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满江红》,岳飞抗金到底是抵御外敌,还是中华民族内战?

生远谈历史 2023-02-22 10:24:17

提及宋,似乎人们的印象中,它一直是繁荣富足、文华兴盛,商品贸易、宴饮娱乐、勾栏瓦舍,独步于历史长河的一个朝代,然而在对外作战的,似乎一直处于劣势,总归有些柔弱。

就连帝王收拢权利的过程中,不同于以往很多朝代,血腥的狡兔死走狗烹,反而是诸如杯酒释兵权的平稳过渡。然而真是如此吗?

起于战火

宋,共历十八帝,国祚三百一十九年,分北宋、南宋。

这个平息了五代十国的纷火战乱,于陈桥上一袭黄袍建立的王朝,似乎一直在征战。

自963年开始,一扫之前残余的割据势力,先后平定武平、后蜀、南汉、南唐以及北汉,基本上完成了一统山河。

然而统一后的北宋,并没有迎来人们期待已久的和平,接踵而至的便是旷日持久的宋辽之战,长达25年的战斗,给双方都带来了巨大的伤亡与损失。

尤其是在后期的澶州,已然成为整个战局的中心:辽将萧挞凛中伏身死,劳师远征再加上主将身亡,自是军心摇动;而当时的宋军也是接连苦战,就连真宗也不得不亲自上阵督战,一旦澶州被破,东京再无坚城可守,江山社稷的倾覆,就在旦夕之间。

战争走到了这一步,彼此都心生退意,也因此促进了“澶渊之盟”的诞生,该盟约的产生有其客观因素,也有主观上双方意愿的促成。

自此宋辽约定为兄弟之国,宋朝每年向辽提供岁币,并且两国边境设置榷场,开展商品贸易。

这样的和议,总算给当时已经捉襟见肘的宋朝国库以及满朝文武,松了一口气,旷日持久的战争平息,接下来总算有一些时间可以留下来舔舐伤口。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起源于白山黑水间“青牛白马”辽国的契丹人,哪见过这样的花花世界?

在与宋朝的交流中,在排除掉军事领域外,各方面都处于劣势,不论是政治礼乐、文化文学、娱乐方式,都深受南方的宋朝影响,尤其是在商品贸易中,很多时候处于逆差状态。

上至契丹皇亲,下至平民百姓,一些来自南方宋朝的各种小玩意,诸如瓷器、丝绸、香料等都享誉上京,而奢侈品消费更是进入了契丹人的日常,他们开始学习南方宋人的宴饮、各种享乐生活方式。

而宋朝每年的岁币,以另外一个角度,商贾行货的方式找补了回来。双方竟然以这样的奇妙的方式,相处了下来。

然而好景不长,仁宗景祐五年,战争又又又发生了,这一次是战争更为旷日持久,也更为惨烈,大小战役不下百次,它就是宋与西夏的战斗。

这场战斗一直持续到了北宋为金所灭,前后历经五位帝王,分别是仁宗、英宗、神宗、哲宗、以及宋徽宗。

综上,可以看到,北宋的一生可谓是相当坎坷,不停地在对外作战,而多年的战争,也使得很多地区民生凋敝、再加之天灾地劫、水旱蝗灾,起义之师不断;

而另一方面,诸如东京等富庶地区,又承平日久,经济高度繁盛,勾栏瓦舍、娱乐吃食应有尽有,尤其每逢佳节,诸如春日、上元,更是人间盛景,奢华享乐、浮夸之风盛行,上下层的割裂,清醒之士与蒙昧之人何其多也?

中原之地,犹如夜空烟花般绚烂光彩夺目,而在边关之地,灯火照不到苦寒之地,爬冰卧雪的女真人,不堪辽人的压榨,开始奋起反抗,自杀死第一个契丹人的时候,他们便已经无路可退,开始了席卷天下之路,也因此造下了无边杀孽。

满江红·血之红

满江红,词牌名,双调九十三字,愁肠百结、心有郁气,多悲愤之言。

这一点,岳飞笔下的《满江红·怒发冲冠》,体现的尤其明显,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缘何如此,他的下文也有所交代,那便是靖康耻,犹未雪。

公元1124年(金天会三年)十月,金军南下,完颜吴乞买兼领都元帅,完颜撒改长子宗翰兼左副元帅先锋,完颜希尹为元帅右监军,两路兵马自西京而出,气势汹汹犹如饿狼噬向身侧的大宋王朝。

而在此之前,女真人一开始对于南方的宋朝,是带着好奇、探究、神秘,以及夹杂着几分尊敬来看待的,也因此在天辅四年(1120年),完颜阿骨打与宋朝订立盟约,协同攻辽。

然而在之后的作战中,宋在与辽作战中,作战不力姑且不论,暗地里还收拢辽国降将,同时小动作不断,意图拉拢女真将领,最后还提出了赎买燕云的计划,而女真也欣然应允,城中财货、人口掳掠一空,徒留几座空城。

即便这样,当时的大宋朝臣依然喜出望外,都在兴奋地高呼,多少年的野望终于实现,燕云之地再次纳入大宋版图。

殊不知,这样的情形,落在了女真人的眼中是何等地可笑?打仗的时候一触即溃,城是我们破的,你们居然想到买?空城都甘之如饴,都能接受?还背后搞小动作。

女真满万不可敌,连辽国都被灭掉,宋军自然不在话下。

于是,在初步击溃辽国的女真,打完了辽国boss,还想刷个大宋副本。

于是兵分两路,攻向南方,事实上,战局也如众人预料无二,女真一路南下,兵锋无人可挡,连克朔、武、代、忻四州,所过之处,城破皆死。

直到遇到了太原城,这块硬骨头,女真侵略如火的攻势才稍稍减缓,"寿阳城小,而百姓死守,凡三受攻,而金众万人竟不能拔。"

接下来银术可继续围困太原,粘罕亲率西路军预计汇合东路军,进攻汴梁。

然而此时的宋钦宗,却不顾还在与金军殊死作战的太原军民,想要割太原、中山、河间三城,外加大量财货、人口以求女真退兵。

这样的决议自然是遭到有识之士的反对,但割地的诏书最终还是送到了太原。

其后孙翊、折可求、种师中等将领,数次出兵援救太原,却未能如愿,反而损兵折将,种师中战死,这样的结局,也揭示了汴梁的凄凉后果。

在太原被围困八月后,城中粮草皆无,饿殍遍地,失陷后,满城尽皆死战,女真为泄愤,屠城、踏死者为泥。

然而女真也付出了不菲的代价,"乃攻平定军,欲据井陉,往攻之,丧士三千人。""与斡离不,兵合攻之,亦丧万人,而拔之"。

而大宋汴京也迎来了属于它的终焉,天会四年,金东西两路军破城。人们往往所熟知的是徽钦二帝以及宗室、大臣三千余人被掳掠,北上金国,帝后“露上体,披羊裘”。

《开封府状》载:“选纳妃嫔八十三人,王妃二十四人,帝姬、公主二十二人,人准金一千锭,得金一十三万四千锭,内帝妃五人倍益。嫔御九十八人,王妾二十八人,宗姬五十二人,御女七十八人,近支宗姬一百九十五人,人准金五百锭,得金二十二万五千五百锭。”

曾经高高在上的金枝玉叶,成了明码标价的货物,而这还是得了身份所利,而那些普通老百姓、平民女子更是苦不堪言,《呻吟语》载:“被掠者日以泪洗面,虏酋皆拥妇女,恣酒肉,弄管弦,喜乐无极。”

在被掳掠北上的人潮中,一路走来,一路尸骸,而那些城破后留在原地的可怜人们,面对被搜刮一空的汴京,面对着的是接下来严冬、饥寒以及瘟疫。

臣子恨、何时灭

面对着这样的惨剧,即便如今再看这段历史,依然心中充满郁气,更别提当时流离失所的宋朝臣民,也因此在岳飞的脑海中,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便是他的愿之所在。

然而大宋官家已然南渡,偏安一隅的暂时稳妥,女真凶悍的战力也让不少人心有余悸,为躲避刀锋,皇帝甚至一度逃到海上。

可以看出,当时的主和派和官家,对女真是非常惊惧的,对自身的实力也是心知肚明,想要委曲求全地求得一线生机,这一点从官家写给女真的《致元帅书》可见一斑。

然而此时的大宋,却已经无路可退,女真的南下,搜山检海,所过之处,流血漂橹,一味地退避换来的只能是更凶残的杀戮,更锋利的屠刀,这一点岳飞看清楚了、宗泽也看清楚了,而有的人没看清楚。

岳飞自入宗泽麾下,辗转战斗于开封、开德府、曹州、定陶等地,连战皆捷,闯出了赫赫威名,甚至制定了北伐的计划,然而宗泽的离世,也使得这个计划胎死腹中,可惜了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至死都在高呼的“过河!”

而宗泽的离去,也使得岳飞的同路之人,越来越少,如果宗泽还在,秦桧、罗汝楫等人对岳飞的谋划,不会那样轻易达成。

女真攻势更加猛烈,官家从越州逃到明州,继而从明州乘船,星夜逃到海上避难,这样艰难的情况下,岳飞与韩世忠等将领依然取得了累累战功,韩世忠和女真于黄天荡交锋超过月余,成功牵制住金军水部。

岳飞得此良机,于清水亭大破金军,金兵横尸十五里;又过旬日,亲率数百骑,入敌阵,阵斩无数,建康得以收复。

女真席卷天下,无人敢缨其锋,然而岳家军在面对其时却多有获胜,建康的收复,彻底开启了岳家军的抗金之路。

最令人值得称道的是,岳家军军纪严明,作战勇猛却对百姓秋毫无犯,深得百姓爱戴。

此后几年间,岳飞转战千里,先后收复失陷的襄阳六郡、大破洞庭乱军,并着手接下来的北伐之事,时间就在战斗中不断推移。

然而金国也在这些年发生了变化,金太宗死后,完颜亶继承帝位,完颜宗翰掌军权日久,不断受到君权打压,金庭朝局也开始云波诡谲,充满了变数。

为稳定内部矛盾,金庭当局拟跟大宋官家,缔结合约,接下来便是众所周知的十二道金牌。

十二道金牌,道道班师,然而当时的岳飞已经攻克西京河南府,完颜兀术已然逃出开封,彻底收复中原似乎就在眼前,然而诏令的到来,让这一切,多年征战辛劳成为泡影。

外敌与内战

《宋史》记载:“飞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废于一旦。”,此后岳飞请辞,还曾在庐山闲居过一段时间,这样的结局,已然让人扼腕叹息,然而这似乎只是开始。

《宋史》:兀术遗桧书曰:“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桧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己必及祸,故力谋杀之。”

在秦桧等人的合力谋划下,张俊、万俟禼等人进行诬告,岳飞被押入大牢,此后以莫须有三字为由,以此定罪,一代英豪就此冤死。

岳飞死后,金人诸酋闻其死,酌酒相贺。而大宋官家呢,也如愿以偿,《绍兴和议》的签订,似乎就此稳固,可永葆其太平。

纵览岳飞之一生,无一不是在与女真侵略者作战,收复沦陷山河故地,这样的人,自然是抵御外敌的大英雄、大豪杰。

评价一位历史人物的时候,切记不要超脱其时代背景,以一种高高在上、上帝般的视角去看待问题,不同的时代都有着不同的烙印。

在这一点上,无字碑的留待后人评说,可以说是气象胸怀广博如此,不愧是千古女帝。

扯远了,话说回来,近日以来,电影《满江红》的爆火,使得人们再次将目光转向这段历史,许多人在看到女真、契丹时,总会将其以如今的视角代入,去重新审视这段历史。

有人在翻看地图时,会调侃道:原来异族竟是我自己,会想到这是民族内战。认识的依据,很多时候是由于,今日身之所在,乃古时的外族聚居之所。

然而时隔千年,在今天,已然完全统一,不分彼此。

形成这样的结果,自然离不开一次次的民族融合,这样的融合有的温和、有的血腥,诸如战争的波及、军队侵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来民族之间的冲突和交流,虽然这是十分血腥,但客观上却促进了各个民族文化、军事、政治各个领域之间的交流。

而像平稳一些的民族融合例子,在历史长河中数不胜数,十分经典的诸如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改革,从迁都、汉语、文字、服饰、习俗等各个角度全方面学习汉文化,十分积极地促进了民族融合。

而近一点的例子,如契丹“人皇王”耶律倍,作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长子,非常尊崇汉文化,主张契丹应该汉化,学习其相关的治国、文教等知识,而且他本人,史书称其为“聪敏好学,通阴阳、医药、箴灸之术、知音律、善画、工文章。”可以说是才华横溢。

而他本人,最终并未荣登大宝,可以说是历史的另外一个拐点,可以假设一下,如果耶律倍成为当时辽国的继承者,或许之后的历史会是另外一幅不一样的光景。

综上,民族之间的文化融合相当常见,而我们自秦汉时期,大一统的思想就已经根植,延绵在每一个朝代的兴替中,也因此,无论争斗如何,最终都是在相互包容、版图不断扩大,容纳己身,也才有了今天的泱泱华夏,各民族共聚一堂的场景。

0 阅读:4

生远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