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杨宇霆为父办70大寿,张学良带着30根金条、2万银元前去祝贺,却遭到了冷落。张学良强忍的不快,在看到贺寿名单时升至顶点,对杨宇霆更是动了必杀之心!
杨宇霆作为奉系军阀高层中唯一秀才出身,且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的文化人,备受张作霖重用,长期担任总参议一职。
在杨宇霆帮助下,张作霖在东北完善军队体系、开垦大批良田、修筑战备公路、开办奉天兵工厂等,逐步打开军事、政治局面,成为名副其实的“东北王”。
因此,杨宇霆成为张作霖“最不能离开之人”,有东北“第一智囊”之称。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事发突然,加之其生前也未交代身后事宜,杨宇霆陷入复杂境地,尤其对待张学良继任“帅爷”这件事情上,杨宇霆明显表现出不置可否的态度。
张作霖死时,张学良才二十七岁,资历尚浅,就连“看着他长大的”、张作霖的把兄弟们都对其”继任”一事持观望态度,更别提居功自傲的杨宇霆了。
除杨宇霆外,张作霖生前的“另一只手”,时任黑龙江省长的常荫槐更是比杨宇霆有过之而无不及。杨、常二人联手,在奉军一手遮天,常以张学良父辈自称。
不过,这时张学良也确实不争气,染上抽大烟恶习。开会时,张学良常常中断会议,进内室过足瘾后再回来进行,常荫槐看不惯,便在会上小声对杨宇霆说:“汉卿抽死得了!”
待张学良坐定后,杨宇霆拍案而起、怒目圆睁,当着奉系高官们的面训斥起他来。张学良自知理亏,不敢与其计较,在心里发誓戒掉毒瘾。
张学良抽大烟确实不对,但他毕竟是“少帅”,杨宇霆等人不顾场合地训斥,足可见这股势力已经嚣张跋扈到何种程度。
张学良戒掉毒瘾后,杨宇霆等人又以其不懂军政为由,常常绕过张学良擅自执行命令。张学良每每与其商量要事,杨宇霆就说:“你懂个屁,老帅都直接听我的!”
杨宇霆虽然嚣张,但决策都是为了奉军考虑,张学良尚且能忍。真正让两人决裂的是对待东北易帜这件事上的不同态度。
张学良此时尚有强烈爱国思想,深知东北如若独立自治,早晚会落入日本人之手;而杨宇霆等人则认为,东北易帜就是将张作霖等一众老帅打下的江山拱手让人,是“卖祖求荣”的行为。
杨宇霆此刻一点颜面也不再给张学良。一天清晨,张学良正在卧室睡觉,杨宇霆一脚踹开房门说有紧急公务要处理,张学良赶紧披衣起床,谁料杨宇霆却说:“老帅在时,哪有你这般懒政。”
张学良忍无可忍,说道:“这个‘少帅’我不干了,要干你干!”说完又回卧室睡觉。
1928年12月28日,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布东北易帜。木已成舟、事已定局,但杨宇霆、常荫槐等人非但不知避锋芒,反而变本加厉,人前人后地揶揄张学良。
日本人见东北独立自治的阴谋没得逞,又想出加速奉军分裂的一招。他们派人给张学良送来一本《日本外传》,将张学良比作丰臣秀吉(日本战国三杰之一)的儿子丰臣秀赖、将杨宇霆比作篡位夺权的日相德川嘉康,暗示杨宇霆是个“篡权夺位”的隐患。
以上种种事件的发生,让张学良对杨宇霆动了杀心,而此刻的他只需要一个借口。
此时,奉军虽然已经易帜,但也只是形式上的“统一”,奉军内部的主要军政权依然掌握在杨宇霆、常荫槐等人手中。
1929年1月5日,杨宇霆父亲七十大寿,常言道“人活七十古来稀”,加之杨宇霆现在的身份地位,决定好好地为父亲大操大办一场寿宴。这天,杨家大宅彩棚高耸,张灯结彩,锣鼓喧天,贺寿的来客人人山人海。
张学良虽与杨宇霆不和,但面子上还要过得去。于是,他带上三十根金条、两万银元前去贺寿,可是这位少帅却没有得到丝毫应有的尊重。
张学良强心中强忍着的不快,在看到贺寿名单后直接升至了顶点。阎锡山、李宗仁、蒋介石等一众“有头有脸”的人物悉数在列,就连一些日本人也在名单当中,究竟谁才是东北的主人?
此刻,张学良强作镇定,心中更是起了对杨宇霆起了必杀之心。
1月10日,杨宇霆、常荫槐像往常一样来到帅府,但张学良却没有像往常一样等他们,只有几个士兵在老虎厅内,两人嚣张惯了也没有多想,一屁股便坐了下来。
谁知,两人左等右等,张学良迟迟未到,正欲发火之际,却等来亲兵向他们宣读的一纸命令:“杨宇霆、常荫槐阻碍国家统一,现奉命将你二人处死,立刻执行!”
杨宇霆、常荫槐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士兵们按住,枪毙在老虎厅。就这样,张学良在张作霖死后大半年,肃清了奉军内部最强劲的反对势力,牢牢掌握住了军政大权。
张学良此前想到的处死杨、常二人的绝佳主意,便是以其勾结日本人,狼狈为奸,阻碍全国统一为由。在回答记者问时,张学良也是这样说的。
但张学良写给蒋介石的密电中却没有这样的说法,而是着重提了两人是如何把持东北军务和政务,妨碍自己执政的。蒋介石深谙其道,想到东北刚易帜,为稳定大局,便没有追究张学良责任。
两人死后,“大帅身亡,扬(杨)长(常)而去”的说法在东北地区广为流传,明眼人一看便知杨宇霆、常荫槐到底因何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