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电影《焚城》将映。
末世与惊惶,天灾与人心,焚天煮海的背后,有危机暗藏。
这也恰如电影本身,炸裂开分与无敌口碑、史上最强与年度最佳,声势无双的背后,同样有风险存焉。
该如何来预判这部电影?
不外乎铜钱两面。
江志强何许人也?
《时代》杂志封他为“亚洲英雄”。
很简单,他一手缔造了华语电影的大片时代,对好莱坞八大电影公司了如指掌,海外发行华人第一。
再看经其手的系列片单。
从《卧虎藏龙》、《英雄》和《十面埋伏》,到《满城尽带黄金甲》、《霍元甲》、《色·戒》、《杀人犯》、《最爱》及《寒战》等。
含金量极高。
当然,自《捉妖记》两部曲之后,他似乎放缓了脚步。
最直观的佐证,是无限期搁置了《寒战3》,转头去做了《梅艳芳》,并以《赤狐书生》试水市场。
又不声不响“炮制”了这部《焚城》。
他想怎么打?
以吃瓜影迷的角度,当然只能从表象去拆解。
冷档、相对排片优势、电影人大V推荐,以及内地小规模点映、香港优先场及评分,以此带动坊间口碑。
目前可见者,大略就这么几条。
理性且明智。
随便列几个数字,以首日排片来看,《风再起时》12.6%、《扫毒3:人在天涯》11.9%、《爆裂点》8.3%、《潜行》18.4%、《金手指》16.1%、《九龙城寨之围城》9.4%,只有《海关战线》还不错,达到了25.4%。
这些都是典型的港式大片。
而可以眼见,《焚城》的首日排片,至低也应将在20%以上。
与之同时,各种口号开始逐日出炉。
以笔者所见,前文所提及的“炸裂开分”、“无敌口碑”、“史上最强”与“年度最佳”,已经在一些粉丝的口中喊出来了。
甚至有人说,《焚城》应该撤档,去春节档一战。
各种头衔与口号“焚天煮海”。
然这也就是暗藏的危机。
且看分解。
电影《焚城》的利好,在于题材和冷档。
一城一地级别的灾难,这个题材,就绝不会是胡乱拍出来的“爆米花”影片。
若认真去拍,电影就很有品质和深度层面的期许。
这是可以定调的印象。
其次,冷档虽然缺少爆发力,但优点是竞争偏弱,在排片上不至于被压制,比如这次《焚城》的首日排片表现,就要优于近年来的绝大多数港片,而在后续的长线上映期内,一般也不会出现量级竞争对手。
这就是江志强策略之一二。
那《焚城》有没有弱点?
早前讲过,自《怒火·重案》之后,港产片渐次崩塌,而自《风再起时》开始至今,更再无任何一部港产片,擎起过大旗。
但若要在矮子里面拔高个,《九龙城寨之围城》、《金手指》、《潜行》和《临时劫案》,是其中票房相对较佳的四部电影,分列前四,而它们的官方账号粉丝量和宣传视频热度,正好也就相对较高。
那么以冷档来讲,如果一部电影想要拿票房,靠的是什么?
必然是自身品质和热度,舍此无它。
预售不振的问题可以略过,因为它已经是港产片的“惯例”和“惯性”。
至于先期评分。
有刘德华粉丝跟笔者讲,《焚城》在香港的评分极高,开分不久就到了9.7分,甚至没多久就涨到了9.9分,简直不可思议。
只说一个近的,《临时劫案》在香港电影网站,开分就是10分。
所以打分人数不足的情况下,这种“开分”,几乎不具备任何的参考价值,所以这个分值,看看就好。
而《焚城》在热度方面的表现,实话说,很一般。
这是最大隐忧。
没热度,就只能靠品质。
这里应该要讲到一个问题,热度究竟是怎么来的?
它不止是靠宣发。
理论上来讲,一部电影的热度,应该是来自题材、娱乐性、品质和主创阵容等要素综合的结果,也可能是一些细节上的东西。
比如《金手指》,“拍出《无双》的庄文强”和“十八年前的《无间道》班底”就是主要的热度来源,比如《临时劫案》,郭富城的哨牙、“说谢谢”、“补一枪”和“别苦了兄弟”等等,就形成了此起彼伏的热度源头。
而品质若有,又该如何转换成票房?
说实话,很难。
有句老生常谈的话,叫做“商业和艺术平衡”。
从《风云雄霸天下》、《功夫》、《无间道》,到《投名状》、《十月围城》、《寒战》、《无双》和《九龙城寨之围城》,都深谙此道。
《焚城》呢?
但愿品质当真过硬。
否则,那些上映前的“褒奖”,会反过来变成刺向自己的利剑。
而长远来讲,电影品质对港产片和一众香港演员的意义,要远远胜过票房。
这才是真理。
刘半桶口水
这样的题材能过广电这一关 还不是刘华嘛。真能爆也是吃这个题材的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