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讲堂』陈振濂|面对书法教学,老先生们如何出招

艺苑资讯 2023-07-26 17:35:12

1980年沙孟海先生给研究生上课

我是1979年进入浙江美术学院,说是60年的高等教育的见证者,应该大部分的情况下还是合适的。“书学之路”展览向我们呈现了从近代以来发展的百年当代书法,同时它揭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就是书法在大部分老百姓的心里是一个把毛笔字写好的事情,但在“书学之路”的展览里,我们看到潘天寿、陆维钊、沙孟海等先生把毛笔字上升到书法艺术的高度。

在他们几位老先生的心目中和写毛笔字不一样的书法艺术教育,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应该有哪些框架?最让我感触的是教学大纲里提到的两个内容。

陆维钊 《同心放眼三言联》 177.3×48.6cm×2 隶书 1964年 中国美术学院藏

第一个,陆维钊先生在当时的教学大纲中给本科生和研究生开出来的字帖的名称有八十多种,有碑、有帖,篆、隶、楷、行、草都有。我记得当时拿着教学大纲回去,我在上海,找上海的老先生,他说书法就要专攻一家,一个字帖要从头写到底,怎么可以八十多个字帖同时推给学生?当时不明白陆维钊先生的道理,后来才知道,其实他是要求我们这些学子先大开眼界,了解中国古代书法碑帖中最重要的那些部分,也就是今天我们讲的不是技能居先而是审美居先。

1979年9月陆维钊为首届书法硕士研究生制定《教学纲要》手稿

第二个,当时陆维钊先生还有一个非常特别的理论。他是从碑学出身,碑帖的线条里面有很多的残破、石化,留下很多想象空间。他说学习书法和碑帖要有想象力理论,想象力是一个技能的目标,还是艺术素质的目标。

当时的几位前辈给我们做的第一个定性、出的第一招,就是告诉我们这些学子学的是艺术,而不光是写字技能,也不仅仅是要看碑帖上现有的东西,还要有想象,而且还要转益多师八十多种碑帖的名称。我当时看的时候就觉得我们哪里学得过来?看看当时的课程表就会感慨陆维钊先生、沙孟海先生他们真的是高等教育最精通的人,他们能够把一个原来仅仅是写字技能的对象,重新塑造成为一个高等教育的特别清晰的模型,这里面所有的因果关系被理得清清楚楚。这就是我们当时拜这些老师们学习,成为高等教育的初代见证者的最大幸运。

陆维钊、沙孟海、诸乐三、刘江在阅卷

几位老师——潘天寿先生是登高一呼,陆维钊、沙孟海、诸乐三——三位先生当时组成了我们的导师组。

陆维钊先生是从中文系转到书法专业的,他创办书法专业的时候,用的全是文科思维,所以他的教学大纲也好,每天上课的教案也好,用的全是在中文系、历史系用的那套教学规范,和我们过去的书法传授“写给你看”完全是两回事,他有一整套规范。陆维钊先生当之无愧成为60年书法高等教育的初创者、引领者。

沙孟海 《六盘山》 161×41.2cm 行书 1964年 中国美术学院藏

沙孟海先生转益多师,在他身上集中了中国书法所需要的学科内容,从古文字学、古器物学,到古文献学、历史学、金石学、文物博物馆学,他都有论文和著作,可以说沙孟海先生是书法高等教育以上的理论学科的集大成者。

诸乐三 《题红芙蕖诗一首》 118×40.5cm 行书 1982年 中国美术学院藏

诸乐三先生擅诗书画印,他是吴昌硕的诗书画印最好的继承者。

我们面对着几位顶级大师,一位做高等教育的奠基,一位做包罗万象的学科,一位则是诗书画印齐头并进。

浙江美术学院首先提出的是在专业教学基础之上的通人之学,顶级的基础其实就像陆维钊先生、沙孟海先生这样在学科方面是通人,诸乐三先生则在诗书画印方面是通人,这两个通人之学支撑起陆维钊先生的高等书法教育最精彩的部分,也是最核心的部分。

陈振濂 自作文 137×68cm

今天中国美术学院举办“书学之路”60周年的纪念,其实是要告诉大家,最早的中国书法高等教育的模板设计的源头就在这几位先生身上。而后,生根开花。

元国霞 韩翃·寒食 180×88cm

现在全国有280多所高校都在招书法的硕士生和本科生,但所有这些高校的努力其实或多或少都受到了“书学之路”上几位老先生的理念的影响。因为在他们之前是零,从他们开始才有,这是我们今天要认清的一个历史的事实。

1963年浙江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教学进度计划表(草)

书法讲授提纲第一次审查会议记录(中国美术学院档案馆藏)

当然,今天我们在回望60年过往的书法高等教育,看到三位先生的首创及史无前例的贡献的同时,还要寄希望于下一个60年。我们还能够为当代书法的发展贡献出什么?“书学之路”展览给我们提出更多的是对前景、对这个专业将来发展的挑战。我们能不能胜任这个挑战,交出满意的答卷,就看我们这一代人,以及我们后面这一代人的聪明智慧。(《美术报》据“书学之路——高校书法教育六十年成果展”研讨会上的讲话整理)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