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和谁过,都是和自己过。”
人到中年,看透了世间百态,尝遍了人间冷暖,才发现,真正能靠得住的,只有自己。
因此,有远见的人,都在投资自己。
巴菲特曾说过:人一辈子,只富一次就够了。
一个人一生赶上一次风口不容易,一旦积累一定的财富,后面就要谨慎。
这几年大环境不好,经济下行,处处让人感到寒意,工作越来越难找,钱越来越难赚了。
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要随便花钱,更不能盲目投资了。
比增加财富更重要的,是存钱,是不亏钱,不赔钱。
在经济寒冬的情况下,就不要再折腾了,否则很容易血本无归。
未来几年,最重要不再是赚多少钱的,而是保持现有财富,稳住自己基本盘,不要让自己穷回去。
稳住自己,守住自己的工作,守住自己的小家,多存钱,守住自己的钱袋,就是最好的投资。
前几年,消费主义大行其道,不管是传媒还是电商,都在鼓吹“消费升级”,鼓励大家买买买。
资本家们为了让大家多消费,更是脑洞大开,奇谋百出,创造了许多新理论。
其中最主要的一个,便是创造需求。
创造需求先制造各种焦虑,比如学习的焦虑,买房的焦虑,容貌的焦虑。
就比如带动容貌焦虑,便可以促进化妆品护肤品衣物服饰等一系列产品的销量。
而事实上,化妆品给人带来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安慰和满足,大部分化妆品只能起到基础的补水作用,实际上的美容作用非常有限。
我对各种化妆品一直持怀疑态度,感觉饮食、睡眠和运动对皮肤的帮助远大于护肤,买护肤品的钱还不如让自己多吃点有营养的水果实际些。
但一旦这种容貌焦虑感制造出来了,人们就会不断的掏钱给商家,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其他的各种焦虑,情况大抵类似,反正都是商家为了刺激消费,从消费者手里掏钱的营销手段罢了,没什么意义还浪费时间和金钱。
以前经济情况好的时候,人们对未来是有信心的,相信自己能赚到更多的钱,所以花钱也难免大手大脚。
但现在,人们对未来信心不足,花钱的时候也会更多地考虑价格。
我很多女同事都说:我这两年购物欲真的降低好多,导致每次别人跟我讨论昂贵护肤品和包包首饰的时候都插不进话。
以前经常买新衣服的女同事也表示,自己已经大半年没买新衣服了,习惯了也觉得挺好的。
消费降级,在不知不觉间已成了大家的共识,听说连政府部门都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更何况我们这些小老百姓呢。
少点外卖,能自己做饭就自己做,既健康又实惠;
买东西别一味追求什么大品牌,品牌更多的时候就是智商税,东西实用就行;
少喝奶茶咖啡,奶茶店里的奶茶已经三五十块一杯,都是些奶油,坚果碎和工业糖,完全可以在家里泡一杯茶试着煮煮。
在大环境不好的问题下,管住自己的消费欲,少花钱,就是赚。
所有的山穷水尽,背后都藏着峰回路转。只有熬过这几年寒冬,才能迎来温暖的春天。
聪明的人,在中年的时候,就会拼命守住自己的钱,不让自己的晚年,过得太悲伤。
富兰克林说过:挥霍无度的人,等于将自己的前途抵押了出去。
很多人不是没赚到钱,而是没存到钱,赚到的钱又以各种消费的方式又把钱花出去了。
人其实没必要那么多物欲,完全可以把日子过得简单一些。
舍去”买买买“的欲望,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减少无效社交,无效聚会。
生活开支越少,被物质的拖累也就越少,人活得也越轻松,生活质量反而更高。
只要钱留在自己口袋里,以后一旦有合适的机会,也能拿得出来投资兴业,也能为自己存一笔养老钱。
赚钱是根本,存钱才是根基,学会开源节流,才是真正活得通透的人,日子一定不会过得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