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东北菜不行,而是东北菜太“刑”了。你以为的东北菜是小鸡炖蘑菇、酸菜汆白肉和乱炖?
原来东北菜能拿得出手的可真不是这些,郭德纲的《报菜名》听过吧?里面相当部分都是东北菜。
▲锅包肉,当地人读作“锅包又”
有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就这前三样儿,全吃过的人就不多。
1989年3月1日正式施行的《野生动物保护法》了解一下,后来吃过的,都在里面辛苦劳作呢。
中国首届厨王是东北的刘敬贤,凭借兰花熊掌一举夺冠,今天这道菜可能得简化成西兰花猪蹄,那怎么成为一个菜系?
▲兰花熊掌
现在大家熟知的小鸡炖蘑菇,原版是猴头炖飞龙。猴头不用多说,飞龙是一种叫花尾榛鸡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吃上一顿会让好几个人进去踩缝纫机。
后来厨师把花尾榛鸡换成了山鸡,再后来山鸡也成为另一种型号的缝纫机,无奈之下改成了小鸡。
▲花尾榛鸡
鼎鼎大名的地三鲜难道是土豆、茄子、辣椒?这有什么可鲜的?
原版可是东北虎、熊和梅花鹿,缝纫机冒烟呼呼的。
铁锅炖大鹅的原版也非常硬核,炖的是大雁。东北乱炖的原版则更“刑”了,食材乱不乱的不知道,但反正都整整齐齐的在国家动物保护的清单里。
现在那些野味儿也就剩婆婆丁了。
▲铁锅炖大鹅,一至冬天,大鹅身价都高了
另外,东北菜也就是从我国公路和铁路建设四通八达以来,才火遍各地的。
东北地处我国边陲,在白山黑水之间,一个山海关将他从整个中原文化隔离开来。
再加上当地森林茂密,冬天封山封河,交通不便,之前的传唱度并不高。
不像山东、江浙一带,水系发达,交通便利,入朝为官者甚多,顺便把自己的家乡菜也带到朝堂之上,较早受到大家的追捧。
▲夏天的大兴安岭
直到来自白山黑水的满清入了山海关,主政中原,这一现象才有所好转。
满清作为游猎民族,日常体力消耗较大,为了打猎方便,都是只吃早晚两顿饭。
所以对菜式的精致程度并没有太在意,重点在于量大、实惠、扛饿。
这一特点沿袭至今,形成了以炖煮和烧烤为主的东北菜模式,无论是菜名还是卖相,都和八大菜系的文化内核不太一样。
民国自东北王张作霖不幸被炸之后,真正能推广东北菜的大人物少之又少,后来少帅又被软禁,导致民国的东北菜比较衰落。
反观后来首先成为四大菜系的鲁菜、川菜、粤菜和淮扬菜,都和很多教材里的人物息息相关。
加之东北人豪爽的性格,适合喝酒交友,但不太适合服务业,也让东北菜的推广受到一定的阻碍。
东北菜包容性比较强,又受到西餐,尤其是俄餐的影响,和八大菜系专注自己特色的标准略有出入,所以并没有入围八大菜系。
但今天的东北菜已经火遍全球,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东北菜馆,是不是八大菜系并没那么重要,好吃实惠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