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第一女奇人:美过张爱玲,走在世界前沿,晚年却选择出家

小航讲历史 2023-11-22 10:36:36

“即便这一生都没有爱情也没关系,‘幸而手边略有积蓄,不愁衣食,只有以文学自娱’。”

这一句出自于吕碧城的《没有爱情也可以》,从这里可以表达出她对爱情的态度和对文学的喜爱程度。

吕碧城是《大公报》的第一女记者,同样也是第一位女编辑,从她开始开创了女性在新闻界的地位先河。后来她进入北洋女子公学任教成为史上第一位女校长,才华格局不在林徽因、张爱玲之下。

一、幼时经历

吕碧城原名吕贤锡,生于清朝年间,家里是有名的书香世家。吕碧城幼年时期非常坎坷,由于父亲的去世,所谓的亲戚以继承财产为名强抢,为了保证计划顺利进行,他们还让匪徒把她的母亲劫持以便于威胁。

吕碧城知道了自己的变故后,没有盲目地去找到匪徒,而是想到父亲生前的朋友,于是她就写信去求助他们。几番波折,事情终于得到解决,但吕碧城却因为这件事被她未来的夫家退婚,因为男方的家里觉得吕碧城小小年纪就能找到这么多人来,不一定有什么见不得人的手段。

自此,吕家只剩下他们几个孤儿寡母,虽然心中多有不满,但也不愿再起争执,毕竟被人退婚是一件非常羞耻的事情。家道中落,母亲不得不再回到娘家维持生活。

成年后的吕碧城想去天津的女子学校学习,当时那个年代是不太允许女孩子去学校的,哪怕是女子学校。舅父得知她的想法后骂她不守本分。

年轻气盛的吕碧城不想再过这种寄人篱下、委曲求全的生活了。

20岁时,她只身前往天津求学,身无分文的她在天津生活异常艰难,但她此次出逃也是她登上文坛的一个开始,也是她能接触到社会各界人士的一个开始。

二、邂逅贵人相助

失去经济来源的吕碧城在思考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否正确,一度想要放弃,因为在这陌生的城市仿佛没有她的容身之地。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下,她得知自己舅父的下属的夫人住在大公报社。于是她利用自己的写作才华写了一封信求助。

恰巧这封信被《大公报》的总编辑英敛之看到,英敛之看完这封信之后颇为赞赏,虽然只有短短的几页纸,但却从里面看见了一位被埋没的写作人才。

后来吕碧城成功入职进入了报社,成为中国第一个女编辑和女撰稿人,此后的日子里,她一边工作一边写作。她的文笔很好,看过的人过目难忘,对她的文章大为称赞。吕碧城名气越来越大,没过多久就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

三、成为不一样的自己

吕碧城在报社内做出一番成就之后,她想起之前自己的遭遇,于是,她试图利用报社带来的便利,让女性不再在原地踏步。

吕碧城在文章中表达了大家平时不敢直述的东西,代表了广大女性的真实想法,报纸一经发出,吕碧城得到了不少女性的共鸣,而这件事情也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而她也收获了不少新女性纷纷投来仰慕和钦佩。

一时间,地区甚至出现了“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的盛况。从此,吕碧城在文坛界更多的人认识了她,她也因此名声大噪,走上了女性当自强的道路。不仅如此,她还受到了袁世凯、李鸿章等人的欣赏。

除此之外,她还积极投身于女学创办之中。她发表多篇言论以作舆论宣传,宣扬兴办女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吕碧城觉得女学的兴办能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四、从物质自由到精神自由。

民国时期才女、美女众多,吕碧城在当时的感觉可以用倾城的牡丹来形容。多数人只知道张爱玲的打扮奇绝,但却很少人知道吕碧城也有自己独特的审美。

不得不说,年轻时候的吕碧城长得很惊艳,在审美穿搭上也毫不逊色。当初在上海赚到了足够的钱之后,她就到处出国和旅行去了。像现在的流行去国外旅行,去名胜古迹游玩,在百年之前吕碧城就已经走在了最前沿了。

吕碧城把自己的生活享受到了极致,住最豪华的酒店,在那个不是人人都能享受的年代,她一住却是长达六个月之久。她的这一趟国外之旅丰富了她的阅历与精神,不仅如此还结识了不少欧美上流社会的人士,让不少人都赞叹这位来自东方的女性。

回头看看,吕碧城的这一生是多么丰富多彩,就像她所说的那样,不必为了爱情而去拘泥自己,不如把钱留在自己的身边以文学自乐就足够了。

看尽人世间的吕碧城早已放下,晚年的吕碧城看破红尘,追寻人生的意义,出家佛门。61岁那年,吕碧城最终在香港辞世。她说希望自己死后把骨灰撒入大海就好,这位传奇一生的女子最终奔向大海,来去自由,因此把骨灰撒入大海是她最好的归宿。

五、结语

因为不少人称赞她的文笔了得,所以她也有“三百年最后女词人”的美誉。

吕碧城不管是诗词还是文章都非常干净利落,手法婉约。诗词的见解非常之高,一直坚持用文言文书写,想要保留最初的写作,是广大女性的典型代表,值得我们学习敬佩。

2 阅读:3

小航讲历史

简介:每天都更新不同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