔队列训练的视频,包括整队报数、行进、转向走、肩枪等科目。大体上近百年间中国军队之队列训练要求一以贯之,仅有力度差别。究其源头,现代军队的肈始在清末小站练兵,请的都是德国教官,带来的是德式队列教程,以后仅摆臂动作受苏联队列教程影响。

(9)工兵

黄埔军校工兵专业的学生必须会学习筑城、爆破、渡河、坑道四大教程。此外,当时通信线路敷设也是工兵的科目。在三军演习的照片中除了坑道作业,其他几项都有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乃至以后相当时期的国内战争中都未见到相关的工兵机械装备。

(10)舟桥架设

演习中有关舟桥架设的图片有一组,涉及门桥航渡,栈桥架设,舟桥开通前后均有参观,可见制式器材架桥当时还属新鲜。

图上可见器材是铁桥,桥板长宽一致,栈桥构件规范,可以肯定是制式军用舟桥。而且是一部不使用机械动力的撑篙舟桥。图上可见作业河流宽度不超过50米,大约使用三只舟艇,这应该不足一部完整的舟桥器材。

资料中查不到中国军队何时进口的舟桥器材,也查不到苏联援助黄埔军校装备中有关工兵器材的档案,所以舟桥器材来源待考。

(11)演习餐食供应

演习图片中有一幅非常有趣,文字注明“东军粮食”。画面上一个未着军装的老百姓蹲踞,旁边是七八只粮担,面前地上摊开的都是烧饼。周围的军人们有的正从粮担上往方桶里装食品。老百姓与周围军人胸前都有明显饰条,似乎是标识身份。

尽管旁边的军人也肩有鼓鼓囊囊的粮袋,不过这场景和说明显然是供应演习军人食品。

另有一幅照片中,几名西军军官席地而坐,地上有便当和散着热气的小锅。军人们显然刚刚结束野外就餐。

在百余张演习照片中没有埋锅

造饭的“炊事班”之类的影像。看来演习三天,除了自带干粮,还有民间的食物采购。

(12)“速记队”

照片中有一幅说明为“西军在牛山脚之速记队”。画面中全副武装军人或蹲或立手执纸笔抬头记录着什么,旁边军人观望。

这是由六期学生中选派的笔记生而组成的速记队。观察记录演习各队学生之表现,详记各官长之讲评,汇总之作《操场野外演习笔记》以供将来参考。

(13)指挥员装备

望远镜,地图图囊,扎武装带,绑腿或皮靴,重要指挥员有乘马。演习图片中指挥员均未见配枪。

民国初年中国军队使用有1:5万的军用地图,图上使用的接图尺寸,大约覆盖十平方公里地域。

(14)轻步兵装备

黄埔军校成立后,苏联先后六次为军校运来大批枪炮弹药,计有步枪5.1万枝,子弹57400万发,机枪上千挺,火炮24门等等。苏联援助的步枪多为莫辛纳甘步枪,还有MP28冲锋枪、捷克式轻机枪、马克沁重机枪和毛瑟C96手枪等。军校也大量使用国产步枪。

图片上步兵使用的是“汉阳造”,即仿德国毛瑟88式步枪,最大的特征是改到第一节箍下的刺刀座。

马克沁重机枪清末从国外引进,民国初年国内即有仿制并大量装备部队。军校演习专有机枪阵地。

(15)炮兵装备

图片中看到法制博福斯75毫米山炮(Boforsm192275mmmountaingun),这是黄埔军校炮兵也是国军重炮的主要装备。

演习中“东军”使用的迫击炮是英国1915年推出的斯托克斯(Stokes)3英寸迫击炮。

(16)航空兵装备

这架飞机是法国古尔杜-勒瑟尔公司(ÉtablissementsGourdouLeseurre)1920年代生产的Gourdou-LeseurreGL.22,它一般称作“古尔杜”飞机,用作法国巡洋舰上的轻弹射机。

张惠长驾驶的是美国瑞安·布鲁厄姆(RyanBroughams)公司1920年代生产的RyanB-1(瑞安)飞机。这型飞机有一名驾驶员,可搭乘4人,长8.46米,翼展12.8米,高2.67米,空重848公斤,一台WrightJ-5发动机,225马力,最高时速201公里。这型飞机在欧洲经常被作为邮政飞机。

(17)海军装备

1927年广东海军装备舰艇共37艘,总吨位为1.1万吨。这些舰艇包括同治年间进口的6艘蒸汽火炮舰船,第二批的17艘鱼雷艇和炮舰,以及第三批的3艘驱逐舰和1艘炮舰,第四批有6艘炮舰和4艘鱼雷艇。

这是广东海军的“飞鹰”号驱逐舰。由德国伏尔铿造船厂1895年建造,其特征是上甲板的四座烟囱。

(18)牛山要塞

建于1887年。牛山炮台是珠江岸防系统最晚建成的炮台,填补了长洲要塞北岸防御的漏洞。该炮台有大炮7门,其中克虏伯大炮3门,阿姆斯特朗大炮4门。是当时最先进的岸防炮。

(19)广州中山路始建

照片中有一幅说明为“经理员出发在中山路”。图上是新开的开阔路面。

广州中山路是当地主要干道。其1919年开筑道路,定名为惠爱东、中、西三路(今中山四、五、六路),长2.5公里。1921年向东开辟大东路(今中山三路),1925年筑成百子路(今中山二路),两路共长1.7公里。后再向东修筑至杨箕村的中山公路(今中山一路),长2.1公里。初期,路面均为砂石或泥,1923年后陆续改为沥青路面。

图上应为中山路早期的面貌。

(20)关于星洲兄弟照相馆

这批记录黄埔军校1929年三军演习的图片是星洲兄弟照相馆拍摄的。除南京博物馆收藏两册照相簿有星洲兄弟照相的LOGO外,一幅照片说明有“星洲映像馆随野战出发之技员”文字。图上除一名保障拍摄的军人,还有三名拍摄技师,考虑到当时相机没有自拍功能,所以还有一名拍摄者,星洲照相馆为黄埔军校演习一共派出了四名技师。

九十五年后我们才能从故纸堆里发现那次联合军事演习的只言片影。这家照相馆1917年在广州的惠爱中路开业,与1912年开业的艳芳照相馆毗邻,孙中山和黄埔军校的很多活动都由这家照相馆操镜,1960年代并入艳芳,从此结束了这个品牌的经营。

(待续)

【作者:何迪、杨浪】

0 阅读:0

东亚二战经典探秘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