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临潼,脑子里马上一连串词语就蹦出来:兵马俑、始皇陵、华清池、骊山、烽火台……
对了,还有一个火晶柿子和石榴。
但是对于一个临潼人来说,最爱的都不是这,而是油馍。
这真不是我瞎说,没有吃油馍,等于没去临潼。而临潼油馍最有名的地方,就是铁炉镇,号称铁炉油馍。
说句玩笑话:没有铁炉油馍,就没有秦始皇一统天下。
铁炉是临潼最东边的一个镇,连接着蓝田和渭南,而且有意思的:这铁炉的名字,还是楚霸王项羽给起的。
秦末在今铁炉镇东南0.5公里处筑有炼铁炉,制造兵器。
西楚霸王项羽攻秦至此,不得地名,只见有冶炼高炉在此,于是起名铁炉。
这是有根据的,《西安通览》说:经考古探测,铁炉街有秦代冶铁遗址。
秦末收天下铜兵器于咸阳,铸十二个巨大的铜人立在阿房宫前,但是秦朝制造铁兵器却在这里,留下这个地名。
当时的铁炉,就是一座大型兵工厂,匠人们每天忙碌,这肚子就饿的快。一天有个匠人饿晕了,旁边的人就偷偷地把一块和好的面团用手压扁,粘贴在炉壁上烤熟,然后给晕了的匠人喂食。
烤熟的饼子香味四溢,饿晕的人吃了饼子后生龙活虎。这种简便快捷的办法做出来的食物一传十,十传百,做法便在人群中渐渐流传开来。
后来,这种烙饼在民间不断探索与改进,在制作方法和调料上创新,竟然成了一种美食,连皇帝都赞不绝口。
夸张一点是说法,是秦国士兵手上拿着铁炉锻造的兵器,身上背着铁炉烙制的油馍,奋勇向前,这才一扫六合,统一天下。
你说铁炉油馍牛不牛?光看兵马俑没有吃油馍,浪临潼就就缺少灵魂。
要烙一张正宗的铁炉油馍,还是有些讲究的。首先选用关中出产的小麦磨出来的头茬白面。然后是和面,需要用“烫面”和“死面”两搅,而且这两搅还有比例:“烫面”和“死面”一般要按照1:2的比例。
烫面的热水一般控制在65至70摄氏度之间,边倒水边揉面,面的软硬全凭和面人的经验。面揉好后倒少许菜油,用油一封待用。
擀面的时适当往面里加些食盐,擀开成为一张大大的面饼后,抹菜油,撒葱花。接着像卷席子一样自内向外卷起来,盘起来,撒上一点芝麻,放进鏊锅内,文火加热。当油馍两面金黄酥脆时,就算烙好了。
铁炉油馍外酥里绵,吃一口咸香生津。
铁炉街道不大,但是一街两巷打着油馍招牌的不少,我也不知道哪家最好,反正当地人各有各的说法。
一个油馍15元,够两个人食用,再来上两个菜一个豆腐一个粉条,加上一大窝疙瘩汤,两三个人就是饱饱的一餐。
铁炉油馍已经申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临潼当地名气很大,但是西安市人知道的还不多,更不要说来临潼看兵马俑的各地游客了。
到临潼去,不要忘了吃铁炉油馍,吃个外皮金黄酥脆瓤子软而不腻的铁炉油馍。
或许,这才是大秦兵团席卷天下的秘密。
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走向山林乡野,探索身边美景,感受民情风俗。欢迎关注,欢迎转发。
河南温县的油馍才最好吃,曾经一顿吃过三张。(每张约1斤)
这是油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