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749分差1分满分!却因长相“太丑”被嘲,如今现状打脸众人!

来科点谱 2024-09-16 18:32:58

2004年,山东学霸王端鹏,以749分的好成绩,荣获高考“状元王”称号,毕竟仅仅一分之差,就能考满分的学生。

让人意外的是,这么好的成绩没被人记住,却因为长相问题遭受群嘲!

749分的真学霸

2004年,一个名字和一串数字绑定在一起,像一颗深水炸弹在网络世界炸开。

王端鹏,749分,彼时网络尚未如今日发达,却不妨碍这个名字和数字以病毒传播的速度迅速占领各大论坛、贴吧。

人们惊呼“学神降世”,数字时代的第一批网民对“学神”的想象,在王端鹏身上找到了具象的落点。

749分什么概念?彼时高考尚未改革,满分750,这意味着王端鹏距离满分只差了1分,这个“1”像一枚硬币的另一面,将王端鹏的人生彻底翻转。

媒体蜂拥而至,镁光灯下,这个18岁的少年眼神冷静,波澜不惊,像极了他面对高考的那些日夜。

人们很快发现,王端鹏的“学神”之路并非偶然。

数理化接近满分,奥数竞赛全国一等奖,附加分20分,这一切都指向一个结论:王端鹏是天生“学霸”。

事实真的如此?人们开始深挖王端鹏的学习经历,渴望从他身上复制“成功”的密码。

但是,除了刻苦,人们似乎找不到更“传奇”的答案。

王端鹏的故事很快从“学神”的单薄标签中跳脱出来,照片曝光后,网络舆论再次被引爆,这次的焦点不是分数,而是长相。

嘲讽、质疑、甚至人身攻击,网络暴力像脱缰的野马,裹挟着王端鹏冲进舆论的漩涡。

面对铺天盖地的恶意,王端鹏只留下一句“不过如此”,便转身回到书桌前,留下错愕的网民面面相觑。

人们似乎第一次意识到,这个被贴满“学神”、“高考状元”标签的少年,内心深处有着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和坚定。

别人家的孩子

王端鹏家里条件一般,父母都是老师,收入不高但对教育很上心。

一家三口日子过得不算富裕,但充满着书香气,王端鹏的父母都是读书人,家里最多的就是书。

王端鹏从小就表现出对阅读的浓厚兴趣,父母发现后,经常给他买各种类型的书,从科普到文学,应有尽有。

父母的教育方式很开明,在他们的引导下,王端鹏的学习成绩一直都不错。

但他从不骄傲自满,而是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他喜欢挑战难题,享受攻克难题后的成就感。

王端鹏记忆力超群,很多内容读一遍就能记住,而且他特别善于思考,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老师布置的作业,他总是能很快完成, 然后就跑去图书馆看书。

初中时,他参加了学校的奥数兴趣小组, 一遇到难题就废寝忘食地研究, 经常熬夜到深夜。

王端鹏的努力没有白费,他在奥数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这并没有让他骄傲自满,他仍然保持着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

高中时,王端鹏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烟台市实验中学,这所学校是当地最好的高中,汇聚了来自各地的优秀学生。

于是他更加努力地学习, 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

时间过得很快, 转眼就到了高考。

王端鹏沉着冷静地走进考场, 认真答题,他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因为他知道, 自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高考成绩公布那天, 王端鹏的父母比他还紧张。

当他们看到王端鹏考出了729分的优异成绩时, 激动得热泪盈眶,再加上附加分20分,就意味着他的成绩是749.

他们为儿子感到骄傲, 也为自己多年的付出感到欣慰。

如今过得怎样?

进入清华大学后,王端鹏并没有被突如其来的名气冲昏头脑,他深知“学无止境”的道理。

在高手如云的清华园,他依然保持着高中时期的勤奋和刻苦,每天早出晚归,泡在图书馆和实验室里,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的养分。

他专注于每一个知识点,力求融会贯通,因为他明白,只有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在未来的科研道路上走得更远。

四年时间转瞬即逝,王端鹏以优异的成绩从清华大学毕业。

他并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大洋彼岸的斯坦福大学。

这所世界顶级的学府,代表着更高的学术水平和更广阔的研究平台,吸引着来自全球各地的优秀学子。

王端鹏渴望在更广阔的舞台上挑战自我,去探索更深层次的知识领域。

在斯坦福大学,王端鹏接触到了世界前沿的理论和技术,他的学术视野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他积极参与各种研讨会,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者交流思想,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他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突破自我,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用创新的方法去解决人类尚未攻克的难题。

王端鹏的才华和努力,为他赢得了许多荣誉,也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企业和研究机构的橄榄枝。优厚的待遇,诱人的发展前景,让许多人艳羡不已。

当国内一家科研院所向他抛出橄榄枝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回国。

对他而言,祖国的需要高于一切,能够将自己的所学应用于祖国的科研事业,才是他最大的心愿。

回国后,王端鹏进入了中国科学院,投身于高分子化学领域的研究工作。

如今的王端鹏,依然奋斗在科研一线,他从未忘记自己的初心,也从未停止过前进的脚步。

对他而言,749分的高考成绩,只是人生旅途中的一个闪光点,更重要的是,他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对科研的热情,以及对祖国的热爱。

搬砖男孩林万东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情,曾被嘲考上清华也没用。

搬砖男孩林万东:高考713分,被嘲考上清华也没用的他,如今怎样

林万东,这个名字,因为一张照片进入了公众的视野:照片里的他,手握着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身上却沾满了灰尘,那是他在工地上搬砖留下的痕迹。

高考结束后,为了筹集学费,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他选择了和母亲一起在工地上度过这个本该充满喜悦的夏天。

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超乎想象。

很快,“搬砖男孩”林万东的故事被媒体报道,他的名字和照片出现在各大平台上,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声音。

有人赞扬他的勤奋刻苦,有人质疑他作秀炒作,更有人对他冷嘲热讽,说他就算上了清华也改变不了命运,不过是“从一个阶层迈入了另一个阶层”。

面对这些质疑,林万东选择了沉默。

他知道,生活是自己的,未来也是自己创造的,与其在网络上争论不休,不如脚踏实地,走好脚下的每一步。

大学期间,林万东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他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四年时间,转瞬即逝。

2023年,林万东大学毕业了,这一次,他又一次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对着各种各样的选择。

很多人都觉得,以他的学历,在大城市找个高薪工作,未来一片光明。

可是,林万东的选择再次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他选择了回到家乡,那个偏远的大山深处,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公务员。

消息一出,网络上再次炸开了锅,各种声音再次涌现。

面对这些质疑,林万东依旧平静,他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人生的权利,而他的选择,源于内心深处的那份责任和担当。

从小到大,林万东亲眼目睹了家乡的贫穷和落后,也深知教育对于改变命运的重要性。

他希望,能尽自己所能,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回到家乡后,林万东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他深入基层,了解群众需求,积极推动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用自己的知识和热情,为家乡的建设添砖加瓦。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即使出身平凡,依然可以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活出精彩的人生。

参考信源

澎湃新闻

新京报

2 阅读:53