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前4世纪左右,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带领大军开始东征,一路风驰电掣所向披靡,就连强大的波斯帝国也被覆灭,沿途的那些小国家更是望风而降,无不屈服在亚历山大的淫威之下。在覆灭波斯帝国后,亚历山大继续的带领着他的大军东征,一直挺进到了印度河流域。然而到达印度河流域后,亚历山大突然停止了前进的步伐。对于亚历山大突然停止进军这件事,印度和希腊的历史学者们分别有两种不同的说法,印度认为亚历山大是遭到了印度勇士顽强的抵抗,被迫选择撤退。
但是希腊给出的记载就不一样了,希腊记载的是亚历山大到达印度河流域后,他的士兵们思乡心切,不愿意在继续作战,再加上听闻印度内陆地区还有无数的军队,还有各种各样神奇的兵种,比如象兵什么的;更何况他们已经完成消灭波斯帝国的任务,如果继续打下去,很可能又要陷入无止境的战争。同时亚历山大的部下也来劝他,表示现在国土面积已经足够庞大,横跨亚欧大陆,士兵们也已征战多年,是时候让他们和家人团聚了。亚历山大也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同意了部下的意见,就开始主动撤军。
波斯帝国覆灭
既然咱讲的是印度简史,姑且我们就遵守印度规矩,按照印度的说法来,主题回到印度这边。话说面对亚历山大的入侵,印度人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勇气,举国上下万众一心、奋勇作战,打的希腊入侵者各个抱头鼠窜,谈笑之间,强虏便灰飞烟灭。不可一世的亚历山大大帝只能自食其果,带领着残兵败将狼狈逃窜。直到今天,但凡印度人聊起这段历史,那都是神采奕奕,其历史地位甚至都要高于1961年的果阿战争,是印度人民心中永远的骄傲。
虽然亚历山大的马其顿军团撤退了,但是他们还是留下了一部分军队,并在旁遮普地区设立了总督,负责驻守已经占领的地区,而负责留守的军队和反抗入侵的印度人形成了对峙的局面,一时间谁都没办法获得胜利。这个时候,在印度本土上有一个名叫旃(zhan)陀罗笈多的孔雀饲养员勇敢的站了出来,他自称月护王,并召集了一大群印度勇士组成了一支军队。在他的带领下,军队直奔希腊军总大营,一举将驻守在旁遮普地区的希腊主力部队全部干掉,之后更是将希腊留在印度的残余势力全部赶出了印度本土。随后这位孔雀饲养员又继续带领着他的军队,乘势征服了周边的一些小国家,逐渐统一了北印度地区,于是在印度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孔雀王朝正式的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也就在同一时间,佛教和耆那教在印度次大陆上开始广泛传播,由于反对种姓制度的缘故,大量的下层民众纷纷开始信奉佛教和耆那教。之前在印度简史中我们说过,婆罗门教的主要目的是为统治阶级服务,宣扬等级制度,让底层人民放弃幻想,安心吃苦受累,只要你能吃苦,你就有吃不完的苦。而佛教、耆那教正好就是看到这一点,所以宣扬的思想和婆罗门教刚好相反,他们主要提倡众生皆平等。在底层人的眼中,佛教和耆那教的思想是倾向于劳苦大众,然而在野心家的眼中,这就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泼天的富贵即在眼前。
为了拉拢平民百姓的支持,一些有野心的小国王们开始主动拉拢佛教,孔雀饲养员也是其中的一员,作为国王的旃陀罗笈多不仅自己信奉了耆那教,还向全印度宣扬人人平等没有种姓的思想,更是喊出“自由印度”这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口号,一时间引的大量受到婆罗门教迫害的低种姓人纷纷投奔。就此命运的天平也彻底倒向了孔雀王国,旃陀罗笈多也借此获得了无上的威望,印度举国上下一片喜迎王师的景象,旃陀罗笈多也乘势率领军队抵达难陀王朝首都华氏城,一举推翻了难陀王朝的统治,建立了孔雀王朝。
月护王一统印度
建立王朝的旃陀罗笈多并没有选择固步自封,而是开始整合周边诸国。公元前305年又击溃了企图入侵印度的叙利亚王西留克斯一世,叙利亚被迫割让今阿富汗地区给印度。一时间孔雀王朝成了南亚次大陆的真正霸主,其领土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程度,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完成印度大一统的帝国,并在有着“花都”之称的波罗利夫罗多建立首都。
旃陀罗笈多可以说是印度历史上最伟大的国王,也是国民英雄,他的伟大不仅仅是统一印度,更是让印度首次出现,也是唯一一次出现天命靡常惟德是辅这种思想,同时建立了完善的官僚体制,让印度人摆脱了阶级束缚,消灭了种姓压迫,可谓是为印度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开启自由印度的新时代
对于旃陀罗笈多本人的阶级出生,历史一直都存在两个说法,其一是说旃陀罗笈多本身极有可能是低种姓出生,关键是他在抵抗外族之前从事的工作是孔雀养殖,所以在他统一印度后,对印度低种姓人抱有共情心理,才励志打压婆罗门教,追求自由印度精神。还有一种说法他是刹帝利出生,原因同样是他的工作,在古印度孔雀是印度王室才能拥有的宠物,而他的工作就类似于现在的动物园园长,而且还是宫廷特供的那种,放今天怎么都是一个处级公务员,和贩卖养殖经济动物的吠舍阶层有着明显的区别,其次他直接用孔雀来给国家命名,足以见证孔雀在当时的地位也是高于牛马之类。还有孔雀在佛教中有着非凡的地位,要知道孔雀王朝后期也是在不遗余力的推广和普及佛教。
综上所述,个人还是觉得旃陀罗笈多是刹帝利出身的可能性更大,毕竟通过换位思考不难发现,抵抗外族入侵时期的印度还是受到婆罗门教很大的影响,如果没有一定社会地位,想要招募军队何其之难。
战马所抵之地皆为印土
在为帝国打下坚实根基后,由于信奉耆那教的缘故,晚年的旃陀罗笈多抛弃王位选择出家,最终在公元前297年按照耆那教的教义,选择逐渐绝食而亡。他出家后,他的儿子宾头娑罗继承王位(公元前297~272年在位),被称为适实王,同他的父亲一样,维持国家统治同时,也为孔雀王朝不断的开疆拓土。并且在古希腊文献中都有对他的记载,将其称为“艾利特罗卡得斯”,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杀敌者”,可见他也是一个战功卓越的国王。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宾头娑罗还热衷于一件事,那就是生儿子,在文献记载中他一共生了100多个儿子,如果没有隔壁老王的助力,那么在生儿子这方面,这哥们绝对是历史帝王之最。公元前272年宾头娑罗去世,他的两个儿子阿育和修私摩展开了王位争夺,最后阿育获胜成为国王,印度历史上又一位伟大的国王阿育王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终于轮到我登场了
如同所有的历史名人一样,阿育从小就有着各种各样非比寻常的奇妙故事,比如他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就有算命先生告诉他父亲,您这位还未出生的王子将来会是一位了不起的国王。在比如年少时期的阿育凭借一根木棍就打死过一只狮子,总之阿育就是在各种祖坟冒青烟;天空出彩云这样奇妙故事的伴随下长大。
阿育王一生的业绩可以明显分成两部分,前半生是“黑阿育王”时代,这个时期的阿育王可谓是非常的残暴,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利和统治力,他在父亲死后第一件事就是先噶了自己的99个兄弟。随后便是展开对周边诸国血腥的讨伐,大军所到之地寸草不生,就连路过的狗都要打两个耳光。常年的征战也导致国力消耗严重,为了继续作战,只能不断提高赋税,面对严苛的赋税,一时间民怨四起,受不了高压统治的人民开始纷纷叛乱起义,面对起义的军队,阿育王依旧是我行我素,并且用更血腥残暴的方式镇压叛乱。在公元前261年征服羯陵伽国时,杀降成性的阿育王更是亲自观看,在亲眼目睹屠杀的场面后,阿育王像是得到了什么感召一样,突然就停止了武力扩张,并且对之前自己的所作所为表示深切忏悔。
我就是印度的“秦始皇”
此时就进入了阿育王的后半生,“白阿育王”时代,为了表示自己忏悔的诚意,他主动减免赋税保持政治宽容,并且在全国提倡正法,内容大致如下:对人要有仁爱慈悲,包括孝顺父母和对待亲戚朋友;对动物也要尊重他们的生命,因为它们也是众生平等的一部分;要多做有助于公众的事情;要对其他宗教宽容,和平共处。看到这里你敢相信这是印度人提出来的思想?
另外,他在国内大力推行佛教,并使佛教成为了印度的国教,促成了这一世界性宗教的繁荣。同时也没有迫害其他宗教,相反的对于婆罗门教和耆那教也是予以慷慨的捐助。期间他在印度修建了84000座佛舍利塔,多次资助僧人,布设供养三宝。同时又派出大量大德高僧四处宣扬佛法,足迹遍布亚、非、欧,其影响之广泛前所未有。在他登基时,佛教只在印度西北的弹丸之地流行,但在他死去时,佛教已经遍布印度各地,并且迅速传向邻国,就连中国也曾经派遣僧人赴印度取经,直到今天依然有很多的佛教国家。
一时间阿育王的功绩被各个宗教传遍世界,要知道在古代宗教对国家的影响力那是非常的大,统治阶级往往都是利用宗教来笼络民心,阿育王利用宗教来宣扬自己的仁德无疑是当时最正确选择。这让阿育王自然而然的从一个贪婪残暴的恶魔变成了一个人人爱戴的好国王。就这样,他在人民的欢呼声中,统治了印度长达41年的时间。
公元前232年,阿育王枕着“护法明王”的尊号离开了他的子民,在他死后,王朝的各种矛盾逐渐又浮现出来,帝国陷入分裂,约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的最后一位国王被大臣普西亚米特拉·巽伽所杀,孔雀王朝就此国祚,印度又重新陷入了诸王分裂割据的局面。此后内部分裂,外部不断遭到入侵成为常态。当再次遇到外族入侵时,会不会再有一个月护王站出来力挽狂澜呢?敬请期待下期印度简史——笈多王朝与戒日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