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蘑菇的毒性各不相同,但都可能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健康危害甚至死亡。因此,在野外遇到不认识的蘑菇时,最好的做法是敬而远之,避免采摘和食用。
毒蘑菇的种类非常多,世界上已知具较明显毒性的毒蘑菇种类多达400多种。在中国,约有200多种毒蘑菇,其中不乏一些世界知名的最毒菇类,如致命鹅膏(白毒伞)、灰花纹鹅膏、亚稀褶红菇等。
致命鹅膏(白毒伞):这是中国每年出现最早的剧毒蘑菇之一,常生于壳斗科等阔叶树林地上。
子实体中等大,纯白色。菌盖初期卵圆形,开伞后近平展,直径7-12cm,表面光滑。菌肉白色。菌褶离生,梢密,不等长。菌柄细长圆柱形,长9-12cm,粗2-2.5cm,基部膨大呈球形,内部实心或松软,菌托肥厚近苞状或浅杯状,菌环生柄之上部。夏秋季分散生长在林地上。此蘑菇极毒。毒素为毒肽和毒伞肽。中毒症状主要以肝损害型为主,死亡率很高。
灰花纹鹅膏:这种蘑菇在中国造成死亡最多,常生于壳斗科林中地上或壳斗科与松科混交林地上。
子实体较小,菌盖直径3-6cm,幼时近卵圆形,开展后中部下凹而中央往往有一小凸起,暗灰色,中央近黑色,表面有比较明显的纤维状花纹。菌肉白色,稍薄。菌褶离生,白色,较密,不等长。菌柄细长,近圆柱形,长5-8cm,粗0.4-0.8cm,灰白色或灰褐色纤维状小鳞成花纹,基部色浅呈污白色。菌环膜质,灰白色,生柄之上部或顶部。菌托白色近苞状。孢子印白色。孢子球形,光滑,7.5-9.5cm,糊性反应。
亚稀褶红菇(火炭菌):这种蘑菇广泛分布于中国西南、华中、华东、华南地区,是我国造成横纹肌溶解型中毒最主要的剧毒蘑菇。亚稀褶红菇是红菇科真菌,具有致命毒素,这种剧毒红菇致死率达70%。
亚稀褶红菇属于野生药用菌,通常生长在阔叶树或针叶树的林地里。它的菌盖颜色从灰白色到煤灰黑色不等,成熟后边缘会向上反卷。最有趣的是,它受伤后会先变红再变黑。菌褶厚实,颜色从白色变红,然后逐渐变黑。菌柄粗短,颜色从污白色到灰黑色,整个菌体过老后会变成煤黑色。由于含有毒素,所以这种蘑菇是绝对不能食用的。
毁灭天使:是自然界致命毒蘑菇之一,含有鹅膏毒素,可阻止细胞的新陈代谢,通常始于肝和肾的损害,几天内可致人于死地。属真菌。主要在欧洲出没,毁灭天使菌,真菌,剧毒。整菌白色,菌托不太明显,茎干上长有鳞片,菌盖直径可达12厘米,夏秋时生长在树林中。有甜味。嫩小时类似松藫伞菌。“毁灭天使”蘑菇,以一种难闻的气味告诫人们不要靠近。这并不能阻止一些人品尝其白色的肉。但是,这种蘑菇在幼年看上去像鸡蛋,识别起来更加困难,因为人们常常会把它同另外两种食用蘑菇混淆。
死亡天使:最常见的蘑菇杀手之一,含有鹅膏毒素,可导致细胞死亡。
死亡天使蘑菇(Amanita bisporigera)是一种含有致命毒素的真菌,学名双孢鹅膏菌,一般分布于北美东部南部至墨西哥的针阔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但在北美西部很少发现;也被发现在哥伦比亚的松树种植园。蘑菇有白色的光滑菌盖,直径可以达到10cm;菌柄长8-14cm,粗2-5cm;有菌托较厚呈苞状。 死亡天使含有鹅膏毒素,可抑制RNA聚合酶并干扰各种细胞功能。中毒通常始于肝和肾,2天内可致人于死地。
头套鹿花菌(赭鹿花菌):含有gyromitiri-n毒素,会在人体内转化为甲基联氨,可能是一种致癌物。
头套状鹿花菌学名为赭鹿花菌,吃进腹中一开始或许没有其他蘑菇那么致命,但日子久了,它会逐渐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可能是一种致癌物。
大脑蘑菇(鹿花菌):虽然毒性不强,但含有鹿花菌素,可能引起神经性症状。
鹿花菌这种蘑菇含有毒性物质硫代酸甲基,生食会导致腹泻、呕吐和头晕等症状,最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昏迷和死亡,它主要生长在针叶林地中。
毒蝇伞:含有神经性毒害,是一种常见的毒蘑菇。
毒蝇伞通过其独特的红色和白色斑点,在外观上很容易辨认出来,毒蝇伞含有不可忽视的伊波酮毒素,摄入后,毒素会在1小时内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引发幻觉障碍。
铅绿褶菇:铅绿褶菇毒性比致命白毒伞弱,主要引起胃肠型症状,但也可能含少量类似白毒伞的毒素,对肝等脏器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也有可能因误食而致命。
网孢牛肝菌:牛肝菌属中的某些种类含有神经精神毒素,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引起呕吐和腹泻,还可致瞳孔缩小。另外,牛肝菌属中的某些种类含有致幻素,中毒后表现为幻觉、谵忘,特别是小人国幻觉为其特征,还可以有精神异常。
赭红拟口蘑:又称赭红口蘑。子实体中等或较大。菌盖有短绒毛组成的鳞片。浅砖红色或紫红色,甚至褐紫红色,往往中部浮色。菌盖直径4-15cm。菌褶带黄色,弯生或近直生,密,不等长,褶缘锯齿状。菌肉白色带黄,中部厚。菌柄细长或者粗壮,长6-11cm,粗0.7-3cm,上部黄色下部稍暗具红褐色或紫红褐色小鳞片,内部松软后变空心,基部稍膨大。
贝形圆孢侧耳:贝形圆孢侧耳这种蘑菇被认为是食用菌,但2004年发生了一起在日本食用后导致死亡的案例,因此引起了人们的警惕。尤其是那些食用后死亡的人中,很多都有肾脏或肝脏相关的基础疾病。
肉褐鳞环柄菇:肉褐鳞环柄菇与食用菌非常相似,但它也含有致命的毒素阿麦毒素,如果不接受治疗,摄入后的死亡率可达50%,即使接受治疗,死亡率也接近10%。主要在北美和欧洲的针叶林地区发现。
线锥盖伞:线锥盖伞这种蘑菇含有致命的阿麦毒素,摄入后可能引起胃肠障碍和类似食物中毒的症状。同样地,它也会导致肝肾功能问题,并有可能导致死亡。
微红丝膜菌:微红丝膜菌,这种蘑菇同样的种类中既有可食用的蘑菇,也有含有毒素的蘑菇。含有毒素的蘑菇含有奥雷拉酮的毒素,摄入后潜伏期较长,可能无法立即判断为食用了有毒蘑菇。但是如果不加以处理,它会导致肾功能障碍并可能致死。
纹缘盔孢伞:纹缘盔孢伞这种蘑菇外观与普通的食用蘑菇相似,主要生长在死木上。它的主要毒素是致命的阿麦毒素,摄入后会出现类似一般阿麦毒素中毒的症状,如腹泻和呕吐,随后导致肝肾损伤并致死,主要在北半球和澳大利亚发现。
火焰茸:火焰茸这种蘑菇与幼年松露菌很相似,但含有名为特立克素的毒素,几天内就可以导致死亡。它对肾脏、大脑等所有器官都有负面影响,并使人表现出类似受辐射暴露的症状。主要生长在韩国和日本,需要非常小心。
死亡帽:又称之为毒鹅膏,在所有蘑菇中,它的毒性最强,世界范围内与蘑菇相关的死亡大多数是由这种蘑菇引起的。甚至罗马皇帝克劳迪乌斯和教皇克雷芒七世也曾因食用这种蘑菇而死亡。它含有阿麦毒素,摄入后几小时内会出现腹痛和呕吐,导致肝肾损伤,进而导致昏迷和死亡。
豹斑毒伞:豹斑毒鹅膏菌。菌盖灰褐色至棕褐色,有白色鳞片。子实体中等大。菌盖灰褐色至棕褐色,有白色鳞片。含有毒蝇鹅膏菌相似的毒素及豹斑毒伞素等毒素。食后半小时至6小时之间发病。中毒严重时出现幻视、谵语、抽搐,昏迷,甚至有肝损害和出血等。一般很少死亡。
墨汁鬼伞:又名鬼盖、鬼伞、鬼屋、鬼菌或朝生地盖子实体小或中等大。墨汁鬼伞与酒一起食用时是有毒的。症状包括有面红、反胃、呕吐及心跳紊乱,于食用后20分钟至2小时会出现。墨汁鬼伞有着鬼伞素,会阻碍乙醛脱氢酶的运作,使乙醛积聚在体内。乙醛是乙醇的代谢物,是造成宿醉大部份症状的物质。虽然有不适的症状,但却从未有致命的情况出现。这些症状在吃了墨汁鬼伞3天后喝酒亦有可能会出现。
块鳞灰毒鹅膏菌:鹅膏菌科鹅膏菌属。分布于河北、安徽、湖南、江苏、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海南、西藏等。夏秋季在针叶、阔叶林中散生或群生。菌托由灰色颗粒环带组成,易消失。孢子无色,光滑,椭圆形,糊性反应。褶缘囊体泡囊状,无色。此种有毒甚至记载极毒,但毒素不明。
金黄枝珊瑚菌:子实体中等或较大,形成一丛,有许多分枝由较粗的柄部发出,可食用。往往野生量大可收集加工。不过也有记载有毒。另外,与云杉、山毛榉等树木形成菌根。据试验此菌有抗癌作用,对小白鼠肉瘤和艾氏癌的抑制率为60%。
白霜杯伞:子实体较小。表面白色或浅黄色或浅黄褐色。初期半球形,后中部稍下凹,有时呈漏斗状。边缘内卷或呈波浪状。菌肉白色具强烈的淀粉味。菌褶延生,稍密,白色或稍带黄色,长短不一。白霜杯伞主要的有毒成分为毒蕈碱,而毒蕈碱中毒约15至30分钟后,大量流涎、出汗和流泪等症状便会出现。严重的话,中毒者会腹痛、剧烈恶心、腹泻、视力模糊和呼吸困难。中毒症状一般在两小时内消退。尽管毒蕈碱中毒导致的死亡案例很罕见,但曾有导致呼吸衰竭或心衰竭的案例。毒蕈碱的解毒剂为阿托品。
黄斑蘑菇:形态特征:子实体较大。白色,受伤处速变金黄色。有膜质菌环且无菌托。夏秋季在林中地上或草原上单生或群生。此种有毒,含胃肠道刺激物,食后引起头痛及腹泻等病症。形态特征:与可食的四孢蘑菇相似,但后者菌柄较短,受伤处不变黄色。
黄盖鹅膏菌:黄盖鹅膏菌,子实体伞状,中等大。菌盖初期近球形或半球形,后期近平展,直径3~10cm,黄色或污黄色,表面光滑或附有污白色不规则的小鳞片,湿润时黏,边缘具条纹。菌肉白黄色。菌褶离生,较密,不等长,白色带黄色。菌柄近圆柱形,长7~14cm,粗0.8~1cm,白色带奶油黄色,靠近基部膨大成近球形,表面光滑或稍有鳞片。菌环生菌柄的上部,白色或黄色,膜质,易消失。外菌幕破裂后成小鳞片附于菌盖表面或菌柄基部,或在菌柄基部形成领口状菌托。单孢子宽椭圆形,8.7~11μm×5.5~3.5μm,无色,表面光滑,孢子印白色。误食极易导致死亡;且易于可食的黄蜡伞混淆,故在野外采食野生菌时要避免采食此类蘑菇。
毒蘑菇不仅在海外,而且在我们国内也很常见,误食或仅仅接触就可能导致致命的毒素中毒。因此,除非你是专家,否则即使发现蘑菇,最好也不要随便乱采摘它们。
毒蘑菇中毒处理方法(仅供参考)
当误食了毒蘑菇后,应及早治疗,否则会引起严重的后果。治疗中毒病人时应首先考虑帮助病人排除体内毒物,防止毒素继续吸收而加重病情。中毒初期进行排毒对各中毒类型都是必要和有效的。催吐:可使用物理催吐或药物催吐。如先让病人服用大量温盐水,可用4%温盐水200~300ml或1%硫酸镁200ml,5~10ml一次,然后可用筷子或指甲不长的手指(最好用布包着指头)(安全的物件)刺激咽部,促使呕吐;或者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用硫酸铜,吐根糖浆,注射盐酸阿朴吗啡等药用催吐。注意孕妇慎用催吐。
洗胃:严重呕吐者不必洗胃,如呕吐次数不多时则不应放弃洗胃。洗胃越早越好,一般在摄入毒物4~6小时内洗胃效果最好。但即使超过6小时,甚至12~18小时仍可根据毒物的吸收状况进行洗胃。洗胃一般采用微温开水和生理盐水。也可以用高锰酸钾液(1:2000-5000),洗胃后可灌入活性炭为吸附剂,用法是取30~50g放入500ml温开水中调拌成混悬,分多次口服或胃管注入胃内,或用蛋清等以吸附毒物。
导泻:为清除肠道停留的毒物,可用10%硫酸镁口服,进行导泻,但有中枢神经系统、呼吸、心脏抑制的患者或肾功能不良者不宜用硫酸镁。使用硫酸镁可形成高镁血症,引起镁中毒。通常以硫酸钠导泻为好。还可以使用甘露醇或山露醇作为导泻剂,特别是灌入活性碳后,更能增加未吸收毒物的排出效果。也有人建议口服蓖麻油30~60ml作导泻剂。
灌肠:对未发生腹泻的患者可用盐水或肥皂水高位灌肠。每次200-300ml,连续2-3次。
输液和利尿:早期可采用大量输液,以使毒素从尿中大量排出。输液可用10%葡萄糖、生理盐水等,同时应用静脉注射利尿剂,一般用速尿20~40mg或20%甘露醇250ml静注,必要时可多次重复注射。但要注意进入液体平衡,还要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和对低钾病人补充氯化钾。
不同中毒类型
上述是毒蘑菇中毒后的一般处理。在实际处理过程中,还应在上述处理的同时,根据不同中毒类型采取一些不同的处理:胃肠炎型:可按上述一般的处理方法处理,特别是在初期进行催吐、洗胃和导泻等加速毒物排出。
神经、精神型:含毒蝇碱的毒蘑菇中毒,出现毒蕈碱样症状,可使用阿托品;含异恶唑类衍生物的毒蘑菇中毒,出现精神错乱,幻视等症,可用镇静剂等;由毒牛肝菌中毒引起小人国幻视症等精神症状,可按精神异常处理。使用氯硫二苯胺治疗。
溶血型:治疗这类中毒合用的药物有强的松、可的松、碳酸氢钠等,严重贫血者可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输血治疗。
肝脏损害型:可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及时进行以护肝为主的治疗。除采取上述毒蘑菇中毒的一般处理方法外,还可使用如下解毒药物:(1)巯基解毒药,如二巯基丙磺钠,二巯基丁二酸钠等;(2)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3)N-乙酰半胱氨酸;(4)硫锌酸(5)灵芝煎液;(6)水飞蓟素;(7)大量维生素C、B族维生素类;(8)同时还应进行护肝措施:给予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物质,高渗葡萄糖液,适当加入普通胰岛素和钾元素;其它护肝药物,如肝泰乐,肝宁,肌苷与肌苷酸钠,能量合剂等。
这类型中毒在发病初期的胃肠炎期抓紧进行以解毒保肝为主的抢救治疗非常重要,但由于它有潜伏期和假愈期,很容易错过救治的良机。因这类中毒可同时使患者的肾脏等器官受损,会造成液体及水溶性物质代谢的不平衡,要在补液的同时特别注意使用利尿剂和补充电解质。广东毒蘑菇中而致毒死亡的事件多由这类中毒造成。有用紫灵芝(紫芝)煎液成功抢救重度中毒患者的例子,后来《食用菌》杂志等也有过类似的报道。灵芝能够起死回生的传说,也许与它的这种解毒作用有关。国外则有使用硫锌酸可抢救重度中毒病人的报道。
只能以毒蘑菇中毒的一般处理方法进行处理,不过早期彻底洗胃排毒等措施仍然是有效的。
光过敏性皮炎型:可使用安其敏、扑尔敏、苯海拉明、氢化可的松、维生素C等药物。
无论哪一类型的毒蘑菇中毒,都应及早处理,同时尽快与有关医院与卫生防疫部门(如: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州市十二人民医院、事发当地医院等)有关人员取得联系,以便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如有可能,最好能保留或重新采集毒菌的样本,送有关部门(如: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鉴定,这有助于确定毒素的种类及制订合适治疗方案。
上述方法仅供参考。蘑菇中毒的机理十分复杂,对于不同的蘑菇毒性及患者不同的体质,医生常常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救治措施。随着科学的发展及临床经验的积累,医护人员可能有更科学有效的救治方法。患者应耐心听从医生等专业人士的意见积极配合治疗,不能大意,特别不要把“假愈期”误认为痊愈好转而中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