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郭子仪,历史上是怎么描述的,你了解多少

南派先生 2023-06-19 10:14:41

郭子仪的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郭子仪已经八十多了,为何还有那么多的女人?郭子仪到底在打什么主意?郭子仪是唐代一位杰出的战略家,郭子仪在安史之乱中的存在意义重大。被誉为“重建大唐”,深受唐朝皇帝、百姓、甚至是外来人士的喜爱。到了八十多岁的时候,郭子仪却是一反常态,在家中大开方便之门,娶了一大堆妃嫔,整天吃喝玩乐,不亦乐乎。郭老真的“堕落”了,让一个即将灭亡的国家恢复了往日荣光?让我们回顾一下他非凡的奋斗历程。

一、郭子仪与常人不同,唐朝是一个世家大族,很多富二代都是靠着家族和家族的支持,才能混得风生水起。然而,在山西太原,郭氏一脉的一名青年子弟,与其他世家子弟不同,此人正是郭子仪。不得不说,其父不折不扣的文臣,而“郭子仪”则是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子,以一己之力进入了“武将”之路。武则天时代,郭子仪不顾当时的反对,进行了“武进士”的选拔。郭子仪在这一次的“武举”之中,表现出众,自己家族的人对他也是无法言语。自此,郭子仪开始了他在军中的生涯。这个时候其父亲对自己已经没有任何帮助了,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去做了。参军之后,他刻苦修炼,临阵脱逃,临阵脱逃,英勇善战,最终成了大唐赫赫有名的名将。郭子仪虽然出身富贵之家,但却是靠着自己的本事,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在这个世家林立的年代,这样的成就实在是太罕见了。

二、安史之乱中一位重要人物。郭子仪参军之后,以一介小卒开始,因其勇猛精进,作战有功,屡战不败,因此,他的官职也随之水涨船高,先后由小兵做到了牙门将,郡守,刺史,节度使,大将军,校尉,中书令。他在官场上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几次升官,几次被罢官。不过,郭子仪能够在被封印之后,再次被重新使用,也就意味着他的能力已经得到了承认,并且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安禄山的安史之乱也是郭子仪的另一个转折点。

郭子仪被派去攻打安禄山时,也正是自己母亲去世在家守孝之时,但郭子仪毫不犹豫地做出了攻打安禄山的决定。郭子仪在与安禄山的战争中,展现出了惊人的谋略和谋略,带领着军队取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不仅击败了“靖边”的军队,更是击毙了“靖边”的首领周万顷。接着,他率领大军,于河曲大败高秀岩,一举夺回了失去的土地。随后,在河北与安禄山交手之时,郭子仪并没有按照常规的战术行事,率领自己的军队与李光弼会合,一举拿下了藁城。安史之乱是因为唐朝皇室的衰败而开始的,唐玄宗时代,起义者安禄山大肆扩军,军队规模一度超越了唐朝首都西安附近的驻军,这才起兵造反。这种情况,就像是一场唐弱判强的战争。但是,郭子仪却是拼死抵抗,不仅夺回了长安,更是两次夺回了洛阳,平定了叛乱,可谓是立下了“再造唐代”的汗马功劳。

三、几次撤军

郭子仪为唐朝发展鞠躬尽瘁。可是自己的权力被剥夺了一次又一次,到底是什么原因?首先,是因为小人多次造谣污蔑,污蔑他。就拿鱼朝恩来说吧,这位唐肃宗的心腹,就是不喜欢郭子仪执掌军中大权,深受重用,经常在唐肃宗跟前说些难听的话。逼得郭子仪主动退位让贤,隐居家中。等郭子仪再次回到了朝堂之上时。鱼朝恩在赴战路上,更是屡次三番的阻碍。唐太宗继任皇帝后。在文武百官的挑拨下,郭子仪不得不拱手相让,将军权拱手相让。关中兵力不足,吐蕃趁机攻下长安,唐国皇权岌岌可危,唐国皇上召见了郭老。郭子仪则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前往了国家的危局,一次又一次。唐太宗末年,郭子仪因为太监程元振的仇恨,失去了军权,却被发配到了皇帝的陵寝中。郭子仪之所以会被剥夺军权,看似是因为他的污蔑,但仔细一想,却又是因为他的权势。唐肃宗认为,郭子仪的声望很高,士兵们对他深信不疑,生怕又有一个人想要夺回军队的权力。唐肃宗将事情搞砸之后,便让郭子仪出面清理门户。在长安险些沦陷的时候,唐太宗不得不把郭子仪叫了过来。在仆固和怀恩想要叛变的时候,郭子仪站了出来,替陛下说话,忠心耿耿的郭子仪不得不站了起来,将手中的军权拱手相让。他让皇上明白,自己并没有什么雄心壮志。

四、寻欢作乐,以求自保

到唐德宗时,郭子仪已经当了七个朝堂上的大员,虽然已经八十多岁了,但还是免不了被一些有心人盯上。但郭子仪已经见惯了世面,权衡利弊,顾全大局,“自毁声名”,既是让唐德宗放心,也是让自己在最后关头保住一家老小的幸福。他在自己的家中大摆筵席,每天都是载歌载舞,享受美人相伴。这时有人善意地叮嘱他:“不要在老年时失了名声。”郭子仪却不是这样想的,保住自己的性命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在关键时刻,为了自己的“名节”而牺牲一下,也是最好的选择。

四、结语

这可是一件很大的事情,一不小心,就会引来灭顶之灾。为了活命,哪怕是被玷污,也在所不惜。与其说郭子仪是一个谨慎的人,倒不如说是一个聪明绝顶的人,知道如何在最合适的时候,将无法控制的危险给化解掉,从而保住自己与后人。而且,他的自保,也让皇上明白,并不是所有的大臣,都是野心勃勃之辈。

0 阅读: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