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疯涨,领涨两市。
房地产预期的转变,能推高大宗商品价格?
答案是肯定的,但不仅于此。
大宗商品概念上涨已不是一天两天,在房地产预期尚在水底时,就拉开了上涨的横幅。
今年以来,基本金属领涨大宗商品。
锌概念涨了24%,铅概念涨了21%,铜概念涨了16%。
那么,大宗商品为何上涨呢?
从国内看,今年GDP一直遥遥领先,但PPI依然是负增长。
4月工业增加值同比6.7%,更是超过了去年所有月份的增长。
这代表什么?
代表无论出厂价格如何?生产机器不能停。
所以,这是“以量换价”的季节。
不断冲量的结果,就带动了大宗商品的攀升。
从国外看,以美国为例,虽然利率高企,但经济依然火热,制造业景气指数多数月份维持在荣枯线以上,对大宗商品的需求自然水涨船高。
在本国优先(去全球化)洪流的驱动下,让制造业产能“过剩”是必要的,这样才能成功躲避寒冬。
让“储备”最大化的思路,推高了商品价格。
但近期的上涨,却有种阶段性冲顶的“过度狂热”。
我们再拿以铜为代表的基本金属,与白银、黄金的商品价格进行比较。
今年涨幅最好的是白银(33%),其次是铜(28%),最后是黄金(17%)。
如果放大到2015年至今,涨幅最好的是黄金(111%),其次是白银(99%),最后是铜(92%)。
为什么是2015年?
因为2015年是房地产周期的低点,大宗商品价格比较低迷。
由上可知,这些大宗商品短期涨幅不一,甚至有些错乱。
但从长期来看,黄金无疑是大宗商品当之无愧的王者。
所以,看大宗商品价格趋势如何,看黄金就够了。
近两个交易日,黄金悄悄地再创新高。
纽约金(期货)最高触及2440美元/盎司,而现货黄金最高触及2449美元/盎司。
这是上涨途中的反常现象,值得警惕(现货与期货价格长期会趋于一致)。
上涨时,期货比现货更能代表预期的火热。
所以期货价越是大于现货价,越代表未来的乐观。
反之,当现货价大于期货价,则代表悲观情绪的阶段性闪现。
决定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除了供需,就是货币,而需求又往往看货币行事。
所以,货币与金价通常呈跷跷板效应。
上周五以来,黄金价格创出历史新高,而美元指数则波澜不惊。
莫非是地缘风险,导致了避险情绪上升?
伊朗总统?
内部事件,且此总非彼总(领袖另有其人)。
加纳总统?
无伤大雅。
沙特国王?
只是身体有恙。
这些天,还真没啥搬得上台面的“惊恐”事件。
唯一讲得通的是,欧元可能率先降息。
预期一:欧元降息,会导致美元强势;
预期二:欧元都降息了,美元也硬挺不了多久,美元应该走弱。
这两种预期交结,使得美元不强不弱。
前不久,瑞士与瑞典率先打开了降息大门,即是最好的印证。
对黄金来说,不管是欧元降息,还是美元降息,都有利于黄金走强。
这是黄金(实物货币)对纸币(主权货币)的挑战,也算是一种无声呐喊。
但瑞士与瑞典硬不住,不代表欧元挺不住。
从历史上来看,欧元更善于“见风使舵”,也更像个“跟班小弟”。
这轮通胀周期中,美元是2022年3月加息,欧元是2022年7月加息。
上一轮经济危机中,美元是2017年10月降息,欧元是2008年10月降息。
在加减息中,欧元明显滞后于美元。
除非城头变换大王旗,否则,欧元偏向于“小心谨慎”。
有鉴于此,黄金上涨是一种透支行为,越是疯狂,短期回调可能性越大。
以上纯属个人情感展现,聊博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