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家满门忠烈:贺子珍三姐妹的不同命运,小妹被剜去双眼壮烈牺牲

历史小书生短视频 2024-01-13 10:08:40

您可以点击关注,并在本文下方留下您宝贵的评论和意见。您的每一份支持都会激励我更加努力地创作出更好的文章,希望您能够给我这个机会,同时也是对我文章的一种认可。

前言

1910年,毛主席在《呈父亲》诗中写过这样两句话:“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在延安“四八”烈士陵园里,为了中国革命事业牺牲的烈士们静静地躺在青松翠柏之间。在这里,有一位特殊的烈士。她就是毛泽东夫人贺子珍和毛泽覃夫人贺怡的母亲温吐秀。

在当年艰苦而又充满了危险的革命斗争中,温吐秀夫妇和孩子们一起参加了革命,一家人前赴后继,为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是真正的满门忠烈。

贺焕文夫妇从强烈反对到主动加入

贺家书香门第,是当地相当有名望的家族,有不少田地、房产。贺焕文从小便在学堂接受教育,努力勤奋,晚清时期当过官,担任过县长。

温吐秀从小也读过书,是个大家闺秀。嫁入贺家后,她将自己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家庭里,一家人过得还算幸福。尤其是在贺焕文担任县长期间。

然而,正直的贺焕文并不适合腐败不堪的晚清朝廷,他不愿与别人同流合污,更不愿虚与委蛇。因此,没过多久,贺焕文便被撤掉了官职,回到了老家永新县。

由于读过几年书,当过官,为了养活一家人,贺焕文便进入了县衙里当起了师爷,给打官司的人写状子。这也让他得罪了不少权贵,直接导致了他在后来被诬陷关进了大牢。

为了赎他出来,温吐秀将家中资产如数变卖,凑够了钱终于让贺焕文出了牢。这次无妄之灾也让贺家家道中落,没有了从前富裕的生活。

虽然家中经济条件大不如前,但贺焕文夫妇俩互敬互爱,四拼八凑租了个店铺,开了个茶馆,卖些饭菜,还简单收拾了几间房间供行人住宿。在动荡的岁月里,生意并不好做,贺家靠经营茶馆维持生计也变得十分艰难。

也正因为生活艰难,贺焕文夫妇才更要将自己的孩子们送去学堂读书,接受教育,希望他们能够学有所成,振兴贺家。

贺焕文和温吐秀共生育有5个子女。长子贺敏学长大后进入了永新禾川中学上学,并在此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革命。长女贺子珍和次女贺怡到了上学的年龄后,也吵闹着要上学读书,贺焕文夫妇又将两个女儿送入了学堂。他们想着:虽然生活辛苦,但孩子们愿意读书,便要送他们上学堂,日后也才能不辱贺家的书香门第。

然而,受大哥贺敏学和时代、思潮的影响,家中的孩子们却一个个走上了革命道路,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活动。

贺焕文夫妇知道孩子们在干这种危险的事情后,整日提心吊胆。起初,他们强行将孩子们关在家里,不让他们出去。面对父母的所作所为,孩子们则反抗得更加激烈。双方的矛盾越发激烈。

实际上,孩子们虽然讨厌父母将他们关起来的做法,但他们也很心疼父母。一天,贺子珍和妹妹贺怡找到父母,大家坐在一起后,贺子珍和贺怡两姐妹开始细细讲起了她们做的事情,以及为什么要革命。

贺焕文夫妇也都是有文化的人,更受到过土豪军阀的欺压,他们渐渐沉浸在了女儿的演讲中。并开始对革命持赞同和同情的态度。

后来,贺焕文夫妇不再关着孩子们,甚至还会向他们提供一些物资上的帮助。这也标志着贺焕文夫妇跟随子女逐渐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大肆杀害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在永新很有影响力的贺家一家人自然成为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首要目标。

贺焕文夫妇和女儿贺怡躲到了邻居家的柴房里,躲过了国民党的搜捕。随即,三人便投靠了一个在山里当和尚的亲戚,形势稳定后,贺怡便继续开展地下工作。

然而,贺家在永新的家却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占领,贺子珍跟随大哥贺敏学发起了农民暴动展开反抗,贺敏学也因此被逮捕入狱。尽管身在监狱,贺敏学始终没有放弃过斗争,他在狱中秘密组织起了党支部,继续在狱中开展革命斗争。

期间,贺家的小女儿贺仙圆因为给狱中传递情报,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并受到残忍虐待,被剜去了双眼,壮烈牺牲。

贺焕文夫妇得知小女儿被杀害的消息后,顿时痛哭不已,白发人送黑发人更叫人悲痛欲绝。

1931年,贺怡和毛泽东的弟弟毛泽覃结婚,贺焕文夫妇便在女婿领导的东固区委干一些杂活,为革命做贡献。

后来,中央红军转移实行长征,贺焕文夫妇和女儿女婿被留了下来,继续开展斗争。1935年,贺焕文夫妇和刚刚生下女儿的贺怡辗转来到了赣州,隐姓埋名住在了岗边排的“三保经堂”里,贺怡借着庙堂继续开展地下斗争。父亲贺焕文也经常帮忙传递消息。

抗日战争爆发后,贺怡离开了父母,来到抗日前线。贺焕文夫妇由于年事已高,继续留在岗边排。

1938年,贺焕文病逝,党组织送来100银元帮忙处理后事,由于当时正处于战乱,贺焕文的棺木暂时安置在了岗边排,用一块无条石作记号。直到1941年才修墓立碑。1955年,贺焕文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贺焕文逝世后,温吐秀北上去延安与女儿贺子珍和女儿毛泽东团聚。但当温吐秀来到延安时,贺子珍已经去往苏联接受治疗。毛主席安排好了岳母的一切生活。

1941年秋,温吐秀逝世,毛主席出钱处理后事,将她安葬在了延安北关的后山上。新中国成立后,温吐秀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1966年,时任福建省副省长的贺敏学询问延安地区的相关人员:“不知道我母亲温吐秀的坟墓现在还能不能找到了?”

延安方面这时才得知温吐秀安葬在延安,他们当即表示:“一定尽全力找到烈士的坟墓。”

于是,延安有关方面的工作人员经过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墓地,并将温吐秀的遗骸迁到了“四八”烈士陵园。

完成后,延安方面又联系贺敏学,同家属安排安葬事宜,但没有等到回复。直到1971年,贺敏学来到延安再次问起了母亲的情况。在相关人员的陪同下,温吐秀的陵墓才立了碑,上书“温吐秀烈士墓”。

1990年,“四八”烈士陵园迎来了改造建设,要建设纪念塔。当时,温吐秀烈士的墓正好在原定规划的位置上,必须先将她的墓进行迁移。

温吐秀烈士墓迁移是一件大事,必须要同其家属商量,征得其同意。然而,由于贺敏学和贺子珍已经逝世,延安有关方面一直联系不上李敏,他们只能先一边施工,一边继续联系。

到1992年,温吐秀烈士的墓已经影响到了正常施工进度。然而,恰好这时李银桥夫妇来到延安瞻仰毛主席故居。有关方面的同志这才通过李银桥夫妇联系上了李敏。

李银桥夫妇回到北京后,当天下午便带着延安方面提供的一系列材料和照片来到了李敏家中,当时,李敏的丈夫孔令华恰好也在家里。

李敏夫妇俩看完资料后,当即回信:“感谢延安方面对烈士墓的保护,同意迁移,一切按照地委决定办理。”

就这样,温吐秀烈士的墓得到了妥善迁移,上面还镶嵌了一张温吐秀生前的照片。事情处理完毕后,延安方面又向李敏夫妇说明了情况。

2009年,有几位永新县贺氏的族人晚辈来到温吐秀墓前祭拜,贺氏族人在墓前深情地说道:“祖奶奶,家里人来看您了。”

永新贺氏为新中国的革命事业先后牺牲了十几口人,贺焕文烈士的墓还远在赣州,夫妇俩死后也没有团聚,令人遗憾。

然而,正如毛主席曾写下的那句诗“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虽然赣州和延安距离遥远,但两地的青山绿水将永远守护着烈士的忠魂。

贺家孩子们坎坷的成长之路

贺家长子贺敏学出生于1904年,是一个富家子弟,后来毅然踏上了革命道路。在中国的革命事业中,贺敏学先后立下了赫赫功劳,毛主席夸赞他是“武装暴动第一、上井冈第一、渡长江第一”。

1925年,怀着救国救民之心的贺敏学考入了军官子弟学校,并加入了国民党参加了北伐战争。然而,贺敏学逐渐发现了国民党内的各种弊病,心中开始产生不满。

1927年,国民党背叛革命后,大革命陷入低潮,白色恐怖顿时弥漫全国,在这一形势下,贺敏学坚决“转党”,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展现出了身为一名共产党员的魄力。

不久后,贺敏学便领导了永新暴动,为了将革命的火种扼杀在摇篮中,国民党反动派出动大量兵力对永新的农民武装展开围剿。

为了保存革命力量,贺敏学和妹妹贺子珍带着一部分武装力量上了井冈山。这样的选择是贺敏学经过深思熟虑后作出的,贺敏学指出:

“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保存力量,分开行动,不致目标过大;另一方面是如果一处革命遭到了挫折,另一处的同志也能够不受影响继续战斗。”

就这样,贺敏学带着妹妹贺子珍和一部分武装力量上了井冈山。由于贺家已经成为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眼中钉,弟弟贺敏仁机智地逃过了追捕,上了井冈山,父母则在妹妹贺怡的带领下迅速逃走。但被寄放在了亲戚家的小妹贺仙圆却惨遭国民党杀害,死时还不到十岁。国民党反动派连一个不到十岁的小孩都不放过,着实惨无人道。

贺家一家四处逃散躲避后,国民党还发布了缉拿贺敏学三兄妹和其父母的告示,并悬赏两万银圆。

贺敏学上了井冈山后,积极同这里土生土长的袁文才、王佐进行思想上的交流,特别交代贺子珍要关注袁文才的思想动向,并进行引导。

后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也来到了井冈山上,在这一过程中,贺敏学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正因为有他在中间做桥梁,毛泽东率领的部队才能够在这里立足。

此后,贺敏学便投入到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中,在五次反“围剿”作战中,贺敏学又转战中央苏区这一带,为保护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央红军实施战略转移后,贺敏学又奉命留下来继续开展斗争,此后三年,他指挥队员开展了游击作战。

解放战争爆发后,贺敏学又参加了多次重大战役,立下了赫赫战功。尤其在渡江战役中,他提出的派出侦察分队先行渡江查探敌情的方案,为渡江战役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

新中国成立后,贺敏学又前往大西北参加国家建设,后又南下福建发展工业。在职期间,贺敏学始终坚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十分清廉,低调不已。

1988年4月26日,贺敏学在福州病逝,享年84岁。我党失去了这样一位好干部、好党员。

贺敏学的妹妹贺子珍,是井冈山的第一位女红军,她在革命的狂风骤雨中逐渐成长为了一名成熟的女战士。

1928年5月,贺子珍跟同样上了井冈山的毛泽东结婚,自此,两人一起度过了十年的婚姻生活。这十年,他们一起经历了政治上的风雨坎坷,又一起经历了生活上的苦难。尽管这十年是充满苦难的十年,是毛泽东政治生涯中最艰难的十年,但同样也是贺子珍最为灿烂热烈的年华。

1934年,毛泽东和贺子珍随主力红军踏上了长征之路,长征途中,为了救下伤员,贺子珍身受重伤,倒在血泊之中。

经过一番检查,医生发现贺子珍身上中了17块弹片,在一番抢救后,才将她从死神手中抢了回来。此后,在伤势稳定后,贺子珍便凭借自己强大的意志力走完了这条漫漫长征路。

除了战争带来的伤痛,贺子珍还经历了丧子之痛,在恶劣的战争环境中,贺子珍忍受着同儿女生离死别的痛苦,这给她的精神也带来了极大的创伤。

这一时期,毛泽东和贺子珍携手荣辱与共,一起舔舐伤口,他们的感情也在艰难的战争环境中开出了花,感情更加深厚。

然而,1937年,贺子珍却选择远走苏联,对此,毛主席曾多次挽留,但最终无果。当时,贺子珍是怀着孕走的,因此,刚到苏联不久,她便生下了一个儿子。不幸的是,儿子在六个月时夭折。贺子珍再次经历了失去孩子的痛苦。

1939年,毛主席给贺子珍写去一封信,并在信中表达了结束婚姻关系的心意。这给贺子珍带来了不小的刺激。

不过,由于这个时候毛岸英和毛岸青也在苏联上学,她便将精力放到了照顾孩子的生活上。1941年底,毛主席又将两人的女儿娇娇送到了苏联陪伴贺子珍。就这样,在异国他乡,贺子珍和三个孩子生活在一起,这给她带来了心灵上的慰藉。

1947年,贺子珍带着李敏回到了阔别多年的祖国,女儿李敏在后来成为了她和毛主席之间沟通的桥梁。

1959年,贺子珍和毛主席在分别22年后,第一次见到了面,这也成为了两人此后的唯一一次见面。

1984年4月19日,贺子珍在上海病逝,她的骨灰被放在了八宝山革命公墓。

贺子珍的妹妹贺怡跟毛主席的弟弟毛泽覃结为了革命伉俪,但不幸的是,毛泽覃于1935年壮烈牺牲,只留下了贺怡继续参加革命斗争。

1934年,由于红军主力转移,毛泽东和贺子珍的儿子毛毛留给贺怡和毛泽覃照顾。毛毛被毛泽覃秘密送到了一个警卫员的家里。然而,随着毛泽覃的牺牲,毛毛也从此下落不明。从此,找到毛毛成为了贺怡的执念。

新中国成立后,贺怡在听说了毛毛的一些消息后,急忙乘车寻找,却不料途中发生了车祸,当场死亡。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2 阅读:301

历史小书生短视频

简介:听小书生讲述不一样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