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智取生辰冈究竟是不是智取?

名著侠客说 2024-03-15 07:40:52

智取生辰冈这个故事也是《水浒传》中非常脍炙人口的片段,这个故事里有两个关键人物,一个是押运生辰冈的主要人物青面兽杨志,另一个则是智取生辰冈的主要策划者智多星吴用。杨志押运生辰冈可以说是铆足了劲,一直在走霉运的杨志太想通过这次生辰冈事件表现自己了,一方面是报答梁中书的知遇提携之恩,另一方面则是他自己太想以此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了。杨志出身将门世家,最看重的就是重振家族声威,所以在梁山时王伦力邀入伙,杨志也不愿去做贼寇玷污了家族名声。吴用这个人则很有意思,外号智多星,偏偏名字又叫吴用,吴用谐音“无用”,很多人戏称吴用这个外号根本就是极大的讽刺,实际上是无用之人,而且还敢自称“加亮”,比诸葛亮还要厉害。

写智取生辰冈那一回的回目叫做“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冈”,主要就是围绕着这两个人来写的,写杨志押送是明线,吴用智取是暗线,到了黄泥岗明暗两条线交汇到一处,这才算是故事的高潮。只可惜,杨志犯了急功近利的毛病,不能善待下属,终致遭到集体反对,最后阴沟里翻了船,失了生辰冈,没办法只好跑到二龙山去落草。而反观吴用这边,说是说智取生辰冈,但是众人取了生辰冈之后没多久就东窗事发,如果不是宋江讲义气飞马报讯,估计晁盖这位江湖上鼎鼎大名的托塔要变成郓城县衙的阶下之囚。也因为这样一件事情,很多人都说吴用根本没什么智谋,理由就是东窗事发太快,而前两年梁中书也曾遣人运送生辰冈至东京给蔡京贺寿,固然也是被强人给劫了,但是官家一直没有破案。前者没有破案,后者事后不久就事发,何者智何者不为智岂不是一目了然?况且吴用在用人上也有问题,比如这件事情参与者中那个卖酒的白日鼠白胜就有大问题,什么问题呢?就是白胜这个人根本不可信。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个白胜绝非什么善累,同时绝对不是个什么讲义气的人,白胜是个赌徒还是个闲汉,也就是说此人是个游手好闲的人,像这样的人,你巴望着他给你保守秘密,那是休想,也许初时会嘴硬但绝对受不了官府的拷打。后来的东窗事发,就是从白胜这里开始的。因此说,吴用识人不明,毕竟白日鼠白胜就是吴用举荐的。

但是侠客君却认为,吴用取生辰冈究竟是不是智取咱们不能从表面上来看。官府破案抓人,其实有时候也是要靠运气的,毕竟那个年头不像现在有那么多高科技的装备,而且即使是现在这么多高科技装备加持,也会有可能遇上某些破不了的案子。当时官府能够抓到白胜,那是有一定运气在里面的,是刚好三都缉捕使何涛的弟弟何清撞上了晁盖一伙人。也该是何涛运气好,从弟弟何清那里听到了劫生辰冈一伙人的线索,在这种情况下才抓住了白日鼠白胜,又通过白胜找到了晁盖等人的情况。在这个案件中,何清、白胜又起了一个关键作用,说吴用识人不明,也正因如此。

然而,侠客君觉得吴用取生辰冈真是智取却不是从案件很快被破这个方面来说的,而是从此事直接导致了晁盖梁山泊落草等一系列事情发生的这个角度来说的。侠客君认为吴用智取生辰冈不动声色地实现了他自己去梁山泊落草的目的,同时还带上了晁盖等人,为实现自己的最终目的加了不少筹码。那么吴用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侠客君认为吴用和宋江一样,一心想的都是“习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能够有朝一日成为朝中大臣、封妻荫子、光耀门楣。从这个角度再来看吴用,他不仅不是不智反而是大智。“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三句话是出自宋代赵恒的劝学诗,赵恒是谁呢?是宋朝的第三位皇帝,庙号真宗,名相寇准还有大名鼎鼎的八贤王都是出自真宗一朝,而那三句话居然是真宗皇帝写的,惊喜不惊喜、意外不意外,读书可以实现这些事情,怎么实现,自然就是考取功名当官喽!有一句说一句,宋朝虽然弱小,但是对知识分子还是挺不错的。

然而在徽宗一朝,吴用以其自身才学已经不可能取得功名了,那就只能另辟蹊径了,走哪条路呢?别急,古代有一句话叫“要当官,杀人放火受招安”,看到了吧!“受招安”,这不就是梁山好汉最后的归宿,吴用最后为什么会成为宋江招安政策的铁杆支持者和忠实执行者,不就是因为他自己本身也想走这条路吗?而且走这条路还必须要做大。彼时的梁山泊虽然有白衣秀士王伦占据,但是王伦这个人嫉贤妒能,容不得能人,梁山的事业怎么能发展壮大。晁盖就不一样,江湖上赫赫有名的“托塔天王”,也是一呼百应的江湖好汉,如果能够有晁盖入主梁山泊,再有吴用这种智者相助,梁山发展壮大只是迟早的事情。等到梁山做大做强了之后,就不愁朝廷来招安了。然而,晁盖在江湖上名气再大,彼时的晁盖却是东溪村的一个保正,晁盖是这郓城县的富户,家中有万贯家私,根本就没想过要落草为寇。为了让晁盖落草,吴用当然要想些法子了。因此,吴用智取生辰冈,当然是智取,只不过被赚的是晁盖,一个安分守己的保正就此被裹挟上了梁山,成了山寨之主。

所以说,这才是真正的“智取”!

诸君以为何如呢?

0 阅读:0

名著侠客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