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击败美国,所以“产能过剩”,耶伦说真话:美能补贴中国不行

袁周院长 2024-05-13 10:22:05

观察者网报道,近日,美国财长耶伦在接受美媒节目采访时,就中美经贸关系展开了讨论。这次讨论涉及最近一直很火热的话题,比如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尤其是新能源电动车产业上的所谓“产能过剩”问题。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次采访并不是以耶伦单方面指责中国在中美经贸上的“恶行”为主,更多看点反而是主持人对耶伦的提问和质疑,他表示美国制裁中国的新能源电动车,是不是美国在这些领域被中国打败了。耶伦的回答也是老调重弹,指责中国为新能源产业进行大额补贴,导致出现了竞争环境的不公平。

不过主持人明显不满意这个回答,因为从美国政府去年出台的《通胀削减法案》来看,美国对国内新能源电动车的补贴多达数十亿美元,难道美国政府不是在刻意营造不公平的竞争环境?

耶伦

在主持人逼问下,耶伦直接讲出了真话。她承认新能源产业是未来全世界最重要的发展领域之一,美国政府会通过大量补贴推动美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但是美国并不希望中国为这些产业提供补贴,因为这会导致美国企业破产。

言外之意,也就是美国政府的处事逻辑是自己能进行补贴,但中国就不行。所以从这里就能看出来,美国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的逻辑十分吊诡。承认新能源是未来人类共同的方向,也承认美国会对本国新能源产业进行补贴,并且认为这是不可缺少的投资,但是中国不能进行补贴,只因为中国已经处于领先状态,这不利于美国追赶和超越。

我们深度剖析美国政府的这一态度,本质上其实依旧是发展权与美国全球霸权对立的问题。中国早在10多年前就开始大规模投资新能源电动车产业,而美国和欧洲一直在传统汽车产业上吃香喝辣。如今在10年后的现在,中国电动车产业终于迎来了出头之日,美欧的电动车产业却跟不上中国发展步伐。竞争不过中国企业。

所以美国不断制造“产能过剩”的概念,并大加炒作,起到的作用就是打压中国新能源电动车发展,为自家新能源产业追上和超越中国争取时间,同时也是为了让美国能继续在该领域执全球之牛耳。因为只有保证美国科技站在全球最高点,才能继续维持美国的全球霸权。

这其实和美国的对华经贸政策异曲同工,一边喊着不希望与中国脱钩,一边表示将动用所有可用的手段,对中国危害美国“国家安全”的行为进行制裁。而“国家安全”和“产能过剩”,本身就是一种欲加之罪罢了。

但需要注意到,美国的说法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具有说服力,越来越多国家的学者和媒体正不断质疑美国的立场。比如东京大学教授丸川知雄就在5月10日撰文表示,耶伦不断炒作所谓的“产能过剩问题”属于无事生非,耶伦作为一个经济学者,应该清楚贸易保护主义不可能解决任何问题。

彭博社的专栏作家大卫也发表评论性文章,称所谓的“产能过剩”并不符合经济学原理,经济学一个非常简单的比较优势,其实就可以解释中国产品竞争力不断上涨的原因,去观察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情况,实际上也能发现中国新能源产业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产业。

另外我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近日也回应所谓“产能过剩”的炒作,称耶伦的表态荒腔走板,这一说法违反了经济学两百多年最基础的比较优势原理。

在这里解释一下比较优势原理,为了方便理解,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资深工程师和一个实习生。工程师两项工作都可以非常出色地完成,但干实习生的工作成本就太高。而实习生虽然干不了工程师的工作,但却能完成实习生的工作,那么实习生就拥有了比较优势,因为成本更低。这也是全球产业分工的底层逻辑。

中美关系

所以,中国在新能源产业的领先是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之上,而美国政府和耶伦的表态,显然都违背了这一经济逻辑。

而在全球新能源电动车发展上,“产能过剩”的论调同样是脆弱得不堪一击。因为在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销量达1465万辆,而中国出口的只有120万辆,占全球新能源车辆销售的8%,全球汽车销量的1.3%。所以所谓“产能过剩”不是中国电动汽车生产过多,导致“滞销”,而是抢了美欧汽车的市场份额。

总而言之,美国的一系列做法,本质上是遏制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发展,防止中国引领全球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发展,因为这不仅会导致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同时还会给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能,加速中国的崛起。但我们得劝告美国的是,动用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注定没有赢家,比如过去美国针对本国钢铁产业进行保护,结果并没能保住本国钢铁产业的岗位,反而导致成本不断增加,降低了美国产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如果美国在新能源领域依旧知错犯错,美国新能源电动汽车很有可能也会步此后尘。

6 阅读:1708
评论列表
  • 2024-05-13 13:13

    美国的钱都让华尔街、军队搞走了,美国人手里都是国债换来的新钞票,美债没人认了,那就完蛋了。

  • 2024-05-13 15:28

    没关系,美国也得付出点别的什么

袁周院长

简介:军事专家,特约军事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