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类没把兔子肉视为肉类食材的主要来源?

人文之光 2024-05-30 17:00:58

从营养学角度来说,肉类含有蛋白质,是人体补充营养所必须得。甚至过去很多人可能都知道,吃肉的人体能就比不吃肉的大。在我国的三年困难时期,即便是经济再困难,相关单位也是保证科学家对肉类的摄入。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科学家的脑力劳动,如果蛋白质补充补上,必然耽误事情。

对于中国人来说,猪肉是主要的肉类来源——虽然也有人喜欢吃牛肉和羊肉,但是牛肉和羊肉的成本比起猪肉要贵一大块。此外,也有一些比较小众的肉类。比如驴肉。在东北,驴肉比羊肉贵。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兔子肉,没能成为人类的主要肉食来源?

其实这个问题,主要在于三点因素:

1、成本

虽然传统来说,我国的农民普遍没有学过财务或者会计方面的知识,但是隐约也都具备成本概念——说直白些就是养什么动物合适,性价比高。

古代中国农民虽然文化程度很低,甚至多数农民都处于不识字的状态,但是在精耕细作、精打细算方面,却达到了让人惊叹的地步,甚至农民在农业生产中,也能在经验的驱动下,做到步步为营。

古代中国农民养动物,一般是养猪、牛和鸡为主流。很多人可能清楚:牛的意义在于可以耕地,生态位相当于现在的农业机械;鸡的主要作用是下鸡蛋。对于当代人来说可能鸡蛋是很普通的食物,但是在古代鸡蛋可是奢侈品。而养猪的意义,可能很多人想象中是为了吃肉。但是古代农民养猪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吃肉,而是为了利用猪来采集猪粪——至于猪肉属于副产品。

从成本角度来说,养兔无疑是高成本低回报的项目,因为兔子的出肉率很低。一般来说,猪肉的出肉率在70%以上,甚至可以逼近80%左右,而兔子的出肉率,顶多也就35%,甚至很多还在30%以内。因此太低的出肉率,让很多人对于养兔子是没有动力的。

毕竟有养兔子的精力成本,还不如养猪。

2、难度系数

此外,养殖业还涉及一个成功率问题。在古代有这样一句话,叫“家趁万贯,带毛不算”,意思是一个家庭的财富,不能把牲畜算在其中。因为牲畜的财富不作数,比如牲畜如果死了,可能牲畜的财富也就归零了。

而兔子的存活率和成功率又较低。这导致了很多农民经过一番盘算,认为养猪的性价比远高于养兔子:因为兔子的样子难度太大,而且还需要精细的饲料。并且兔子的出肉率低。这些综合来说,对于养殖户来说,除非兔子卖高价才能回本。而这无疑无法取得市场的认可。因此兔子的销路也就较低,这就更导致了兔子肉不被主流接受。

3、市场认同

主流餐饮市场对兔子肉的不认同也是兔肉难以普及的原因之一。市场不认同兔肉的主要原因除了上文提到的成本因素之外,还涉及口味问题。很多人吃不惯兔子肉,而这也限制了兔肉成为主流肉食的原因。

0 阅读:1

人文之光

简介:为文史爱好者提供一座象牙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