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平,每到过年期间,桂平都很热闹,那是因为外出打工拧螺丝的人们都回来了。这时候的桂平可以说是人流车流异常拥挤,把窄窄的马路都给堵得个水泄不通。
说是回来过年,那在桂平这个年怎么过?
在桂平过年,不是说回家了一家子坐在一起吃个年夜饭,走亲访友这么简单。
其实,桂平街的年俗还是很多的。其中有一个重要的习俗,那就是春节祭祀,当地话叫“拜神”,或者“拜牙牙”。
要是简单一点来说,桂平春节祭祀和传统的三大祭日的祭祀方式都差不多。可是桂平相对来说在祭祀的仪式举行次数上显得多。
在以前,祭祀都是以氏族式的集体活动,在祠堂或者祖庙里进行,有一套繁杂的仪式,显得庄重。但是发展到今天,祭祀都是以家庭为主要的方式进行,就是在家整一张餐桌,然后放上贡品和祭祀用品进行祭拜。
桌子上的贡品称之为“小三牲”,这是和氏族性质的祭祀对应的称谓。在以前,家族式的祭祀基本都是“三牲”(猪牛羊),而家庭式的祭祀一般是鸡,猪肉,和鱼(鸡是煠出来的(又称白切鸡),猪肉也一样煠出来(一般一刀肉,一斤两斤重),鱼是炸的。)
桂平的春节祭祀(祭祖),一般是从小年夜开始,因为这一天是灶君回天复命的日子,然后到了除夕一次。俗称“年三夜四”。也就是说小年夜是下午三点钟开始进行祭祀仪式,除夕是下午四点钟开始进行祭祀仪式。
接着,在除夕夜和大年初一相交的子时又进行一次,这是新旧交替,称之为迎新,又叫“请财神”,意思是说希望财神爷保佑自家财运在新的一年里滚滚而来。
到了大年初二,早上祭祀一次,这就叫开年!开了年,就可以进行过年的活动了。比如说回娘家,走亲访友,游山玩水,行大运等等。
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人口的流动性加大,这些习俗很多时候也被附以迷信的色彩来对待。加上时间的流逝,这些传统也渐渐在桂平很多家庭中消失。
其实桂平的这些年俗,不应只是看到表面形式,更应体会当中蕴含的传统的情感寄托。这不光是一种形式,更是桂平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传承了家族的历史和文化,也维系了家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并且更重要的是,这些习俗,隐藏着桂平少为人知的历史。缺乏的是挖掘和研究。
比如说,这些祭祀习俗里,可以看到从“衣冠南渡”,到南宋灭亡,又到南明的覆灭的影子,因为在这些时间段里,有多少中原氏族来到了桂平,从漂泊避难到安定下来,他们也渐渐融入到了桂平人的生活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桂平人。所以这些祭祀习俗,有着中原文明的影子,更有着来到桂平的演化和改变后的融合。
这里是广西,发现广西之美,感受广西之美!
我是威叔,用温暖的文字,讲述广西人文!谢谢阅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