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海驿站与河间村名的故事

河间笑笑人生 2024-09-29 22:11:07
瀛海驿站与河间村名的故事

作者:赵华英

来源:2023年3月9日《沧州晚报》

明清时期,从南京到北京,有一条无比繁忙的驿路。隔十里一个驿铺,隔六七十里一个驿站,约两千四百华里路程。官商过往、车尘马迹,因古代驿站而兴起的发达交通网络,令人惊叹。在这条驿路上,有一个颇为有名的驿站——河间府瀛海驿。

下图,乾隆南巡路线里的河间府境。

瀛海驿原来在河间县衙西北,明代天顺七年(1463年),河间知府郝渊之重建瀛海驿,由知府亲自主持重建,可见驿站之重要性。清代初期,沿袭明制,在瀛海驿设立专门的“驿丞”,负责驿站中仪仗、车马、迎送之事,是个不入品的小官。到雍正年间,裁撤驿丞,由河间知县兼管驿站。

下图,乾隆《河间县志》中的“小汗铺”与前小汗、后小汗。

与瀛海驿站共同构成驿路网络的,是河间县境内的十处铺舍。在河间府衙前设有总铺,在城北的八里庄村、二十里铺村、三十里铺村,在城东的张西村、大使村、小寒村、小里村村、梁各庄村、景和村也分别设有铺舍,共有铺兵41名,每年支用白银246两。

铺舍基本是隔十里设一铺,从这些铺舍的设置,也可看出明清时期河间县对外的两条官道,向北的官道基本与现在的106国道平行,向东的官道则与今沧保公路平行,很多沿用至今的村名,如二十里铺等村,明显是因铺舍而兴起的。

那个时候,现在的保沧公路已经初出雏形,但沿路的村庄名字与现在略有不同:张西铺、大使铺、小寒铺、梁各庄铺……这些村,原来都是因为沿线给官方提供补给的驿铺而得名的!

清朝末年,随着洋务运动的推进,铁路、电报等新兴交通通讯工具出现,“驿路快马”——这一凝聚数千年历史的古老工具,也开始逐渐走进历史。

光绪二十二年(1896)三月,清政府建立国家邮政,传统的驿递系统并没有立刻停止,而是与邮局并存。直至宣统三年(1911)七月,开始裁撤驿站,归入邮政系统。

如今,只需手指轻轻一点,就可把信息发送至数千公里之外,令所有“八百里加急”的快马、兵丁都黯然失色。

可是,即便如此,我们还是会想起客来客往的瀛海驿站,那是纵贯南北东西的交通枢纽,更是古老的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见证。

0 阅读:0

河间笑笑人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