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野史更生猛,比正史更出格

我是历史其实挺有趣 2023-12-05 13:45:32

(唐高祖 李渊)

李渊出生的时候,紫气充满房间,奇光照夜如昼,那是相当的不一般。

这个说法,见于《旧唐书》,是正史,但很显然有些牵强附会。

中国历史上的这些皇帝但凡出生,似乎都得玩点花活,某皇帝出生打雷,某皇帝出生闪电,某皇帝出生是风雨大作,某皇帝出生有绕着柱子的金龙。

好家伙,赶上天气预报了。

反正一切的一切都是在告诉你,这个人,他和别人不一样。

当然了,李渊这位仁兄,他好像跟别人还真有点不同的地方。

李渊年轻的时候,隋朝有个算卦大能,也就是知名相士,名字叫做史世良,李渊在街上溜达,就让这个史世良给看见了,史世良一看到李渊,心说话可不得了啊,立刻拉住李渊说,兄弟,你这个人天庭饱满是骨骼惊奇,以后一定能成就一番大事儿,说不定就能当皇帝,所以你未来要自爱,要自重,要好好的努力,千万不能自暴自弃啊。

算卦的都喜欢说吉利话,但问题是,史世良他说吉利话,他不收钱。

史世良把李渊说的是心花怒放,他自此之后果然是相当努力,还成了北周上柱国窦毅的女婿。

上柱国,这是大官,这位大官有个女儿,到了该出嫁的年龄,窦毅一寻思,自己是朝廷要员,自己这女儿是宝贝疙瘩,那肯定是不能随便就找个人嫁了,必须要精挑细选。

于是,窦毅干脆在自己家门口摆起擂台,公开招募自己的女婿。

他招募自己女婿的方式很有意思,那就是他找来两个屏风,然后在屏风上各画了一只惟妙惟肖的孔雀,然后贴出告示,表示谁想要娶我女儿没有问题,但是前提是,你们必须武艺过人,谁要是能两百米开外射出两箭,分别射中我这屏风上两只孔雀的眼睛,我就把女儿嫁给谁。

(窦毅)

朋友们,虽然说这是固定的靶子,但是问题是,这两百里开外,还要在短时间内先后命中两个靶心,这实在是很难的一件事情。

所以,擂台开了三五天,来尝试的公子哥们是不计其数,却没有一个人能够办到。

只有这个李渊,拉弓搭箭,两箭射中各自十环,直接就当上了窦毅的乘龙快婿。

治乱兴衰,时间来到隋炀帝大业十三年,这个时候的李渊,俨然是已经入了士林,成为了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兼任太原留守,晋阳宫监,这三个官职加起来,等于是把山西当地的军政民大权一把抓,李渊实际上就成了山西地区的最高领导。

李渊这个人,年轻的时候相士说他能干大事儿,他又早早的做过乘龙快婿,所以他志向是有的,但是他没有什么热情。

他成为山西的封疆大吏的时候,隋末农民起义的浪潮已经席卷了全国。

隋炀帝这个人,他父亲杨坚临死之前给他留下了俩王四个二,隋炀帝杨广非要拆成一个一个的出,结果他一顿骚操作,这个曾经盛况空前的大隋帝国俨然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

你说隋炀帝他是昏君吗,他当然是昏君,不仅昏庸,而且残暴,他本人骄奢淫逸,行为浮华放浪,花钱大手大脚,用兵空耗国力,他频繁的对制度进行改革,对外发动战争,以至于是天胡开局,输牌收尾。

但是,隋炀帝虽然昏庸残暴,可他的智力却并不低,而且他当皇帝的时候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要打造属于如他国号一般的“大业”。

理想壮大梦想宏伟,所以着急实现这可以理解,但是杨广的步子走的太快太急了。

治大国若烹小鲜,所谓小鲜,指的就是鱼。

(隋炀帝 杨广)

如果你要烹饪好一条鱼,那么你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能猛烈的,频繁的翻动它,因为鱼肉娇嫩,你动作太大,很容易就会把鱼肉给弄碎。

而治理国家,和烹饪鱼肉,其实是一个道理,君王治理国家,不能动辄折腾百姓,如果你过分的折腾,就会导致国家层面的制度崩溃。

李渊在山西的时候,他对内平定农民起义,对外则拉拢乡绅豪杰,进一步壮大自己的势力,他知道天下将乱,无论自己于公于私,都应该早做准备。

隋朝如果没灭亡,杀人成性的隋炀帝也难保不把屠刀架到自己这个表兄弟的头上,隋朝如果灭亡了,那么农民如果起义,他们一定第一个冲进府衙,拿自己这个朝廷命官的人头来祭旗。

除此之外,李渊似乎没有想过自己当皇帝这件事儿,或者说他即便是想过,他也有很多顾虑。

由于他儿子李世民的功绩太过璀璨,以至于反倒把李渊这个人的能力给掩盖了。

其实,李渊也是个很厉害的人。

他是个极为优秀的政治家,只不过由于后来当皇帝的时候在位时间太短,所以存在感有点低。

而且,李渊当皇帝的时候,他正好是夹在了历史上最著名的两个皇帝之间。

(唐太宗 李世民)

他表兄弟隋炀帝杨广,功过是非难定论,他儿子唐太宗李世民,又是妥妥的千古一帝,他就像是明朝的隆庆皇帝朱载坖一样,在位时间短,尽管干出了隆庆开关和隆庆和议这样的大事儿,又善于用人,徐阶高拱张居正这样的人才在他的时代里更是大放异彩,但是由于他父亲嘉靖是电视剧红人,儿子万历在位时间最长,所以隆庆反而极容易被忽略。

而且,他儿子唐太宗李世民对他也不是很厚道。

李渊在山西太原犹豫不定的时候,他那比他拥有更大梦想的儿子李世民有事没事就劝父亲起兵,劝父亲建功立业,李渊犹犹豫豫,虽然他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但问题是,李渊有舆论上的压力和心魔依附。

隋末乱世,其实这个世道下的人们往往在十多岁就已经死去了。

天灾频繁,土地不能耕种,人祸频至,家业不得安宁。

他们只是活着,单调无聊的活着,像李渊这种高干子弟,从十多岁之后登上他人生的这一巅峰时,他就成了他自己的影子。

如果他不做出改变,那么他的余生只不过是在重复自己此前的生活。

日复一日花落去,年复一年风在吹。

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从鲜活的生命变成一撮黄土。

你的思想,你的感情,你的生活,在本质上将不会有任何的变化,然后随着这个庞大的大隋帝国一同坠落。

可问题是,李渊他真的追求这样的生活吗?

他真的甘心吗?

他和隋炀帝杨广是表兄弟,他害怕受到天下人的非议,他害怕自己被人指指点点,他畏惧史笔如铁,所以他一直很忐忑。

(晋阳宫)‍

李渊犹犹豫豫,李世民干脆联合几个幕僚,从晋阳宫(隋炀帝出门旅游扩建的行宫)里找了几个宫女,趁着李渊酒醉服侍李渊,宫女不是妃子,但是宫女也属于是皇帝的私有财产,李渊是个大臣,他和这些宫女发生关系,一经宣扬,那就等于是犯了死罪。

逼到这份上,不反,那也得反了。

起兵反抗隋朝统治的时候,李渊已经五十岁。

在这个从起兵到建立唐朝的过程中,李渊的俩儿子出力最多,一个是长子李建成,一个是次子李世民。

比较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功过,其实不太容易,因为李建成的工作方向是政治类的,制度类的,后勤类的,而李世民主要负责正面战场的工作。

他们都出力,但是他们没有可比性。

对李渊来说,这俩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他既要倚重又要提防,李建成是长子,如果自己得了天下,依礼制也好,依传统也好,总要把他立为储君,但是次子李世民刀口舔血,为自己拼搏天下,自己也总要对他有所优待。

所以李渊在战时还曾经向李世民许诺,以后天下打下来,让你来做皇帝。

这个话,李渊只是随便说说,就好像吃饭喝酒的时候,酒桌上的话一样。

酒桌上的话能信吗?当然不能信,但是李渊信誓旦旦,李世民很明显是当真了。

这样的事情,在后世也有很多,朱棣搞靖难之役的时候,长子朱高炽留守北平,而次子朱高煦则随军作战,立下无数功劳,有好几次还救朱棣于危难之中,朱棣时常就对朱高煦说,你大哥身体不好,你要多多努力啊。

朱棣当然也只是随便说说,但是正如李世民一样,朱高煦也当真了。

然而,君王的许诺就如同不能兑现的空头支票,能不能兑现,要银行说了算。

唐朝建立之后,李渊早就把这茬给忘记了,他册立李建成为太子之后,李世民有没有痛哭不知道,但他生气愤怒是肯定的,不然也就不会发动玄武门之变了。

(玄武门之变)

亲手了结了兄弟们的性命,掌握了整个大唐的命脉之后,李世民换下带血的盔甲,穿上干净的衣服,又去拜见了父亲李渊一次。

他拜见李渊的时候,没有对父亲施加压力,也没有把刀架在脖子上逼父亲让位,而是跪在父亲的面前,抱头痛哭,倾诉委屈的眼泪。

这不是鳄鱼的泪水,这是帝王父子之间,最后的温情。

木已成舟是覆水难收,李渊成了太上皇,李世民成为了新帝。

而关于李渊这大半辈子的功绩,似乎有意无意的被儿子李世民所掩盖了。

不掩盖父亲的功绩,李世民的道路,又要如何走下去呢?

五十岁举起大旗,他曾经虚心纳谏,广泛的招揽义士,他宽刑省狱,还制定了《武德律》。

他发展农业,厉行节约,平时也不好浮华,他进行币制改革,发展文化教育,他干了很多很多的工作。

在作者看来,李渊不失为一个雄心壮志而且很有活力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那些战争,那些胜利,那些荣耀,仿佛如过眼云烟,轻飘飘的就过去了。

他搬出了太极宫,在那里度过了最后的时光。

列子说,礼无常是,事无常非,回首自己这一生,自己究竟是做对了,还是做错了呢?

其实,在人生中的最后一段时光里,李渊不用自怨自艾。

作为一个皇帝,甚至说作为一个开国皇帝,他是合格的,而作为一个父亲,他同样也是令人满意的。

当年他犹豫不能起兵时害怕史笔如铁,但论语又说,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不用害怕史笔如铁,因为正是史笔如铁,所以史笔,终将如铁。

13 阅读:5762
评论列表
  • 2023-12-06 20:40

    《大唐创业起居注笺证(附壶关录)》(唐)温大雅 / (唐)韩昱。 还原一个“真实”的开国之君李渊。[点赞]

  • 2023-12-23 08:08

    生扯。光说他当上窦毅的女婿,好像出身贫寒,靠自己努力得来似的。怎么不说他自己也是关陇贵族,他妈还是独孤氐。而且这货最不是东西的一次,是把自己儿子卖了。临造反时,送信让李大李二李三跑路,为了稳住杨广,没告诉小儿子,结果这头造反,那面小儿子让杨广砍了。

  • 2024-01-20 23:47

    两百里开外?牛逼啊

  • 2023-12-06 09:31

    写得好,佩服佩服…

我是历史其实挺有趣

简介:趣说历史,带你看点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