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不完美受害人》完美落幕,给观众留下了一个鼓舞人心的结局。
这部反映时代现实的电视剧,诚实且大胆地讲述了一个初入职场女孩在遭遇上司性侵后,艰难踏上维权之路的故事。她的遭遇引发了社会对所谓"灰色地带"的深思,事件的本质究竟是强制还是情愿?这成为剧中一个反复探讨的话题。
前期剧情塑造了人物的复杂性。受害女孩赵寻在指控和妥协之间摇摆,导致观众产生两极化看法。一部分人理解她的犹豫,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她在装无辜。
这恰恰凸显了《不完美受害人》的特色,它没有简单定性,而是深入探讨事件的本质,通过个体窘境反映权力关系下的人性本质。
经历种种曲折,最终正义得到伸张,受害者赵寻正名,主要人物也各自迎来结局。这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大快人心的理想主义结尾。从黑暗中见光,是对那些在维权路上奋力前行却屡屡受挫的"不完美受害人"的鼓励。
《不完美受害人》以真诚且尖锐的笔触,讲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故事,让人震憾又振奋。它留给观众的,不仅是正义的希望,也是对人性光明面的呼唤。林允饰演的赵寻,是一个在社会舆论眼中不太“完美”的受害者。
她面对上司的性骚扰,既没有强烈反抗,也没有明确拒绝。事后,她指控上司强奸,却在笔录中撒谎称当晚喝醉断片。这种矛盾的作为,让许多人觉得她是个心怀叵测的女人,先“勾引”男性,后来又“反咬一口”。
但这些过于审视受害者“动机”的目光,却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她作为员工,面对上司的性骚扰,其处境和心理是怎样的。一个弱势的职场女性,在权力不对等的劣势面前,自己的意志可能非常脆弱。她可能会在惊恐和迷茫中,作出种种不理智的选择。
所以我们不应简单地评判她的作为,而要设身处地地理解她的处境。只有正视加害者的不当行为,而非受害者的“不完美”,我们才能公正地审视这个故事。
对于成功这个反常规的加害者角色设定非常有意思。
刘奕君的正面形象,让观众很难将他与强奸犯联系起来。在公众眼里,强奸犯的印象往往是粗鲁。但成功作为上市公司董事长,风度翩翩,感觉不需要强迫任何人。这也是他自恋的想法,认为女性会为他的魅力倾倒。
但他错判了赵寻,没有意识到遇到的是有尊严的个体。这次平常的"猎艳",因此翻车。
林阚这个第三方视角,让观众逐步认识另一面复杂的赵寻。这种采用第三方视角带出另一主要人物内心的剧情设置,既丰富了人物性格,也让正邪对立更立体复杂,增强了剧情的吸引力。
《不完美受害人》这部剧,尽管只讲述了一个案件的来龙去脉,但却通过这个案件的众多关联,触及了很多重要的社会议题。
首先,29集的篇幅对一个案件的讲述显得有些冗长。但这恰恰体现出编剧想要表达的东西十分复杂。一个案件牵扯出的背后问题——人性的复杂面,利益体系的运作,网络暴力等等,都值得我们深思。
其次,尽管涉及面广,但编剧通过精心的结构安排,使故事推进清晰流畅。人物关系和变化都合乎逻辑。例如,主线是赵寻的性骚扰案,副线是米芒的家暴案,而串联两者的就是报案人尹声。林阚在帮助米芒时,也进一步理解了受害女性的心理,最终感化了尹声。
最后,两个案件的不同结局,也体现出人物选择的对应关系。勉强维稳的成功反而陷入困境,而放弃名利的林阚重建了秩序。这种结构安排明确了人物选择的意义所在。
《不完美受害人》通过一个案件的延伸探讨,把社会存在的种种弊端呈现出来,值得我们深思。
辛路这个角色也很有意思。她作为成功的妻子,事件发生后并没有选择视而不见,而是冷静面对,重新做回女强人,运用自己的职业素养帮助丈夫度过难关。
这一方面显示了女性的独立意识非常重要,哪怕名利双收,如果没有自己的事业,家庭也不会幸福。另一方面,她的冷静和理性,也是这部剧强调的一个特点,那就是通过不同人物的选择,展现社会的复杂性,引发观众思考。
可以说,这部剧重点不在于案件悬疑,而是通过人物命运的微妙变化,反映出不同立场群体在权力关系下的困境,从中看到社会的不同面相。它引发人对现实的思考和讨论,对当下社会现象的理解,这正是它的现实意义所在。
《不完美受害人》这部剧,在创作手法上似乎没有刻意追求所谓的“爽快感”,而是着眼于营造一种稳重厚重的质感。
它聚集了周迅、刘奕君、陈数、董洁等中生代演技派演员加盟,他们出色的演技呈现出人物内心的细微之处,不动声色间已是雷霆万钧。这种演员阵容选择,并非简单追求流量和热度。
尽管它的题材本身讨论度很高,但剧情节奏并不快速,也没有刻意迎合观众情绪,而是稳扎稳打地推进,追求一种质感。
从目前的关注和讨论情况看,它虽然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关注,但还未在全社会掀起广泛讨论,这说明这类题材剧要获得更高关注度还需进一步探索。但乐见的是,看过的观众多给出了较高评价,认为它触及了权力差异带来的认知差异这一现实问题。
所以,我们期待的不仅是影视作品中的“勇敢”,而是这种精神可以在更多人的现实生活中呈现出来。《不完美受害人》以其稳重的质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值得参考的创作模板。
里面那个钟楚红很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