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自起兵讨董卓以来,基本上都是亲征对手,像刘邦那样派遣韩信、朱元璋那样派遣徐达灭国北伐,基本上没有,明明手下良将众多,为何屡屡亲征,攻伐对手呢?
其实原因就在于曹操周围的对手都过于强大了,曹操的起点并没有很高,他没有不亲征的资本。
讨董结束后,曹操担任东郡太守,是袁绍的附庸军团,帮袁绍守卫黄河沿线,这个时候不亲征不行,军队少输不起,周围又都是大佬,不亲征打不过。
曹操发家靠的是兖州大佬鲍信、陈宫迎曹操入兖州,出任兖州牧。注意不是说你当了州牧整个州就都是你的地盘,曹操出任兖州牧实控地区也就只有被青州黄巾军祸害的不成样子的兖州东部,兖州西部陈留郡是张邈的地盘。张邈并不是曹操的部署,算是面子上还过得去的盟友。
曹操崛起靠的是收编30万青州黄巾军,选拔其中精壮者成军,号为青州兵。30万中就算只有一半是精壮也有15万人了。15万是什么概念,官渡之战曹操一举消灭了袁绍8万野战军,横扫河北的袁绍集团就此丧失了战略主动权。
上天送给曹操青州军,让曹操瞬间拥有了可以跟袁术、袁绍媲美的军事力量。但是拥有了青州军的曹操面临一个很尴尬的问题,东兖州养不活这么多人。
所以曹操一方面屯田,一方面寻机向周围出击。
这个时候的曹操已经不是创业初期输不起的阶段了,但是也必须亲征,一方面要把青州军的军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另一方面别人也真带不了,青州军谁都不认就认曹操。
后来统一北方后,地盘大了,有实力了,他倒是想不亲征,他也会让张辽都督张郃收拾一些地方割据势力。
但是面对诸侯级势力,除了夏侯渊,其他人出征的效果都不太理想。
给夏侯惇配置明星阵容,督于禁、李典,出征新野县令刘备,以为是吊打,结果被刘备吊打。刘备再次证明了自己除了曹操曹仁,曹操阵营的其他人都拿他没什么办法。
其实夏侯惇的水平并没有很多人认为的那么差,兖州事变的时候夏侯惇发挥的还是不错的,主动放弃濮阳,带领部队轻装进驻鄄城,并平息了叛乱,守住了曹操和军队的家属。如果鄄城失守曹操就彻底没有翻盘的希望了。
赤壁之后,南线曹军的总指挥权就给到了曹仁,配置的也算全明星阵容,之后曹仁跟孙刘联军鏖战一年率军向北转进,曹仁第一次证明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诸侯级统帅。
211年曹操西征关中,曹仁为安西将军,督领诸将拒守潼关,又从征孙权。推测曹仁的本部军队在南郡攻防战中损失比较严重,已经无法独立支撑起一个战略方向。
所以曹操在这个期间带着曹仁西征和南征,有意让曹仁借着从征的机会恢复下实力,经过这两役曹仁之前损失的本部人马恢复的差不多了。
208年到213年,襄阳郡太守乐进(曹魏将实控的南郡、南阳郡重组成襄阳郡)取代曹仁成为曹魏南线实质的总负责人。
根据史书记载,乐进这五年在荆州方向各种花式破关羽,之后就胜利转进合肥前进要塞。扬州州治寿春,九江郡郡治也是寿春。屯军合肥说明既不是刺史也不是太守,只有军职。张辽、李典、乐进三个将军的军队加起来7000多人,东汉军制,一个军5000人,杂号将军统帅1-2个军,就是5000到1万人。张辽本部没经受过什么特别大的损失,应该还是5000人左右,乐进的部队只剩一部。
五年多次“吊打”关羽的乐进也因种种不明原因证明了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诸侯级统帅,军旅生涯停留在独立领军的将军而不是一个方向的总指挥。
夏侯渊,非但不是一介武夫反而是不可多得的诸侯级统帅,211年就开始都督徐晃,稳定并州太原,212-214年在陇右吊打关中各路军阀。基本平定了关中地区,升征西将军后,都督张郃、徐晃迎击刘备。
218年的汉中争夺战,刘备带过来的是全明星阵容,蜀汉基本上全民皆兵,除了关羽之外所有将军都到了,夏侯渊跟刘备打的有来有回,刘备被迫上定军山。
上定军山是一个双刃剑,一方面可以对夏侯渊大营进行高屋建瓴的打击,另一方面也极大的增加了己方后勤的负担,需要山地运量,并且自己的补给线也暴露在夏侯渊的正面。
夏侯渊的意外阵亡,张郃表示说这活不干不了。曹操又被迫亲征,因为他清楚,除了自己之外阵营中没人是刘备的对手,如果任由刘备发挥,不仅汉中要丢,汉中的曹军也会全军覆没,那么西线就彻底崩了,刘备可能一路打到函谷关。
无论是带回汉中曹军主力,还是放弃汉中构筑三辅抗刘防线,曹操都必须亲征。
有些人说张郃可以独立领军,首先张郃一直被督,不是被张辽督就是被夏侯渊督,没证明过自己独领一军的能力,独立领军作战的时候又被张飞打成了铁人五项冠军。
徐晃跟张郃一样,各种被督,曹仁第一次驻防江陵的时候徐晃就被曹仁督,除了从征曹操就是在荆州南阳、豫州汝南驻扎,除了荆北会战的时候,虽然徐晃依然被曹仁督,但是因为督他的曹仁被困在樊城,沟通不畅,才可以相对自由的发挥。
218-219年,从211年就蛰伏了7年的曹仁被重新启用,任命为征南将军,讨伐关羽,第二次成为南线曹军总指挥。也是曹魏第三任南线总指挥。
曹操给曹仁配套的阵容不能说全明星也是把能拿的出手的骁将都配置给了南征。
汝南太守满宠(2次在合肥击败孙权)、立义将军庞德、平狄将军吕常、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等等。
之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曹天人被关羽打的岌岌可危,曹操也被迫亲率大军从长安回师洛阳,亲自指挥救援樊城,不久病逝。
综合来说,曹军缺乏独当一面,可以进行战役统筹的人才,只有曹操自己上。有战役统筹能力的,刘备军有关羽、诸葛亮,孙权手下有周瑜、陆逊。曹操也曾试图把军队交给部下独当一面,但是奈何手下最优秀的将领战绩都不太靠谱。
自古有能力的统帅都是亲征[得瑟]曹操虽是一代奸雄,但其综合能力在孙权刘备之上。敢于亲征的人才有机会统一天下,比如李世民,成吉思汗[笑着哭]
局部战争一般都是防御性质比较多,有方面军司令坐镇,这个水准人才比较多,曹仁,两夏侯,张辽,田豫,后期需要曹老板亲自下场一般都是进攻性质,这种仗考验统帅水平,有这水平的宗族大将也就夏侯渊一位离不开岗位,曹仁和夏侯惇能安安稳稳的守住荆北和扬州前线就算有功,曹老板的黄须儿挺可惜,生不逢时,还要特别介绍下曹仁将军,赤壁后丢了江陵,不是满宠进言荆北一带差点被关羽拿下,期间逼反宛成后又围攻屠城,最后兵败濡须口病死。
当年朱棣货真价实的君主不照样次次亲政……只要自己的地位不那么名正言顺总想干点什么证明自己
因为刘备的叛变!有前车之鉴
没有不常常亲征的开国君主,没有不常常亲自带队解决问题的富一代。。。一则因为带队开拓者需要威望,二者一把手带队受到掣肘最少,动用资源最多,能发挥部队近100%的能力[并不简单]
没这种感觉,一直都觉得曹魏人才济济的。看完内容又觉得有道理
全篇都分析的很到位,但曹仁其实还是很靠谱的,襄樊但凡换一个守,都得没。
有统帅能力的君主亲征自然多,比如曹操李世民。统帅能力不足但任用人能力强的则任用大将统帅,比如刘邦。自己能统兵手下又能统兵的则都可以,比如朱元璋,中后期的李世民。
想当年朱祁镇御驾亲征瓦剌,结果全军覆没,自己还被生俘!痛哉 痛哉..............[得瑟]
曹魏军权在曹氏宗亲手里,五子基本就是被各种督。于禁难得一次独立督七军结果来了个全军覆没,东线张八百合肥兵也不多
曹操是君主?没啥写的吧
刘备,关羽,他都想收来当元帅,可是他看错了,
曹操啥时候成君主了?
横扫天下的如果不亲自出手靠手下连张飞的谋略都不如
纵观曹阿瞒一生,充其量就是个权臣,相当于皇帝,有皇帝之实,无皇帝之名。何来君主之说?
鲍信的墓在我们这里,孤零零一个大土堆……想当年也是一方大员,济北相
我就想说一个武将:乐进,因为他督襄阳时是一方统领,如果击破关羽那么在合肥就不会变成张辽下属,这个是矛盾的。而且在乐进督襄阳后,关羽好像也是把战线步步北移,直至最后攻打襄阳与樊城。所以乐进当时应该是被揍得本部兵马不够了才降职调去合肥。(都是一个与小编一样的科普的,具体名字不记得了,因为我真没去翻书)
像朱元璋就不用经常亲征,手下人才济济,能够独当一面的将领很多,平定南方之后就没有在亲征了。这可能和当时的设立的五军都督府有点关系。 同样还有开国君主,刘邦手下也是人才济济,但是都是野心勃勃之辈,韩信能够独当一面,但是军队被刘邦派的人盯得死死的。建国后异姓诸侯王各个造反,各个势力都还要自己去镇压。
曹操将和谋士多,帅才确实少
后代被保护的太好没办法带入真正的争雄之心,可能更多的是胜负心而不是你死我活的必胜心。就像秦始皇统一六国,而他后代却鱼肉臣民。
小编,给曹操提鞋不配!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曹操并不是总是亲征,例如夏侯渊闪击平定西凉
曹操一直是大将军从未称王 何来的君主?
阿满寻人妻乎[得瑟]
主要是手底下的将领能力挺.......嗯哪个.......。比起曹操来说还是有些差距,所以曹操只能御驾亲征。比如襄樊之战时曹操为什么不御驾亲征实在是年龄太大了(好像不久曹操就......)实在打不动了,都准备迁都了徐晃击退关羽,曹操竟然毫不吝啬的称之为吾之亚夫,我个人愚见徐晃其实比周亚夫还是.......有yi(一还是亿就看你们怎么理解)点点小差距的,但是曹操因为年龄实在打不动结果徐晃帮曹操击退关羽,曹操出于激励人心才会不吝赞美之词。
一帮饭桶[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一个是看战争对象和规模,另一个就是前期曹老板地少兵少,不亲征,主将带着兵跑了就全完了[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说白了曹操手下虽然有众多的武将和谋士,但缺少像周瑜 陆逊那样能够大规模指挥作战的统帅!
说真的,论统兵能力能够与曹操相抗衡的还真只有刘备,煮酒论英雄真的没错。不要说什么刘备火烧连营,曹操还火烧赤壁呢,张松更是喷的体无完肤,但是曹操统兵依旧是非常牛b的,刘备一开始如果有曹操的底子绝不会比曹操差,相反其他人根本达不到这种水平,什么诸葛司马孙策周瑜根本无法做到曹操刘备这种成绩[得瑟]
要么主太能,要么麾下不能,主亲征可以平衡功劳,有苗子可以亲拔聚拢人才,最重要就是没有地方势力的捣鬼,死于小人物的绊脚何其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