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傅作义偷袭石家庄,毛主席以身做饵,一场空城计好戏上演

雪柳谈过去 2024-05-29 21:56:48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8年,傅作义集结十万大军偷袭石家庄,毛主席以身做饵,一场空城计好戏上演。

这年10月24日,国军集结完毕,向河北进发,直逼中共中央所在地。由于我军兵力布防空虚,中央领导建议毛主席立即撤出,他却坚持不走,贡献了一场经典战役。

毛主席会用怎样的办法来应对危机?国民党的投资计划又将会如何收场?

1948年10月23日下午,《益世报》采访部主任刘时平和三个老乡聚会。

喝酒时,他有意控制酒量,把另外三人喝得晕头转向。几轮过后,他们就忘了顾忌,该说的不该说的,全都倒了出来。

这几个老乡里,有国民党部队的旅长,有爆破大队的队长,还有宪兵营长,手里掌握着不少秘密情报。刘时平和他们结交,看中的就是他们的身份和价值。

他明面上是亲蒋媒体的主任,但实际上,他其实是秘密潜伏的地下党员,本职工作是打探情报,传递信息。

这次喝酒吃饭,他的收获不小。听那位队长说,他的爆破大队已经集结完毕,随时待命,朝着石家庄所在的方向进发。其他建制队伍,也都各自准备就绪,只等上面一声令下。

他们的真正目的,是偷袭西柏坡,破坏我党的中央领导机关。

一番话听下来,刘时平胆战心惊。饭局结束之后,他顾不得疲惫,赶紧联络上级领导,想办法把十万火急的情报传递出去。

与此同时,国民党华北司令部内部,有一位名叫刘光国的普通书记员,也是一名地下情报人员。他打探到国民党详细的进攻计划,同样将情报以自己的渠道送了出去。

很快,西柏坡收到了前前后后四份情报,内容大致类似,互相补充细节,并且共同强调了一个关键点,那就是十万火急。

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的失利,让老蒋气急败坏。他本就是个阴险狡诈的人,和傅作义一商量,两个人就计划着来一场“围魏救赵”的方案。

当时徐向前已经带人围攻太原,谁也不敢保证太原守军一定能守住。为了缓解太原之困,傅作义计划进攻石家庄,逼迫徐向前回防,减轻山西方向的压力。

更关键的是,如果偷袭计划进行顺利,中共领导人无知无觉,那么他们就能直捣黄龙,将我党的核心组织破坏殆尽,一举两得。

就在刘时平应付完饭局的第二天,也就是10月24日,国民党十万大军集合,携带100吨炸药强势出击。

目前解放军在华北的兵力部署较为空缺,东北野战军忙着收拾东北,华东野战军主力也没有驻扎在石家庄附近,徐向前还带着大批军队堵在山西走不开。

援军缺失,国民党可以长驱直入,一旦他们真得逼近西柏坡,那毛主席将会面临巨大的危险。

这个时候,放弃西柏坡,马上撤离才是上上策。想当年,毛主席也曾短暂放弃过延安,后来照样也能把延安重新拿回来。

不过,今时不同往日,毛主席的想法和计划,与从前相比也大不一样。

既然国民党要来,那他就敞开大门,欢迎对手的到来。他不仅不撤,而且还要在西柏坡高调发声。

古有诸葛孔明空城计退敌,一曲古琴曲威震四方。现在,他也要以身做饵,唱一出黎明之前的“空城计”。

在兵力不足,防守脆弱,领导机关完全暴露的情况下,空城计该怎么唱,这是个大问题。

毛主席自信一笑,丝毫不慌。那四份送到西柏坡的情报,我党忍辱负重的地下同志们,这一次帮了他的大忙。

枪杆子和笔杆子,在毛主席的计划中都派上了大用场,尤其是后者。

他具体会怎么安排空城计?

1948年,毛主席上演空城计,以身做饵,成功逼退傅作义十万大军。

这出空城计,到底妙在何处?

枪杆子和笔杆子,这是毛主席的双管齐下。

在敌人大军来犯时,我军必定会组织阻击力量。毛主席周密部署,调动七纵主力部队赶到保定东南方向,统一指挥军民,迅速布防,随时准备迎战傅作义大军。

此外,距离西柏坡最近的郑维山三纵部队也需要立即南下,争取在敌军到达之前回防西柏坡。

军队上的调动和部署,是毛主席空城计的底气与保障。

至于笔杆子,这才是空城计的重头戏。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此乃用兵之道的上上策,但个中尺度的把控非常重要。

我党的目的是让敌人陷入自我怀疑之中,就像曾经的诸葛孔明让对手怀疑一样。他们无法确定,西柏坡到底有人还是没人,袭击到底能不能成功。

事情进行到这一步,可以确定的是,傅作义的偷袭计划已经破产。他的作战规划,具体的安排,我党中央都已经一清二楚。

很快,一则广播文横空出世,名为《蒋傅军妄图突袭石家庄》。这是一则由胡乔木起草、毛主席修改的文章,里面谈到傅作义动用了哪些部队,番号具体是什么,集中了多少人,目的是什么。

同时,文章末尾还特意强调,华北党政军已经组织人民群众开展应对工作,完全不怕对手的挑衅。蒋介石这样无聊的举动,注定是会失败的。

新华社将先是发出文字稿,而后用广播通电全国,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已经是昭然若揭。

看到我党特意准备的好礼,蒋介石差点儿就得背过气去。他在国民党中央大发雷霆,完全没有头绪,如此机密的情报究竟是怎么走漏的。

他们的前线部队同样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军中士气一再降低。

原本国民党军官们还以为,这一仗打的就是偷袭,胜算非常大。如果运气足够好,他们还能亲手捣毁共产党中央机关,再抓几个共产党领导,这在老蒋面前可是天大的功勋。

但是现在,偷袭眼看着是做不成了,共产党早有防备,解放军也联合人民部署防御反击。他们这一去,恐怕有可能是有去无回。

况且,看共产党发出的文章,遣词造句那么笃定,信息那么准确,他们越想越是惊慌失措。战斗还没打响,国民党就先泄气了一大半。

前方犹犹豫豫,蒋介石倒是格外坚挺。就算西柏坡知道了又能怎样,只要牢记兵贵神速,在共产党援军抵达之前先发制人,国民党还是很有希望获胜的。

蒋介石是打算一招鲜吃遍天,一条路走到黑。从多年前的工农革命时期开始,他就总是抱着“优势在我”的思想。但很多次,我党都能教他做人。

10月26日,我军的阻击部队七纵奔袭到保定以南,构筑防御阵线,争分夺秒地做准备。

枪杆子在行动,笔杆子当然也不能停下。

很快,党中央的第二份广播稿发布了。从标题上看,它的主要目的是号召人民群众参与解放斗争。至于深层次的用意,当然也是故意震慑敌军。

相比较第一份广播稿,这份新的稿件中,毛主席突出强调了我军所做的部署,比如“尤其注重打骑兵的方法”,又或者是“保石县人民已有了一次的动员经验”。

我们不会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而是中门大开,毫不顾忌地把应对方式展示给敌人看。这些话,就差明晃晃地表示:解放军已经藏好,就等着你们来自投罗网。

傅作义麾下的军官郑挺锋坐不住了,忧心忡忡地联系傅作义,言必称共产党准备充分,言外之意就是,要不咱们还是撤吧。

别以为傅作义就不想撤,可他现在是骑虎难下,不得不继续行军。当初如果不答应偷袭石家庄,他就得被老蒋调去东北,情况会更复杂。所以现在,他必须得给老蒋一个交代。

敌人还在逼近,毛主席当然也还有办法。在傅作义强势行军时,毛主席也使出了他的杀手锏。

1948年,国民党意图偷袭西柏坡,毛主席不肯撤退,设下空城计请君入瓮。

这件事最终会如何收场?

傅作义不下令,郑挺锋也不敢擅自撤退,只能硬着头皮向前走,并且在29日和解放军交上了火。

尽管七纵已经拼尽全力,但终究敌众我寡,我军的防线全部被突破,挡不住向石家庄靠近的敌人。

笔杆子顺势行动,第三篇广播稿横空出世。

这只是一份口播稿,但力度一点儿也不小。里面有这么一句话:“广大人民群众均已完成作战准备,等待匪军到来,配合正规军大举歼敌。”

我党的明示暗示让国民党瑟瑟发抖,毛主席的警告意味也一次比一次强烈。

到了10月最后一两天天,形势最为严峻,气氛也最紧张。如果是一般人,可能看着傅作义继续行动,真得会坐不住,只能无奈撤出。但毛主席,他老人家可不是一般人。

一般人,也无法带领中国走向新天地。

他来了个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既然你蒋介石可以围魏救赵,用西柏坡来缓解太原的压力,那我也可以来一场同样的围魏救赵,用北平来解除西柏坡的困境。

他给东北野战军发去命令,收拾完战场之后,火速向南边出动,剑指北平,直接威胁傅作义的快乐老家。

北平要是没了,傅作义的根基就会动摇,国民党主力部队也会迎来又一次崩溃。于公于私,老蒋和他都不会允许这样的结果发生。

调动东北野战军,这是枪杆子的行动。在这一军事命令发出的同时,笔杆子也有了最后一次亮相。

第四篇广播稿来了,毛主席极尽笔力,挖苦傅作义顾头不顾尾。北平的国民党守军兵力空虚,他们还在做石家庄的黄粱美梦,实在是愚蠢至极。

北平是傅作义的逆鳞,听到这话,他哪里还能冷静。即便前两天他还在思考怎么应付老蒋,到了现在,这也不是让他担心的问题了。

保住北平,对于现在的他来说才是重中之重。当然,老蒋也会这么认为。

再加上他们听到消息,三纵已经抵达石家庄,回援西柏坡,再向前走,双方免不了一场恶战,他们的胜算也不会太大。

既然如此,蒋介石不得不认命,浩浩荡荡的十万大军只能灰溜溜地离开。

没过多久,他才知道,石家庄根本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固若金汤。而且,中共首脑和中央机关就藏在山区,只要他们进去,大概率会有收获。

这就是一出实实在在的阳谋,毛主席大大方方告诉蒋介石我党的安排,只看他信还是不信,敢不敢赌一把。

与此同时,毛主席还在他们最提心吊胆的北平问题上下注,逼他们相信空城计,撤回北平。

要是此时的老蒋知道,北平最后竟然会和平解放,恐怕他得气得吐血。

偷袭这种计划,第一次不奏效,被对手发现了端倪,抓住了心理弱点,那么以后也就不会再有奏效的可能。所以蒋介石还没愚蠢到杀一个回马枪,自寻死路。

在机关紧急转移时,毛主席以身做饵,亲自入局,化身近代版诸葛孔明,在傅作义面前唱了一出绝妙的空城计,让国民党不得不兴冲冲地来,灰溜溜地走。

大概也是因为和共产党打了这么多次交道,吃了这么多亏,傅作义后来才会慢慢认清现实,放下武器吧。

1949年3月,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转战北平。用毛主席的话来说,他们这是进京赶考了。

什么叫胆子要大,什么叫步子要稳,什么叫周密计划环环相扣,什么叫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毛主席用这场保卫战给世人做了生动的示范。

他的确身临险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实际上,他又成竹在胸,用实力逼退敌军,没有近距离面对危险。

伟人不愧为最杰出的战略家,兵法谋略三十六计,对他而言不在话下。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8

雪柳谈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