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老年,骨质疏松需警惕!这些迹象早知道,早预防是关键!

栗子科普 2024-10-23 18:02:57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骨骼不断经历着新陈代谢。这种变化在老年阶段尤为明显,骨质疏松悄然成为威胁健康的隐形杀手。许多人对此疾病认知不足,往往等到出现严重后果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它使骨骼变得脆弱,容易发生骨折。世界卫生组织将骨质疏松列为全球十大慢性疾病之一。

在中国,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骨质疏松患者数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据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调查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发病率高达50%以上。这一数字令人警醒,凸显了预防和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骨质疏松的征兆往往在日常生活中悄然显现。身高缩短是一个常见信号。正常情况下,人到中年后每十年身高会减少1-2厘米。如果发现身高缩短速度加快,每年降低超过2厘米,就要警惕骨质疏松的可能。

背部弯曲、驼背也是一个重要线索。骨质疏松会导致脊椎骨变形,使背部呈弓形,看起来像是驼背。此外,牙齿松动、脱落也可能与骨质疏松有关。牙槽骨是颌骨的一部分,同样会受到骨质疏松的影响。

骨折是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后果之一。轻微碰撞或跌倒就可能导致骨折,尤其是髋部、脊椎和手腕骨折最为常见。这些骨折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危及生命。研究表明,髋部骨折后一年内的死亡率高达20%。因此,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尽快就医进行骨密度检查,及时诊断和治疗。

从中医角度看,骨质疏松属于"骨痿"、"骨枯"、"骨痹"等范畴。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骨质疏松与肾虚密切相关。肾阳虚会导致骨骼失去温煦,肾阴虚则使骨骼失去滋养。此外,脾虚不能运化水谷精微以养骨,肝郁气滞影响气血运行,都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

预防骨质疏松,饮食调理是关键。增加钙的摄入是首要任务。每日建议摄入1000-1200毫克钙,主要来源包括牛奶、酸奶、豆制品等。维生素D对钙的吸收至关重要,适度晒太阳可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此外,适量补充蛋白质、维生素K等营养素也有助于骨骼健康。

运动是预防骨质疏松的有效手段。负重运动如步行、慢跑、打太极拳等可以刺激骨骼生长,增加骨密度。

力量训练如举重、弹力带练习等可以增强肌肉力量,保护骨骼。平衡训练如单腿站立、瑜伽等可以提高身体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风险。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和2-3次力量训练。

生活方式的调整同样重要。戒烟限酒是必要的,因为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加速骨量流失。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避免长期使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等。对于老年人来说,预防跌倒至关重要。可以通过改善家居环境,如安装扶手、使用防滑垫等措施来降低跌倒风险。

中医治疗骨质疏松强调辨证论治。对于肾阳虚型,可用右归丸、金匮肾气丸等温补肾阳;肾阴虚型可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滋补肾阴;脾肾两虚型可用归脾汤加减;肝肾亏虚型可用左归丸加减。同时,中医还重视外治法,如艾灸、推拿、中药熏蒸等,可以活血化瘀,通经活络。

西医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是常用的抗骨吸收药物,可以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量流失。

雌激素替代疗法对绝经后女性有一定效果,但需要权衡利弊。特立帕肽是一种骨形成促进剂,可以刺激成骨细胞活性,增加骨密度。非药物治疗包括营养支持、运动康复、物理治疗等。

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患者、家属和医疗团队的共同努力。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是关键,建议40岁以上女性和50岁以上男性每1-2年进行一次检查。对于高危人群,如绝经后女性、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等,检查频率可适当增加。

骨质疏松的预防应该从年轻时就开始。青少年时期是骨量积累的黄金期,此时应注意均衡饮食,保证钙的摄入,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成年后,应持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导致骨量流失的疾病和因素。

骨质疏松虽然是一种慢性疾病,但并非不可逆转。通过早期预防、及时诊断和规范治疗,完全可以控制病情进展,甚至逆转骨量流失。

这需要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遵医嘱坚持治疗,同时结合中西医优势,采取综合治疗策略。家人的支持和理解也至关重要,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身心挑战。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0 阅读:0

栗子科普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