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唯一关押未成年犯的监狱,哈尔滨市第一五〇中学

程远沁园 2024-05-08 20:20:56

一、黑龙江省未成年犯管教所简介

黑龙江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建于1987年,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唯一关押改造男性未成年犯的监狱,关押14到18周岁以及年满18周岁余刑不超过两年的服刑人员。占地面积42000平方米,内设多个职能业务科室、押犯监区及附属单位,是一所依法矫治、培育新人的特殊学校。

二、历史沿革

黑龙江未管所官网显示,黑龙江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建于1987年,时称黑龙江省哈尔滨少年犯管教所,后改为黑龙江省少年犯管教所,1995年改为现名。现位于哈尔滨市香坊区学府路。

据详细了解,黑龙江省少管所组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当年根据少年犯罪的情况,隶属于黑龙江省公安厅劳改局,时称黑龙江省少年犯管教所,对内称黑龙江省少年犯监狱。简称黑龙江省少管所或省少管所和少管所。位于新丰。那时少管所,南起东丰北到松花江大坝,西起前进有一条水渠为界,东到大白鱼泡辽阔水域。

1988年4月,撤销省少管所,和黑龙江省哈尔滨少年犯管教所(省二少)合并搬到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505号,统一改称黑龙江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原来隶属于少管所地域后来分成两个监狱,松滨监狱与新康监狱)后统一改为黑龙江省少年犯管教所,1995年改为现名。

黑龙江省未成年犯管教所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承担着改造未成年罪犯的重要职责。长期以来,省未管所一直注重加强对未成年罪犯的文化教育,不断探索新时期做好监狱文化建设的新途径。能够坚持以爱国教育为主基调,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开展文化宣传活动,教育罪犯认罪悔罪,自觉接受改造,增强法律意识和道德素养。

三、少管所的未成年犯——“杀人”、“抢劫”、“强奸”“霸凌”

他16岁,曾经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让全家人骄傲,而今竟挥刀刺穿同学动脉成了杀人犯;

他14岁,有个能“搞定一切”的老爸,从10岁起,打架斗殴找女友成了生活的常态。在一次“争夺”女友的过程中,被扇了一记耳光的他,找人“ 从他身上轧过去”致人死亡;

他17岁,迷恋色情网站,去同学家串门强奸了69岁的老人;

他15岁,跟着“大哥”送毒品;

他,他,他 ……他们不满18岁,目前都在黑龙江省未成年犯管教所……

当“杀人”、“抢劫”、“强奸”……这样的词与这些14~18岁的未成年人联系在一起时,他们的身份从孩子变成了“未成年犯”。

据黑龙江省未成年犯管教所教育改造科介绍,这些未成年犯涉及到的犯罪分为三个类型:

第一,暴力型犯罪。包括故意杀人、伤害致死、寻衅滋事等;

第二,财产型犯罪。包括盗窃、抢劫、贩毒、偷猎珍惜动物等;

第三,性欲型犯罪。如强奸等。

目前,收押的未成年犯集中为“00后”,他们中大部分表现得生存技能严重低下,更早地依赖网络上瘾、接触毒品和发生两性关系,其中发生性关系最早的是在11岁时。

而近年来,未成年犯管教所又常常与“霸凌”这个词联系在了一起。

1.法庭上呐喊的少年

石林(化名),出生在黑龙江大庆辖区的某小镇,一看便知是一个内向、老实的孩子,学习很好,本该有一个不错的前程。十四岁时,读初中的他用一把弹簧刀刺死了多年欺凌他的同村少年,被判入狱。

石林从小身体很弱,性格内向而软弱,别人欺负他,他从不敢反抗。上小学,一帮男生逼着他给他们写作业,不写就打他,他只好忍气吞声地趴在桌子上一个接一个地写下去,直到全部写完为止。他受了委屈从不向别人哭诉,总是咽进肚子里默默地忍受,因为他没人可说。

十岁那年,在外打工的父母离婚了,他被判给了父亲,跟着爷爷奶奶在农村生活,全靠父亲一人打工赚钱支撑着这个家。他觉得父亲活得太苦、太累了。所以他从小到大,无论遇到什么难事,从不给父亲添麻烦,没钱从不跟父亲要,他觉得父亲的负担已经够重了。

到县城上中学要住宿,同学更加肆无忌惮地欺负他,向他收“保护费”,把他堵到厕所里逼他交钱,不交就打。他常常饿着肚子。

为此,他找过老师,学校教导主任也曾找过派出所。派出所警察说,这些学生都是十二三岁,都不到十四周岁法律规定的追责年龄,没法管,只能靠学校说服教育。

可是,对这些调皮捣蛋的学生,老师根本管不了,有的人停课一两个月又来学校捣乱。

打他的学生得知他找了老师,越发怀恨在心,变本加厉,四五个人多次把他堵在寝室、厕所或过道里,对他拳打脚踢。

期间,学校里发生了一起捅人事件:一个学生拿刀捅了向他要钱的学生,因不满十四周岁没有被判刑,从此以后,再也没人敢欺负捅人的学生了。

这件事在学校里引起了极坏的负面影响,也给了石林一种错误的暗示:既然靠老师、派出所都解决不了问题,看来只能靠自己来解决了!

2015年元旦,1月2日这天,他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个最不想见的人——一个让他饱受欺凌的同村少年。

这个少年父亲贩毒被枪毙,母亲离家出走,他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疏于管教,欺人成性,一见到石林就像猫见老鼠似的,小时候,奶奶帮他“出头”找过对方家长,找过村长、老师,但都没改变被欺凌的命运。

当欺负他的那个少年再向他要钱、欺辱他时,石林有生以来第一次反抗,举起弹簧刀向少年猛刺过去……

石林不记得刺了多少刀,只记得弹簧刀刺弯了,只觉得多年来一直压在心头、压得他喘不过气来的石头,随着一阵乱捅之后终于消失了。他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释怀。

“法官问我,有没有什么话要说?我说有!我说法官,人生下来,应该是平等的。可是,受害人却从小到大一直在欺负我,打我,冲我要钱,从小学欺负到中学,从村里欺负到县城……直到出事那天,他还在逼着我给他拿钱。我没钱给他,我不想一辈子受他欺负,所以就起来反抗了!他小时候欺负我,我奶奶找过他家,可他父亲因贩毒被枪毙了,他母亲离家出走,家里只有爷爷奶奶,根本管不了他。我奶奶还找过村长,村长对他也毫无办法。我找过学校老师,老师管不了他,学校也找过派出所,派出所说他不够法定年龄……我看到家长、村长、老师、警察谁都管不了他,我不想永远受他欺负,所以,只好自己来解决他了……”

2016年3月,石林到黑龙江省未管所服刑时,没有想到的是,2016年,经教育部门批准,在黑龙江省未成年犯管教所成立中学,未成年服刑人员在这里可以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在监狱里面也能一样上课,也能看书,石林有幸可以在服刑期间继续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本来学习成绩就不错的他,在监狱里坚持学习,有时间就去图书馆看书,管教民警注意到了这个文弱的爱看书的孩子,就让他当了图书管理员。

在监狱里,石林不再看网络小说,而是看了大量文学历史类书籍,他对作家这两个字也有了新的认识。

“我分外珍惜每一堂课,珍惜每一次可以提升自己文化底蕴的机会,要想成为一名作家,首先要增加阅读量,未管所最能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图书馆。”石林说,《平凡的世界》《白鹿原》《在困难的日子里》……图书馆2000余册书在第几个架子第几排哪个位置他都如数家珍。

石林在未管所服刑期间,坚持边阅读边写作,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之路。2018年8月,石林创作的中篇纪实小说《回溯》在《北方文学》杂志8月刊登。随后,年满18岁的石林转到黑龙江省新建监狱继续服刑。

小说《回溯》研讨会暨联合帮教会

2.校园遭欺凌,网游式致命回击

冯帆戴着一副眼镜,斯文内敛,出生在黑龙江省一座县城,爷爷、父亲都从事教育工作,母亲在印刷厂上班,没人能想到这个教育世家出来的孩子竟然在14岁时因故意杀人罪来到这里服刑。

冯帆从小学习成绩就好,一直是家人和老师的骄傲。11岁的暑假,他第一次走进网吧,迷上一款网游,人生的转折就此开始。

混进了这个圈子,打架是家常便饭。冯帆兜里一直揣着一把卡簧刀,他说:“揣着刀,让我感觉安全”。

初三的一天课间,冯帆上楼见前面的一名女同学走得慢,他便推了对方一下。女同学没站稳,头磕在墙上哭了。第二天,冯帆被一群男生堵在门口,领头的是前一天被推女同学的“男朋友”杜刚,要替女友“报仇”。

杜刚一把揪住冯帆的领子大骂,冯帆也不示弱,右手掐住对方的胳膊,左手伸进兜里反手紧握卡簧刀,随后掏出向杜刚的脖子和太阳穴开划。之后,占尽上风的冯帆又补了几刀,刀刀都划在太阳穴和脖子这样的致命部位。

冯帆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5 年,同时共计赔偿被害人百万余元人民币。

为何会刀刀致命?冯帆说,网游里的人物都是这样出手的,这些出刀的姿势对于他来讲再熟悉不过了。

3.富二代从小混社会,“撞他”、“轧过去”……

10岁出头的张子豪的标配是浪琴手表、黄金项链,用的是1万多元的手机,因为父亲从事建筑开发行业,年入百万,所以他自然“不差钱”。

上了初中后,14岁的张子豪喜欢上一个女生,可是这个女生有个22岁的男友,叫吴彬。吴彬知道后,把张子豪教训了一通,甩了他一耳光。

当天23时,张子豪找来30多个人开着7台车,拿着刀、镐把、铁棒等,与吴彬等同样拿着扎枪、军刺、砍刀的4人汇合,当吴彬下车走向张子豪时,副驾驶的张子豪向司机郑东发出命令:“撞他,轧过去!”……

因故意杀人罪,张子豪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

4.流离的童年,“近墨者黑”

王晓天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后来母亲去世,父亲离家,他连父亲长什么样子都不记得了。没了亲人的照料,他四处流浪,多数时候寄居在网吧。

后来,他认识了当地的一位“社会大哥”,每天会领到100元工资,当然他的工作是——运毒,有时也会跟着大哥打仗。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从“上级”手里拿到一个小包,他不知道里面到底装着多少“货”,他只负责跑腿、周旋并隐蔽地将“货”送达。

上网、吃饭、喝酒、住店 ……每天100元的工资远不够他的花销,闲暇的时候,他就跟其他马仔们偷盗、抢劫。最后,王晓天因盗窃被警方抓获并判处有期徒刑。

四、变“灰白”为“绚烂”,他们是如何被改造的?

暴力、疏于管教、闲散人员……这是大多数人对未成年服刑罪犯的第一印象,但在省未管所,规律的学习和生活让这些未成年服刑罪犯渐渐蜕变。

曾因故意伤害被判有期徒刑3年的“问题少年”,在黑龙江省未管所民警的悉心教育感化下,刑满释放后回到校园,继续完成学业;曾经是因犯寻衅滋事罪,被判一年零六个月刑期的“叛逆少年”,在服刑期间通过“技术练堂”获得了按摩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用所学技能为出狱后自力更生奠定基础……

每一名未成年服刑罪犯都得到刑罚惩戒,同时接受教育改造,回归社会走向新生的过程,都离不开黑龙江省未成年犯管教所民警(以下简称省未管所)的辛勤付出。

2017年,黑龙江省未成年犯管教所为16名年满18岁的服刑学员举办了一场特殊的“成人礼”仪式,并由服刑学员向前来参加亲情帮教活动的家属们,展示了“弟子规”背诵、歌曲演唱等才艺。参加过中医按摩培训的服刑学员还为家人现场按摩,而进修了面点技艺的服刑学员则奉上亲手制作的蛋糕给家人品尝。

家属们原本担心自己的孩子在高墙内的人生会如“灰白”一般僵硬,如今却变得绚烂多彩,内心激动不已。

1.创办孔子学堂,提高教育改造质量

据了解,黑龙江省未管所是关押未成年服刑人员的刑罚执行机关,同时也是教育部门批准的哈尔滨市第150中学。除了习艺性劳动,还要进行必不可少的初中文化课堂。

2016年3月1日,经教育部门批准,黑龙江省未成年犯管教所成立哈尔滨市第一五〇中学,正式开展了义务教育工作,通过与工读学校沟通,开设了数学、语文、英语、历史、物理、政治、音乐、体育共8门初中义务教育课程。教材采用国家义务教育统一教材,按照义务教育初中课程设置开展教学。当年7月,共有49名服刑学员通过考核获得由教育局颁发的初中毕业证书。

黑龙江未管所49名服刑人员获初中毕业证书

整洁得连褶皱都没有的床铺,整理箱外详细标注着每样生活用品的名称,整理箱内物品叠放有致,课桌书架上一本本被翻旧的书籍,生僻字连篇的《蜀道难》依然背诵得朗朗上口,谈不上娟秀但却字字端正的学科作业和试题……

这些都是记者在未成年犯管教所里亲历的一幕幕,规律的学习和生活让这些未成年犯在这里渐渐蜕变。

注重文化课的同时,黑龙江未管所以市教委批准建立的第150中学校为依托,结合未成年犯特点,探索开办了“五个课堂”,即“文化课堂、技术练堂、法制讲堂、孔子学堂、启智书堂”,制定各个课堂的教学标准,加强软硬件建设,整合社会优质教学资源,把未管所真正办成了一所特色突出、成效凸显的教育矫治未成年犯的特殊学校。

未管所连续多年保持“四无”,服刑人员认罪伏法率达到了100%,改好率大幅攀升,实现了在押犯“零违纪”。在此基础上,黑龙江未管所进一步拓展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手段,做好教育改造工作向家庭、社区、学校、社团、企业的外延工作,和社会各界携手做好对未成年犯的帮扶矫治工作。

自2016年一五O中学正式成立以来,未管所与168中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未成年罪犯文化课教育授课方面推陈出新,现开设数学、语文、历史、物理、国学、计算机、音乐、体育等课程,全面提升未成年犯受教育水平,实现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塑人”的目的,圆满完成了近些年教学任务。

2.技术教育搭建回归桥梁

2023年4月11日,未管所举办的面包加工培训班正式开班,特邀香坊区理华职业学校侯金宇、王刚、陈永刚三位面点专业教师授课。未管所39名服刑罪犯参加此次培训。

从2015年11月开始,黑龙江省未成年犯管教所为了让即将刑满释放的服刑人员出监后能有一技之长,便开设了服刑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班,首期开办的是按摩技术培训班。

  黑龙江省未管所为即将刑释人员办保健按摩培训班黑龙江省未成年犯管教所供图

  黑龙江省未管所为即将刑释人员办保健按摩培训班黑龙江省未成年犯管教所供图

“水的添加量为面粉的40%左右最为合适,低筋面粉过筛加入拌匀。”2024年3月5日,在省未管所的西室面点操作间,面点师王刚正在手把手教几名未成年服刑罪犯做曲奇饼干。

多数的未成年服刑罪犯缺乏一技之长,存在就业难问题。省未管所通过设立“技术练堂”,邀请社会公益组织的技师进入管区,对服刑人员进行面点、按摩、刮痧、足疗、拔罐技能培训,让无一技之长的服刑人员刑释后能通过自己的手艺自力更生。

“完成40课时,花卷、曲奇、无水蛋糕等点心的制作都能单独完成。”服刑人员小冬说,目前他已经拿到了国家认证的西式面点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出狱后,打算给父母做顿饭,尝尝自己的手艺,找一份面点师的工作。

秉承“学习一个技能,取得一本证书,重获一个人生。”的理念,省未管所按时邀请职业教师到监内为余刑一年以内的未成年服刑罪犯进行技能培训授课。去年以来,省未管所先后开办西式面点加工班三期、按摩班三期、摄影班一期,共计135人参加培训,西式面点加工班取得证书率超过86%,为未成年罪犯刑释后回归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未管所对未成年犯实行课堂化教学已经走过了7个春秋,教育教学模式和内容越来越丰富。截至目前,先后有92名未成年罪犯在服刑期间获得初中毕业证书,85名未成年罪犯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2.抓住重点,主动做好安置帮教

2018年5月30日上午,黑龙江省未成年犯管教所联合佳木斯市司法局、富锦市司法局及爱心企业举办了首次安置帮教对接会。与4名即将刑释人员及其家属面对面的商谈刑释后的安置安排。

小隋(化名)家住佳木斯市,自幼父母双亡,由亲戚抚养长大,很小的时候就流浪社会,染上恶习导致犯罪。在民警的悉心教导下,有很好的悔改表现,“把以后的路走好,不要走偏路,我已经跌倒一次了,已经没有资本跌倒第二次了” 小隋(化名)谈到出狱后的生活充满着感恩。

对接会现场,富锦司法局与两名刑释人员签署了《安置帮教协议书》,承诺要为他们做好安置工作,联系技能培训学校为他们提供进一步的职业培训。

爱心企业也为刑释放人员提供了就业机会。小陈(化名)的生母已经重组家庭,有3岁幼子,无力监管看护的情况后,爱心企业和未管所共同做好小陈(化名)的帮扶工作,由爱心企业为陈某某免费提供培训机会,提供住宿食宿,做好对接,保证让小陈(化名)有人管、有饭吃、有工作可做。

安置帮教工作对未成年犯尤为重要,未成年犯“三无”居多,大都居无定所,缺乏父母关爱,没有基本的谋生手段,如果在刑释后从未管所直接推到社会,不闻不问,极易再次走上犯罪道路。对此,黑龙江未管所2015年就将为刑满释放人员提供就业培训和过度安置工作纳入工作议程,划定重点要解决好无家可归、无亲可投、无业可就人员的就业和培训工作。

未管所同全省10余个司法局建立了联系,把“三无”人员手把手的交到社区矫治机构的人员手中。还根据未成年服刑人员监内接受的技能培训科目,对接汽修、餐饮、铁艺等多家爱心企业,携手为刑释人员提供就业渠道。在未管所、司法局、爱心企业的联手协助下,未管所刑释“三无”人员都有了稳妥的去向,刑释人员对前途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据黑龙江省未成年犯管教所介绍,2022年6月,省未管所做了一次大胆尝试,与平房区司法局、哈尔滨市四叶草志愿服务中心合作,成立了刑释人员教育实训基地,进行过渡性安置工作。司法局负责对帮教对象开展为期3至6个月的监管工作,四叶草志愿者服务中心负责具体协调联系就业企业,及其后期社会考察监督。三方合力,共同为刑释人员人生按下“重启键”。

这是社会各方关心关爱未成年人的又一次有益尝试,也是未管所完善了教育矫治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更是共谋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扶的新途径。“这样能够使刑释人员培训有场所,就业有门路,生活有出路,做人走新路,为预防和减少刑释人员重新犯罪。”

截至目前,省未管所已与齐齐哈尔市依安检察院、哈尔滨市平房区司法局、佳木斯市司法局等3个地区相关部门共同建立刑释人员教育实训基地。预计今年年底,将在全省13个地市全部建立刑释人员实训教育基地,助力未成年刑释人员走向新生。

3.让“墙外的亲情”走进“墙内”

2018年母亲节即将到来。黑龙江省未成年犯管教所迎来12位母亲及部分家属,大家走进孩子们服刑生活改造的地方。

“再大的错,妈妈都会爱你,等你回家。”、“我想念你,妈妈,好好改造是我送给你最好的礼物。”走进监狱大门, “心愿墙”上留下服刑人员家属对孩子的寄托和期望。服刑人员也在“心愿箱”中投下对妈妈的祝福和承诺。

因故意杀人获刑5年的服刑人员小明说:“今天我看见了妈妈,感受到久违的温暖。妈妈的头发白了很多,是我让妈妈操心了。我一定听监狱民警的话,好好改造,妈妈在等我回家。”

服刑人员母亲书写心语墙寄语。

小明母亲说:“我儿子从小就是个特别聪明、好学的男孩,在他服刑这段时间我在反思,过去只是一味让他学习,觉得学习好就没什么问题,对他关心少。孩子在青春期非常关键,我们没有把握好,作为家长我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特别感谢未成年犯管教所让我们有机会了解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也特别感谢监狱民警平日里对孩子真心、教育感化。”谈到参观监区后的感受,小明妈妈这样说到。

这是省未管所开展亲情帮教活动的一个缩影。通过亲情的力量让未成年服刑罪犯找到前行的方向,让“墙外的亲情”走进“墙内”。

曾经监内的“问题少年”小天,在一次次爱的召唤下,身上渐渐发生了“化学反应”。“出去之后,我不会再违纪违法,不会让妈妈再一次伤心了。”去年5月,省未管所开展“感恩母亲节”亲情帮教活动,在与妈妈交流中,小天数次哽咽落泪,对民警说出这样一段话。

在近2年的服刑改造日子里,民警除了日常的谆谆教导,更多地是和小天谈其家中的变化,帮小天建立起在“墙内”的精神支柱。每次与家人会见后,小天的改造积极性明显比以前提高。

去年8月,小天又参加了“十八岁成人礼”亲情帮教活动,在孔子像前,进行庄严成人宣誓。此后的每一天,小天积极参加学习,充实自我。如今,小天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准备在出狱后开始新的人生。

“虽然他们是服刑学员,但他们终究还是孩子,需要家庭的温暖和社会的关注!”黑龙江省未成年犯管教所所长这样说道。为此,黑龙江省未成年犯管教所把社会帮教作为教育改造工作的一项外延渠道,重点来抓。

这一系列的“迎进来”和“请进来”,增加了社会各界对服刑学员的关注程度,让学员感受到了社会温暖,拉近了与亲人的距离。近期,黑龙江省监狱管理局刚刚完成的《妈妈,请再爱我一次!》这部微电影,就是以未管所的一名服刑学员与其母亲之间的感人故事为素材拍摄的,反映了黑龙江省未成年犯管教所真情教育转化学员和社会帮教起到的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做好刑释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助力未成年罪犯重新回归社会,2023年8月24日,黑龙江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开展未成年犯成人仪式暨就业推介帮教活动。成人仪式上,20名年满18岁的服刑人员身着汉服入场,向至圣先师孔子行三拜礼,接受加冠、正冠,并行敬茶礼,拜谢父母养育之恩。

“引领罪犯在希望中改造,在改造中寻找希望”。在就业推介帮教活动中,黑龙江省未成年犯管教所与哈尔滨市就业服务中心签订了联合开展服刑人员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协议。来自美团优选、中国移动、银海印刷等8家企业提供了快递员、理货员、客户服务共182个就业岗位,10家社会企业负责人现场为服刑人员介绍企业相关情况,最终签订意向性协议53份。

拓展阅读——走进少管所 哈工附学子与“他们”的一次特殊对话

2017年2月17日,哈尔滨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初一二班第五、第六小组冒着寒风来到了黑龙江省未成年犯管教所,进行了一次极具警示教育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在与这些特殊的同龄人的“对话”的过程中,看到了平常生活里前所未见场景,感受着日常生活中未曾感受到的震撼。

走进未成年管教所的大门,学生们感受到国家法律的庄严。进入监区前,24名学生和家长整齐列队。在高大的围墙,紧闭的铁门和森严的戒备下学生们感受到国家法律的威严,紧张地情绪油然而生。

学生们在教育改造科科长的带领下参观了劳动车间、学校、监舍等几大区域。首先来到劳动车间,他们正在加工零件,生产过程格外安静而有序。学生门似乎融入这严肃、紧张地氛围中,整个参观过程鸦雀无声。穿过两道门,学生们来到了监区宿舍。每间宿舍生活物品物品摆放井然有序、整齐划一。被褥棱角分明、完全军事化管理。学生们看到监舍的环境,都不由得发出感叹。最后学生们参观了教学大楼。

参观结束后,学生们与三位未成年犯人进行了短暂的交流。他们犯罪的主要原因有:辍学、家庭变故、网络暴力等。缺失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沉迷网络最终导致了犯罪。三位未成年犯均在17岁以下,他们讲述了自己的犯罪历程,其中两人在年仅15岁时,就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入狱。“业精于勤荒于嬉”“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他们的犯罪行为有偶然性、也存在必然性。他们用自己的血淋淋的经历警醒着同龄人要严守法律、孝敬父母、珍惜青春年华。说到动情处,学生和家长们眼泛泪光。会后学子们送上了为这些特殊的同龄人捐赠的生活用品。

豆蔻年华、美妙青春本该自由地飞扬,却被“关在”在那狭小的空间。走进这庄严之地,近距离看到一张张统一表情的面孔,学生们感慨着自由对于人的重要。“尊重法律、珍爱自由”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次特殊的“对话”!走出未成年犯管教所,天空似乎更蓝了、空气也变得更清新了,我们坚信:通过改造、通过学习,他们也会和我们一样拥有美好的明天!

0 阅读:0

程远沁园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